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重庆卫视播出大型文化探访类节目《诗行长江·重庆篇》首期《历史母城 繁华渝中》。节目在一组快速切换、带有鲜明重庆特色的镜头中,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吟诵的清朝张之洞《重庆府》诗篇中,开启了一场探寻长江文化的重庆之旅。徜徉于渝中街市间,充满母城质感和山城奇趣的镜头语言,展现了重庆深厚的传统文化神韵,记录下“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 的新画卷。
穿越历史,感受重庆沧桑变迁
节目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重庆卫视主持人何苗苗、重庆籍女演员熊乃槿、热爱中国文化的意大利时尚文化博主阿雷组成诗行团,以一段“穿越之旅”带领观众感受巴山渝水的沧桑巨变,寻访重庆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品味两江四岸的独有山城文化。诗行团从重庆的第一座城门——朝天门出发,在连接重庆上下半城的山城巷体验重庆的烟火气;在重庆唯一一座陆上城门——通远门见识它的奇绝雄伟;在东水门湖广会馆了解重庆的文物保护工作以及重庆独特的移民文化;在老鼓楼衙署遗址听专家介绍自宋元明清以来重庆的历史沿革;在解放碑通过今夕对比感受重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回响,见证重庆的现代化发展和可期的未来。节目构思巧妙,基于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城市价值,既饱含文化底蕴,又颇具知识性和美学价值,充分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焕新魅力。
走进生活,见证重庆文化传承
重庆历史文化悠久,积淀下来的不仅有充满烟火气息的山城文化、渝派美食,还有带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传承的川东蜀绣、花丝镶嵌等传统技艺。首期节目中,诗行团带领观众走入渝中街巷,亲身感受重庆本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在山城巷,单霁翔和熊乃槿先后体验了重庆的坝坝茶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蜀绣;何苗苗则带着阿雷见识了同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丝镶嵌,品尝了当地有名的龚氏大汤圆。节目透过诗行团的视角,将这些重庆本土文化和精神进一步实体化、具象化,既直观地给予观众视觉审美享受与文化陶冶,又透过传承人的故事讲述,让精益求精的追求和素养引发现代人的心理共鸣。例如蜀绣传承人康宁从二十岁风华正茂到如今年近七旬,四十五年坚持传承蜀绣技艺,完美诠释了“择一行、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而九零后女孩龚艺林主动选择继承家传龚氏大汤圆的手艺,则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尊重。
多元视角,传播重庆城市形象
本期“渝中篇”的四位诗行团成员分别代表了几种不同的视角:故宫博物院前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先生文化底蕴深厚,与重庆历史文化遗迹也颇有渊源。在他的讲解下,重庆的历史文化变得鲜活起来;何苗苗与熊乃槿眼中的重庆,代表了重庆本土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来自意大利的阿雷则代表了外国人对重庆文化历史的了解和理解,为节目增加了国际视角。此外,重庆城市规划学会顾问何智亚、坚持38年用镜头记录重庆的资深摄影家戴前锋等嘉宾,则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诠释了自己所理解的重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使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以优美的画面和雄奇的风格,于云雾缭绕间,将渝中两江四岸的奇伟景象尽收眼底,凸显了重庆这座国际大都市,在时尚与传承完美交融下的美轮美奂。
作为重庆卫视讲好“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故事”的重点节目,《诗行长江·重庆篇》首期《历史母城 繁华渝中》以诗为引,用行走的方式串联起诗行团探寻重庆历史母城渝中的全过程,既让古代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生动起来,更让新重庆的时代精神和魅力在烟火气中绽放。节目连续两天在重庆卫视晚间黄金时段、央视频、央视影音、学习强国同步播出,并联动全国15家省市级媒体、重庆10余家市区媒体,全媒体多渠道共同传播,在社会各界收获极高关注度。其中,节目相关图文和短视频,在全网累计获得超3200万阅读量(观看量)。两轮全媒体播出,节目大屏收视覆盖人群和全媒体全网触达用户累计超1.62亿人次。
文章来源:“山城视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