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夏小萍)4月19日,承载着忠州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的忠州巷子,迎来了由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名城学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何智亚;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馆长、名城学委会主任委员程武彦带领的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委会调研组专家一行,来忠县考察三峡留城·忠州巷子建设推进情况。

当天,专家们走进忠州巷子,考察了半边街北入口、半边街、一棵树、汉阙广场、忠州展览馆、进士坊、土特产街区、东门、老城墙、东坡花园后,又到顺溪码头,乘船前往皇华岛考察古城遗址,最后到中国传统村落独珠江村召开座谈会。
在调研座谈会上,专家们听取了忠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忠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忠县文化和旅游委员会对“三峡留城•忠州巷子”及“白公祠文博景区”两个传统风貌区及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情况汇报。据介绍,目前两个传统风貌区申报方案已于3月18日经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审查通过,正在进行公示。
在座谈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忠州巷子项目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认为通过微改造、微更新,保留了老巷子的城市文化肌理、风貌特征,切实提升了城市品质,大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作为三峡库区唯一留存的半座原貌旧城,忠州巷子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原本的“三峡风、烟火气、忠州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专家们建议:忠州巷子可以通过社会参与方式,搭建更好的城市文化空间,如与市文保公益组织联合搞公益书吧,带动公益社群互动。在城市中心区选择合适的传统建筑,重建该县留存方志的“白鹿书院”,挖掘、传播忠县历史文化。忠县有2300年的历史,可对忠县的历史、当下、未来串史联今,通过绘制文化区地图,构建一个自然为底、文化引领的移民记忆空间场所。

专家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可借鉴其他项目以主理人组成自媒体矩阵的方式。继续深入讲好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比如白居易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最具忠县特色的亮点。
曾经数次来忠县调研考察的何智亚说,每次来忠县都有新的惊喜,新的收获,新的感受。忠县党委政府10年前就提出对忠县老街不大拆大建,不搞大开发,而是尽可能保留其库区前传统风貌的理念,非常难能可贵。在实施中,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工程、城市微更新的方式进行整治改造,连续三届一以贯之,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他认为,“三峡留城·忠州巷子”是重庆山地传统风貌区结合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它的策划、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思想、理念、方法,特别是对三峡库区传统风貌和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彰显,在城市更新中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借鉴意义,堪称近来年重庆类似项目不可多得的精典之作,

最后,程武彦在总结中说到,此次调研的目的一是考察学习“三峡留城·忠州巷子”的成功经验,二是对忠县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城门工作提出建议,让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建议忠县进一步做好忠州巷子、白公祠两处街区传统风貌区和申报材料的编制,完善两个传统风貌区的历史文化价值,把上次审查会上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放在文件中。注重城市的记忆年轮呈现和保护,既要把七、八十年代的特征呈现出来,又要体现出当代老街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引领作用。突出忠县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活化利用方面的优势,将忠州的历史故事讲好,让其具有忠县辨识度。程武彦表示,名城学委会将继续发挥学委会专家团队的优势,关注忠县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积极宣传“三峡留城·忠州巷子”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图/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委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