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动能——评重庆卫视大型理论传播节目《思想的力量》
2025-03-04 19:27:00 来源:山城视听

近日,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监测中心在《收听收看简报》刊发对重庆卫视大型理论传播电视节目《思想的力量》的“节目评议”,对节目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250304192723

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重庆广电集团( 总台)承办的大型理论传播电视节目《思想的力量》(第一季),自去年底开播以来已播出7期,全网点击量超4200万人次。纵观本季节目,视域上“天边”与“身边”同频,话语上道理与故事共振,从话语体系的重构、视觉美学的营造、精神境界的升华等维度,开创了理论传播类电视节目平实化呈现、学理化阐释、艺术化表达的新模式。节目以理论主动把握历史主动,以思辨之美与视觉诗学交响,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动能,获得各方广泛关注与充分肯定。

一、从“无形布幔”到“能指星系”,多向度的“传播文本场域”激发了意义的爆炸和发散

微信图片_20250304192727

文本是作品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具体呈现。《思想的力量》文本锚定“思想新读本”“鲜活思政课”“观点舆论场”节目定位 ,融通“新读本”的思想性与体系性、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舆论场的多元性与交互性,是对传统电视理论节目“文本犹如一块‘幔布’,需要到其背面探询真理和真实信息”的超越,实现了从“意义追寻”到“向度演绎”,从“无形布幔”到“能指星系”的转变。

《思想的力量》开篇的主旨演讲部分,用百年前衰败凋零、红船启航与百年后欣欣向荣、迈向复兴进行“历时性”对比切题,以珠海航展这一“共时性”热点话题引题,回溯先秦诸子百家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提出党的创新理论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途径,回答“古老民族怎样走向复兴”“大变局的世界怎样找到出路”这一核心话题。“汇聚思想伟力的总源头”部分,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亲密友谊、撰写《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巨著、创立“第一国际”等故事,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道义、实践、创新的伟力。节目在用5个“新”概括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之“新”后,从世界、民生与未来三个维度,生动再现了谱写现代化重庆篇章的生动实践。概言之,综述部分文本,展现出百年大党的历史逻辑根植于百年奋斗的恢宏画卷,理论逻辑内化于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实践逻辑体现于新时代重庆现代化篇章的生动实践。

第七集《民生小事是政府的大事》通过主旨演讲“淮海战役是人民的胜利”切题,分别从我和我的铁骑“兄弟”保平安、养胃养德长者食堂助养老、重庆背篓专线烟火气暖人心等三个民生小事,映衬了“亿万人民的小事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大事”的宏大主题。以往碎片化的、相互游离的场域和片段式的“布幔”不再那么厚重,而通过“满天星斗”的文本连接信源和信宿,连接社会与意识,连接媒体与受众,亦连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这里的文本不仅有多重意义,而且是对意义本身的穿越和超越,是意义的爆炸和发散,各种“先在”的经典论著与“同在”的时代话语在这里相互指涉与生发。

二、从“深入厚重”到“浅出灵动”,致力于以影像视觉的韵律营造理论传播的活态场性

微信图片_20250304192732

文本是话语的基础,画面是思想的呈现,声画同步构建了《思想的力量》丰厚的意象空间。《思想的力量》以电视访谈节目形态为主,锚定理论传播节目的时、空、人、声、画等关键要素,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叙事场域,形成了从“深入厚重”到“浅出灵动”的双轮牵引,在众多同类型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宣传党的理论、阐释方针政策、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理论传播节目。

在“人”方面,由“主持人串线+专家点评+分享者呈现+观众互动”4个层面、上百人参与,形成比传统理论节目更多维、更深入的叙事逻辑。节目主持人充分发挥作为牵引人和推荐人的桥梁作用;专家型的主讲嘉宾通过主旨演讲、观点碰撞、理论型构、故事点评、答疑释惑等方式,在学理化叙事与人格化叙事的双重结合中,提升了整个节目的学理含量与传播声量,扮演着知识传播者、思想引导者、案例分享者和互动交流者的重要角色;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实践的分享者,现场的观众与网民,链接起整个叙事的完整逻辑,增强了节目的生动性,使节目更加贴近观众。

微信图片_20250304192736

在“声”方面,节目打通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电视传播话语、百姓话语与网络话语壁垒,体现了“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的价值意蕴。在政治话语上,从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中,选取与节目主题最紧密相关、最具原创性、最为群众所熟知的标识性论断,作为整个立论之基,成为贯穿整个节目的纲,在字幕板上,如敲黑板划重点一般专门呈现;在学术话语上,追求源远流长、体用贯通的学理追求,既连接历史,观照现实,展望未来,又立足重庆,站位全国,放眼全球,在古今中外的坐标系中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不论是“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六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生成,都能感悟到体系化建构、学术化表达、学理化阐释、电视化呈现的逻辑机理;在电视传播话语上,既善于将深奥的理论“大部头”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口袋书”,在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中,将理论“特高压”输变成“民用电”般的故事 ,又在声形合一、声画同步中,合理运用 “深入浅出”“激烈亢奋 ”“浑厚深沉 ”等不同语言风格,把理论讲得有血有肉、有笑有泪 ;在百姓话语与网络话语的使用上,既有普通话的贯通,又有重庆方言的恰当使用,使理论呈现出浓郁的烟火气息与百姓质感。

在“画”方面,实现了视听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节目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配合灯光、音效等元素,打造出富有时代感、科技感和艺术感的演播效果。每集开篇通过提炼主题句和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增强观赏性和感染力。在镜头语言上,通过特写镜头,展示嘉宾的表情细节,增强情感的有效传递;通过全景镜头,展现现场环境及整体氛围;通过运动镜头,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且镜头转换合理流畅;在案例展示环节中,通过镜头的切换,将不同的场景和情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故事更加连贯完整。在音乐设计上,以旋律激昂、富有感染力的基调为主,特别制作的原创音乐烘托了节目氛围,增强了感染力。在后期制作的“变”与“不变”上,整体包装色调一改以往大红大金的套路,以蓝金为主基调,更显肃穆、大气、高级。此外,为了让相对生涩的理论与厚重的历史更加鲜活灵动,节目还融入AIGC 技术,让 AI 辅助生产短片、配音、音乐。同时,字幕的字体、颜色和排版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与节目画面相得益彰,既不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又能够起到很好的信息传递作用。

三、从“思想棱镜”到“认知适切”,致力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从“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更加深入人心”

微信图片_20250304192740

《思想的力量》从多主体、多层面和多维度,解读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与实践伟力。如同一个“思想棱镜”,将光线分解成七彩光谱,让党的创新理论呈现出多彩的实践样态与丰富可能。同时,节目注重“认知适切”,根据观众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经典故事和身边案例,将复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具象化、生活化,让观众在轻松畅快的氛围中学习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让理论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同时,《思想的力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在于推动其“更加深入人心”。节目在重庆卫视播出、“学习强国”总平台等转载后,受到了广大受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通过持续的传播和深入的解读,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思考问题、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总之,在《思想的力量》所呈现的文本建构、视听表达 、演播场域中,我们见证了一场电视传媒思想传播的范式革命。这档节目成功突破了传统理论传播节目的窠臼,在多个层面实现了新突破。它不再是对理论的简单图解,而是将其转化为可观、可感、可信的真知审美体验;不再是“照着说”单向度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心贴心”双向奔赴式的思辨碰撞;不再是冰冷的概念堆砌,而是充满温度的精神对话。这昭示着,真正的思想传播应如江水般沉静深邃的沉淀与回漩,又具奔涌向前的力量与势能,真正在艺术与思想的传媒共振中,把思想的“同心圆”绘得更大,把理论“引力波”传播得更远。

(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监测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