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董小玉、丛宇阔、王硕
蛟龙辞旧岁,灵蛇报春来。1月28日,在爆竹轰鸣、觥筹交错的除夕团圆之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蛇年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汇聚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戏曲、武术、魔术等多种艺术形态,精心烹制了一场情意浓浓、暖意融融的文化盛宴,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同庆新春。春晚作为春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早已融刻在中华儿女的民族基因之中,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化“年夜饭”。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总台春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展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又彰显出别具一格的亮点与特色。
虚实交互间,舒展民族风采
晚会现场打破纵横千年的时空界限,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形式,让中华之根在新时代更加隽永璀璨。武术《笔走龙蛇》以武会书,将草书的神与意交融进太极的力与美,笔墨的黑白之分与太极的阴阳之道巧妙地融为一体。戏曲《声动梨园》中豫剧、湘剧与京剧春色满园,文戏武戏交相辉映,名家新秀携手登台,彰显了中国戏曲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舞蹈《伊人》的舞者们脚尖轻划,在如碧水般的舞台上舒展身姿,营造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缱绻意境,展现了现代芭蕾与东方审美的和谐交融。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晕染着东方气韵与审美意趣,谱写出一幅与时俱进的崭新画卷。

蛇年春晚不仅在中华民族中绽放出“团结之花”“幸福之花”与“美丽之花”,也是在世界文明大花园中盛开的“中国之花”。傣族舞蹈《太平有象》勾勒出一幅象群闲适安逸、悠然自得的生活画卷,寄语了世人“太平有象、喜乐升平”的美好愿景。西藏分会场的《格桑花开》,将来自高原的祝福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的身边,在欢快悠扬的歌声与大开大合的舞步中,洋溢着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的真挚情感。
怀生活理想,歌咏时代心声
春晚舞台,来自各行各业的新时代奋斗者走到聚光灯下,唱响对生活的热望和对美好的追求。歌曲《玉盘》中,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妞妞合唱团用清澈纯真的童声唱出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对宇宙的畅想与探索,孩子们和“航天员”轻轻触碰,一起遨游太空,畅想未来。《湾区乐好》演绎粤语金曲串烧,向新征程上扬帆远航的粤港澳大湾区送上“粤”来“粤”好的真挚祝愿。《世界赠予我的》唱出了现实生活的感悟,坦然面对世界赠与我们的礼物,在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中收获成长。生命给予我们多少个寒冬,就会赠与我们多少个春天。《我可以》的歌声传递出让生活充满梦想,让梦想照进现实,让我们认识到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万家灯火的闪烁离不开他们的守护。他们是《伟业》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奋斗着、拼搏着、创造着,将个人人生的波澜壮阔,融入祖国家园的大江大河中。他们是《青春奔赴》中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倔强、热血、永不服输,在一次次奔赴与磨砺中彰显铁血担当,为祖国献上最清澈的爱。这些歌声,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展现出新时代的辉煌与希望,激励着每个平凡人的心灵,让我们共同奏响时代的强音。

高科技赋能,促进文化交流
除了演员的精湛表演,蛇年春晚中科技赋能带来的视觉冲击令人耳目一新。3D、5G和AR等技术的创新应用,让节目的呈现形式充满现代感,突出了晚会“古今交融”“新旧融合”的特征。《栋梁》借助AR技术畅聊“古建奇谈”,梁木、青石、琉璃、红墙、飞檐、斗拱……在光影的变换与动听的歌声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古建筑的独特风采与生命力。还有节目《秧BOT》中身穿花袄、手拿手绢的智能机器人,它们舞姿潇洒灵活,舞步整齐划一,和演员一起舞动新春。重庆分会场星泽闪烁,气氛沸腾,无人机变换着花团锦簇的造型,三千年江州城的雄阔壮美与数智新重庆的荣光交相辉映,彰显出重庆通江达海的包容与开放。总台首次在春晚演播大厅顶部部署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以“演播厅天空环绕视角”进行摄制,利用立体视觉AI算法对多机位信号进行实时3D点云渲染,在硬核科技的加持下,歌手周深演唱中国民歌《兰花花》,与世界著名男高音迭戈的秘鲁名曲《山鹰之歌》跨越山海同台献技,中秘经典旋律在荧幕前碰撞出灿烂火花。美国流行摇滚乐队带来的曲目《Counting Stars》声临其境,让中国观众沉浸式地参与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摇滚大合唱。一年一度的总台春晚早已成为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的一面窗口。

2025年的蛇年春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根基,借助现代技术和智能手段为传统文化“拂尘”,让中华文化“出圈出彩”,不仅打造了一场令人难忘的视听盛宴,还在全球华人乃至全世界观众面前,展现了一个锐意进取、兼容并包的中国形象,将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承载亿万人共同记忆与新年展望的新时代文化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