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钟传胜
应光灿之邀,4月19日,到铁山坪云峡路一号艺术空间,参加了为艺林画院举办的“《茅屋·广厦》中国水墨致敬不朽的诗圣杜甫”画展开幕式。

2019年初,市文联组织李光灿“大三峡百米长卷作品研讨”活动后,我撰写的研究文章,在当年第一期《重庆美术》“研究”栏目用6个页码推出,《重庆文艺》《巴南文艺》又刊发了相关文章。我们接着还多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其后,光灿到万盛、綦江采风,在双溪附近的洋渡河发给我一些照片,创作出50米风光长卷。他还应邀到西藏采风,创作出一大批描绘高原风光的中国画。今年,由重庆市文联和西藏自治区文联联袂组织了他的个人绘画作品巡展,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市委、市府将李光灿的《大三峡百米长卷》精印成卷轴,作为市礼赠送给来渝的国内外贵宾,他画的多幅巴渝山水,陈列在市委、市府、市文联等重要厅堂,成为重庆市标志性绘画作品。这次《茅屋广厦》画展,展出了光灿为反映社会变化而精心绘制的数十幅新作,有重庆艺林画院余泽洋、张小泉等15位画家围绕主题绘制的新作,分上下两个展厅进行展出。

我注意到主图《江城如画》非常出色,这幅画运用小写意手法,以现代山城重庆的广厦林立,与1200余年前杜甫的秋风茅屋两相对照,传递出中华民族千余年间的巨大社会变化,真可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在光灿笔墨交融、勾皴染点之中,呈现出当代中华民族振兴事业的宏伟浩壮。
《江山如画》采用中国绘画散点透视中的“深远”构图法,画家位于朝天门来福士大厦,俯瞰由近及远的山城、江城、桥城,艺术地勾勒出完整的巴峡全貌,其中缀以重庆大剧院、江北嘴金融中心、梁沱、朝天门大桥以及往来其间的车辆、船舶,与同图中的保定门、测候亭、弋阳观、万天宫等历史建筑交相辉映。赏画的同时,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会油然而生。
在清乾隆王尔鉴《巴县志·舆图》中,有著名的巴县三峡即石洞峡(巴峡)、铜锣峡、明月峡,画中表现的,正是唐代王维《晓行巴峡》写景之处。与杜甫、王维同时代的李白,也曾在这里写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千古名句。

光灿在导览时,再一次引用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名言。他画水墨山水,特别讲究水晕墨章。墨即是色,光含万象,吐故纳新。“天地氤氲,秀结四时,透过鸿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他在这里用中国水墨,向伟大的诗圣杜甫致敬。广厦千万,大庇天下寒士,其人民性内蕴,已是崭露无遗。

当天的开幕式上,重庆书画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王发荣在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后,又即兴朗诵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声情并茂的诵读,感染到了馆内的每一位听众。为进一步助兴,接着,由著名的古琴非遗传承人、重庆市古琴专委会会长兰滇军大师,倾情弹奏了流传千古的十大名曲《流水》。近九分钟的演奏一气呵成,令人陶醉,唤起听众强烈共鸣,产生出绵绵思古之悠情,这与展场气氛十分契合。恰如在场的一位记者所言“这是艺术对自然的凝望,对高山流水的仰止,更是对当今盛世的声声礼赞……”踏花归来马蹄香。观展归来,写下以上寥寥数字,以记观摩《茅屋·广厦》画展兴致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