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4月12日,重庆市“第三届中华文物我来讲”讲解比赛第一赛区复赛在杨家坪中学举行,95名优秀选手齐聚一堂,通过生动的讲解,展现中华文物的魅力,传递文化传承的青春力量。经过现场展示评比,最终29名选手入围决赛。

据了解,本次复赛作为第一赛区的重要环节,分为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为小学组角逐,下半场为中学组角逐,经过初赛的层层选拔,共有95名中小学生晋级复赛,参赛选手覆盖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新华日报》印刷机是时代的记录者,每一份报纸都是射向黑暗的子弹,每一道伤痕都是照亮未来的光明。”“冬笋坝船棺的出土,它绝非历史的尘埃,每一件文物如同一部部史书,是巴人文化与长江文明交融的见证。”......比赛现场,选手们围绕抗战文化、长江文化等可移动或不可移动文物展开精彩讲解。

记者在复赛现场注意到,此次比赛主题内容丰富、讲解形式多元,有的选手聚焦红色文物,如红岩家书、《新华日报》印刷机等,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有的选手则以长江文化为主题,如川江号子等,深入挖掘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内涵,让观众感受到了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选手们用充满激情而坚定的声音,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也让文化传承的薪火愈加明亮。

值得一提的是,选手们除了传统的口头讲解外,还巧妙地运用了背景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一些选手还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将观众和评委带入了文物所处的历史场景中,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次复赛邀请了多位在文物研究、历史文化、语言表达等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评委。评委们从讲解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讲解技巧等多个方面对选手进行了综合评分,并进行了点评。

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雷学刚表示,经过一天的评审,选手们表现十分出色。他们紧扣“抗战文化、长江文化”这两大核心主题,对所讲解的文物进行了深度剖析,内容充实且情感真挚。每位选手都以个人独特视角,生动展示了文物的魅力,值得点赞!

经过一天的角逐,最终小学组胡婉彤、阳喜悦、孙逸骁、李雨桐等19名选手入围决赛,中学组陈鱼、李欣芸、殷晨中、刘云鑫等10名选手入围决赛,选手们将在更高的舞台上继续展示自己的风采,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雷学刚也向选手们提出了建议,“中华文物我来讲”讲解比赛是以讲解为主,面对的对象是观众,所以选手们要清晰认识讲解与演讲之间的本质区别。他说,讲解侧重于对事物进行客观、详尽的阐释,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与知识的普及;而演讲则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观点的阐述以及与听众的互动,追求感染力与说服力。他希望入围决赛的选手要精准掌握讲解的本质,在备赛期间对内容进行再补充,再打磨,让讲解的文物故事具有知识性,又充满感染力,期待看到你们更好的表现。

据悉,本次活动由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共青团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重庆巴人博物馆协办。
详细名单:
小学组:
胡婉彤、阳喜悦、孙逸骁、李雨桐、朱晋辉、张智予、王鹳策、李若辰、钱姿含、杨瀚钦、许一心、孙沛琳、周钰嫣、郭欣芸、甘可馨、秦思齐、李旻旻、杨舒涵、李奕蒨
中学组:
陈鱼、李欣芸、殷晨中、刘云鑫、王映之、谢兰兮、刘懿灵、黄缨溜 刘一诺、李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