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的破界表达 第十二届“明天雕塑奖”入围暨获奖作品展在川美开幕
2025-04-18 21:05:18 来源:重庆文艺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王景行)当艺术家以创新理念叩击传统边界,他们会如何创造雕塑艺术的“明天”?4月17日,2025第十二届五粮液“明天雕塑奖”入围暨获奖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并于当晚举行艺术演讲秀暨颁奖典礼,为观众展现了雕塑艺术的创新表达与立体之美。

图片 1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度的艺术类奖项之一,明天雕塑奖自2013年由四川美术学院创立,旨在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催生后备人才,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壮大繁荣。

本届五粮液·明天雕塑奖于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3月6日面向全国及海外进行作品征集,共收到来自中国、韩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的873件(组)有效报名作品。经过3轮评审,20位国内外艺术家入围。经过最终评审,艾格格获得年度大奖,张增增和李小松获得年度公共艺术奖,另有3位艺术家获得“明天雕塑奖”年度奖,分别是申子叶、钱宁越、柯佳敏。

图片 2
年度大奖得主艾格格的作品《用力过猛》

步入展厅,观众瞬间被青年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包围。本次“明天雕塑奖”年度大奖得主艾格格的作品《用力过猛》以一张老旧课桌为基底,将其180度翻转重构,化身为可供摇摆的秋千装置,在功能性转换中形成对日常物件的诗意背叛与意义重释。

在年度公共艺术奖得主张增增和李小松的作品《羊磴小松的造梦空间》中,艺术家凭借对机电制作的热爱,就地取材,将身边常见之物转化为介于家电与艺术装置间的奇妙创作。这些作品既荒诞有趣,又充满实用功能,尽显其独特生活哲学。

图片 3

这些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艺术之作,或解构重组精密的机械设备,以工业美学诉说机械韵律;或俯身打捞生活碎片,将日常物件淬炼为诗意载体。它们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多元探索。“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是对社会现实的诘问与应答。”终评评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表示,这些青年艺术家正以技术为笔、哲学为墨,重新定义雕塑的边界。

图片 4

该雕塑奖组委会相关负责人称,“明天雕塑奖”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的文明互鉴,以“雕塑+”和“全球地方化”的视域,通过持续性的探索与实践,共同探寻雕塑艺术的未来方向,展现艺术以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意识进行深度解构与重塑的强大力量。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7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

(本文图片由四川美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