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刻有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于辟邪除灾。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联的习俗开始盛行,并被称为“桃符”。明代,春联正式得名,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贴春联是中国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表达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贴春联的时间因各地习俗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多数地区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

蛇年福满户
春日暖人间

龙年国展腾飞志
蛇岁民抒奋发情

春风送暖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事业辉煌迎富贵
前程似锦庆荣华

风光无限蛇开泰
诗题福寿贺新春

山清水秀天地美
鸟语花香气象新

小龙起舞神州地
喜鹊登枝幸福来

金蛇披彩新春到
祖国腾飞大治年

蛇来千景盛
岁换万象新

笔走龙蛇资雅韵
事业有为国展姿

小龙得志行风雨
彩蝶迎春福满园

龙归碧海波涛舞
蛇到青山草木新
作者简介:

牛帅兵,全国第十一次文代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文艺委员,中国文联新文艺拔尖人才高研班成员,重庆市文联委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陆军军医大学原校报主编。
2018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送万福进万家”下基层活动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多次获嘉奖及其他奖励。
《中国文艺家》《解放军生活》《中国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华儿女》《书法报》《作家报》《艺术中国》《企业文明》《企业观察报》《家庭周报》等媒体曾有专题、专版报道。
主要作品有隶书《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历代经典名篇》《礼记大学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