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对话《大先生陶行知》
2025-01-21 10:57:49 来源:重庆文艺网

古有“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今有“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从古至今,教育都在国家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的就是教师,但什么才是好老师,“大先生”陶行知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周洪宇所著的研究陶行知的丛书就向广大读者展示了陶先生教书育人的一生,尤其是《大先生陶行知》,这本书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灵魂对话,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现代人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吐故纳新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从小受到传统中国的学堂式教育,奠定了他深厚的国学基础。在留美期间,他从改造中国社会和文化教育的需要出发,以海纳百川、吞吐百家的博大胸襟和恢弘气度,博采诸家外来学说之长,融汇贯通地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更为可贵的是,他在国外各种先进思想、先进人物的浸染之下,并没有迷失本心,仍然心系祖国,学成后毅然回国为祖国的教育教学奉献力量,并开启了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行。

他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不断钻研的思想应该被我们当代教育者所学习。对于陶行知而言,这些思想并不只停留在口号上,他还时刻付诸实践。正如他自己的名字“行知”一样,他始终秉持着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建立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时,他和农民同吃同住;成立山海工学团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先生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先生,“教人去教人”;不仅如此,他还创办培养人才纳苗的少年专科制度学校——育才学校,为国家的基础教育提供示范;创办社会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面向广大人民招生,让所有人都有书可读。陶行知一系列深度的教育改革措施不仅给当时的广大学子提供了学习的途径,给当时的教育者带来了光明,也给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范本。

“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

陶行知先生从小就喜欢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他们的诗歌充满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影响了陶行知的一生。在陶行知的一生中,人民的利益、国家的需求始终高于自身,他一生都在为人民教育而奋斗,始终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

他让学生睡在床上,自己却睡在铺有稻草的地铺上;为了践行生活教育的理念,他和牛大哥同吃同住;他常年奔波在外为人民创办学校,曾经与他一同留学美国的朋友已然西装革履、飞黄腾达,而他却脱下了西装,穿上布衣草鞋,一腔热血地奔赴贫穷落后的农村办教育,心甘情愿扎根乡村,矢志不渝地走为人民办教育的道路,用爱和智慧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未来。在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也不忘推广教育。他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激情的具有时代性的政治诗、揭示现实的教育诗以及呼唤民主的革命诗;他还创办了战时学校,为抗日将士提供教育服务。这一系列举动不仅温暖了战士的心灵,也更加印证了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巨大的力量。但是,由于过度劳累,正值人生壮年的陶先生因脑溢血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终身的教育行业、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郑振铎曾说:“陶行知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民主斗士,许多年来为民主运动而争斗着,从来没有放松过一下,休息过一刻。”他的人文关怀始终照耀着我们,这种无畏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将世世流传、代代传承!

“教人求真”的教育担当

陶行知说“先生教书的目的不是专教书,而是要教学生为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专学习,而是要学人生之道。”他深知教育者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育人往往比教书更为重要,他奉行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原则,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如此,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大儿子在面临着工作难题、需要学历之时,他坚决不同意儿子造假,要求儿子“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得有半点虚假。同时,他还认为教育者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终身学习,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育。他认为教育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陶先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关心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受教育问题,力求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学子身上。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育史诗。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先生的真正含义: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品行、终身学习、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当代教育者,我们应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有素养的新时代好青年。

合上这一本《大先生陶行知》,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陶先生躬耕教坛、教书育人的伟大的一生。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勇于面对教育改革中的险阻,始终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从传统教育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怀着一颗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终身学习,矢志不渝地扎根于祖国的教育事业。

相信从这本《大先生陶行知》中,我们都可以悟出独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文/董小玉 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