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每一次敲门声,都是角色命运的转折点,我们要剖开小说中那些看似平静的日常,让暗涌的冲突在舞台上喷薄而出。”2月7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现实题材话剧《谁在敲门》在重庆正式建组,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在会上振奋地说。
会上,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获悉,该剧将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创排,于3月16日在重庆大剧院首演,与观众正式见面。

创新演绎 文学与话剧跨界融合
据了解,现实题材话剧《谁在敲门》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文华导演奖获得者王筱頔执导。
话剧《谁在敲门》根据四川作家罗伟章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小说通过书写一个农村老人在一小段时间里的生日、住院、葬礼以及葬礼后家人的人生走向,呈现了无数人生命题,引发了读者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
该作品先后获得“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1)”领衔作品、首届高晓声文学奖等荣誉,小说以其鲜明的川东地域特色和语言风格,不仅被视为呈现迁徙中国的最佳范本之一,还被评论界誉为“一部真正能读懂中国和中国人的小说”。

话剧《谁在敲门》的改编在延续原著的思考基础上,深度聚焦川渝地区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变迁,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探索了四川本土文化表达,围绕一群子女为父亲庆生、治病到举行葬礼的情节展开,演绎了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变迁,展现巴蜀两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在厚重的历史氛围中展现了呼啸的社会剧变、新兴的城乡文明和复杂的个人命运。

王筱頔表示:“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人性深度与时代温度的佳作,希望观众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情感共鸣与思想启迪。”

原著作者罗伟章也来到了现场,他谈道,此次将小说《谁在敲门》改编成话剧舞台作品,是一次大胆创新,是一次大胆尝试,相信经过川渝两地专业院团的倾力打造,一定能打造出观众喜爱的舞台艺术精品。
罗伟章直言,小说有小说的语言,话剧也有话剧的表达语言,主创团队可以大胆编创,在两个小时的剧目中,期望演员们能够将小说中的人物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真实再现巴蜀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不少专家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直面现实、直击人性、直抵人心”,有望成为巴蜀文化的全新名片,成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新高峰。

创新模式 川渝深度合作共筑文化高地
此次川渝院团的强强联合,是两地连续举办“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之后又一重要合作项目,也是开拓院团合作创新的新模式。
作为首次共同投资出品的剧目,话剧《谁在敲门》承载了两地文艺工作者对于巴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与使命,为巴蜀文旅走廊的深入建设贡献戏剧力量,也为全国观众呈现出独具巴风蜀韵的文化盛宴。

建组会上,四川人艺、重庆市话剧院的演员代表也进行了发言。孔斐在分享时说,“我的从艺之路也是在重庆市话剧院开启,直到后来考上了四川人艺学员班,时隔多年,这一次因话剧《谁在敲门》再次回到了重庆,与重庆市话剧院的同仁们共同演绎这出戏,内心非常激动,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能够为观众奉上一部满意的作品。”

刘紫旭分享道:“四川人艺和重庆市话剧院再次携手,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以最完美、最饱满的状态来完成这次演出,我们演员会全身心投入到角色的塑造当中,用心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用真诚去诠释角色的内心世界。”

罗鸿亮表示:“川渝两地文化同根同源,此次合作不仅是艺术的联合,更是对巴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担当。我们将通过这部作品,向广袤的土地和伟大的人民致敬,展现新时代乡村的文化活力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张剑表示:“话剧《谁在敲门》承载着两地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将携手打造一部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精品力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图/重庆市话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