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下的非遗文旅融合篇章:《无面之神》引领沉浸式演艺新纪元
2024-08-16 17:19:41 来源:重庆文艺网

在21世纪的今天,数字化与科技革命的浪潮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这场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文旅融合作为创新发展的热点,正逐步成为推动文化繁荣与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国内首个以世界非遗——大足石刻为创意蓝本的LBE(Location Based Entertainment,基于位置的娱乐)大空间数字化演艺项目《无面之神》,无疑是这一趋势下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数字科技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无面之神》的诞生,标志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数字化与科技并行的时代,传统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其生命力与影响力?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这些问题成为了摆在文化遗产保护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无面之神》项目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与原创剧本,巧妙融合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前沿交互体验技术,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从文化创新来看,大足石刻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以及保存完好而闻名,但承载在雕刻背后的佛家与道家文化思想与当下青年一辈存在着文化壁垒。如何将石刻更深层次的内涵传递给新一代的观者且从接受美学而言,观者如何在观赏后自发地宣传成了传统文化下沉群众的一大难题。在《无面之神》这部虚拟沉浸戏剧中,创作者以“穿越者”这一身份赋予体验者的跨时间性质上的空间介入,在整个流程里,NPC从开头的渔翁到中途的石匠再到最后梦境中的神女,他们分别代表着剧情主线的开端——经过——升华。体验者在随着NPC的引领流程中感受大足昌州市的地理风貌、石匠者的钻研精神和智慧以及佛道文化的深刻内涵,比如卧佛涅槃的典故和千手观音的形象表意。该作突破以往博物馆式的灌输讲解,而是融合进沉浸式的剧情,比如与铁匠师傅相互饮酒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体会古人的气性,同时其生活化的风格也让体验者在游玩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气韵。

在《无面之神》中,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通过HTC VIVE FOCUS 3高级头显设备,每位观众都能化身为等比的虚拟形象,穿梭于南宋古昌州的大足石刻世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不仅让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还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边界。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灿烂的南宋时期,亲身体验石刻匠人的日常生活与创作过程。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让文化遗产的展示更加立体、多维,也让观众在互动中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更为重要的是,《无面之神》项目通过虚拟修复技术,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虚拟修复和全方位展示。这种创新方式不仅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免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的威胁,还使得那些因地理、时间等因素难以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这种科技赋能的方式,无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

匠心独运,打造沉浸式演艺新空间

随着最近 “穿透式 ”增强现实设备的出现,以全息图的形式在真实物理空间中感知虚拟内容并与之互动已成为可能。最有趣的挑战之一是抛开屏幕,通过语音指令和手势,以直观的方式与数字数据进行交互。这为故事创作实验提供了一个新的场景,也是考古博物馆当前的一个趋势。早在2017年谷歌就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开发了“回归生活”项目,(数据来源:New Storytelling for Archaeological Museums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J].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ethod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rchaeology (12th-13th October 2018)这项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博物馆局限于人工形式上的故事讲述方式,对具有科普教育性质上的博物馆而言是别具一格的。此外,AR系统可以将数字数据融入真实环境,让用户在感知数字再现的同时,又不失去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与 VR相比,AR方法是一种更自然的数据交互方式,因为它允许通过适应真实空间的信息层将内容纳入其中,而不会使空间超载,非常尊重原始作品和相关数据的自然体验。

《无面之神》的成功,离不开其背后团队的匠心独运与不懈努力。项目历经千万投资与一年的精心打磨,运用高精度扫描和顶尖的VR和AR技术,将大足的壮丽景观与精细的石刻作品细腻地呈现在虚拟世界中。从繁忙的江边码头到静谧的石刻工坊,从晨曦初照到夜幕降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还原真实,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辉煌灿烂的南宋时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无面之神》项目还巧妙运用了LBE大空间技术,打破了传统演艺空间的局限。在这个广阔的虚拟空间中,观众可以自由移动,与周围的虚拟环境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方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也为演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无限可能。观众不再是简单地观看演出而是成为了演出的一部分与演员、场景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演艺生态系统。

此外,《无面之神》项目还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氛围的营造。通过精心设计的音效、光影和气味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仿佛能够闻到古时的花香、听到江水的潺潺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这种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无疑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感受。

文旅融合,促进经济与文化双赢

《无面之神》的全国首站选择在重庆两江新区金弓•爱尚两江开启,这无疑是对当地文旅产业的一次重大推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重庆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无面之神》的入驻,不仅为当地增添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和旅游亮点,还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传承发展,使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一项目的引入,是文旅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示了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巨大潜力。

随着《无面之神》项目的逐步推广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预计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这些游客的到来,不仅将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文旅产业链,为当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还将进一步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升重庆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这也将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此外,《无面之神》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将为其他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它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将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这一模式的推广,有望推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像《无面之神》这样的文旅融合项目,它们将成为推动地方经济、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数字文旅的无限可能

《无面之神》的推出不仅是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一次成功应用更是对未来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的一次积极探索。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数字文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AR和VR技术将成为未来博物馆和展览的一种颠覆性媒介,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因为AR正在证明它具有非常高的教学价值,不仅可以再现大足石刻建筑曾经在现实空间中的位置,还可以解释它们在过去是如何工作和使用的。当然,利用AR可以创造出既尊重遗址又能吸引新受众的改编故事。全息图能够构建历史的层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哪座建筑属于哪片废墟。

首先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像《无面之神》这样的创新项目涌现出来。这些项目将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加生动、有效。例如利用5G技术实现超高清视频传输让观众在远程也能享受到身临其境的观演体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观众的行为和偏好为观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文化遗产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等。

其次数字文旅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等技术手段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拓展旅游市场的边界和潜力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最后数字文旅的发展还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数字文旅通过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都能轻松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还有助于推动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总之《无面之神》作为国内首个以世界非遗为创意蓝本的LBE大空间数字化演艺项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盛宴更为文旅融合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创新的不断深入文旅融合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文/邹俊星 蒋锳锜 喻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