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IP——巴县老院子·南泉雅集开讲了 首期聚焦龙文化
2024-02-04 14:02:45 来源:重庆文艺网

龙年寻龙,其行龘龘。2月3日,在甲辰龙年万象更新之际,一个别开生面的龙年寻“龙” 之旅在巴南区拉开序幕。由巴南区融媒体中心、巴南区博物馆与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共同开启的南泉雅集之吟龙集,下午15点,在充满历史韵味的巴县老院子展开,一场集龙年民俗文化、艺术、生活于一体的盛宴,让现场嘉宾在共享文化盛宴中,探寻中华文明发展轨迹。

7958810dbfb91cf960950043f3c9745

现场全景

南泉雅集,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传统,旨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巴县历史文化。以“吟龙”为题的龙年新春南泉雅集活动,首先由重庆市地理遥感中心八二四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张海鹏先生,从《重庆地名文化地图之龙字篇》展开话题,他从地理文化的视角切入来解读重庆与龙的故事,详细的介绍了重庆那些有意思的有“龙”的地名。张海鹏说,在亿万年前的重庆,真真实实地存在和生活过“龙”——恐龙。目前全重庆已有将近2/3的区县发现了恐龙化石。其中不少是享誉世界的“明星恐龙”如有“东方巨龙”之称的合川马门溪龙,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上游永川龙亚洲最古老的剑龙元始巴山龙等,近年云阳新发现了世界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遗址等。

a1e1fc9bb965b76f0da07a9bfee5e9b

现场主持人嘉宾

重庆人对龙的喜爱和尊崇延续至今,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遍布巴山渝水间的“龙”字地名。据初步统计,重庆全市共有“龙”字地名超过8600个,其中包括80个乡、镇、街道以及743个行政村和社区,分别占到全市总数的7.7%和6.6%。这里面使用最多的是“双龙”,分别有5个乡镇和33个村社都叫“双龙”,由此可见,人们对龙的喜爱可见一斑。而巴南姜家镇的“龙”也无处不在,如山叫卧龙山,洞叫龙泉洞,河为龙洞河,很多村庄的名字也带龙字。姜家人视龙为庇佑之神,世世代代沿袭了敬龙舞龙的习俗。

接着,重庆文史专家和本土文化探究者肖能铸老师,以活泼风趣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重庆民风民俗里的龙文化。他说,重庆人对龙的喜爱和崇拜也体现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在重庆已获批的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龙”为主题、主角的就有30余项其中又以龙舟、舞龙为最多。巴南姜家镇是重庆首批民间艺术之乡,姜家舞龙习俗被列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9f8b18b6dd2c3a9e251eb9be9b88d1b

现场观众

据乾隆《巴县志》记载,伏羲以龙蛇为图腾,也是巴人龙蛇崇拜的由来。这个龙蛇崇拜,源远流长,后来在姜家镇,就慢慢演变成今天的姜家龙舞。姜家舞龙习俗传承两千多年,土著文化和移民文化的交融结合,形成舞龙品种的多样性,光龙舞品种就有火龙、旱龙、女子龙,童子龙,独龙,墨龙等20多个,成为巴渝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都少有的龙舞品种多样性的地区之一。

据肖能铸介绍,姜家舞龙的兴盛期起始于1942年,由当地政府组织,姜家组建了“龙灯会”,在春节期间,附近十几个乡镇派来最优秀的舞龙队参加龙灯会,舞龙场面十分热闹和壮观,出现了“九龙盛会”的盛况。巴县玩龙灯菜龙、谷草龙(班班凳龙),唱山歌,接龙吹打这些都是很好玩的。

肖能铸说,“据我所知,在重庆最早由龙文化的是在巴县(巴南)的姜家镇,火龙、铁水龙、板凳龙都是巴县先玩。在姜家舞龙活动中,尤以春节期间的舞龙最热闹,最具代表性,也影响最广泛。我小时看到的巴县鱼洞的过年,玩龙灯有菜龙(当年巴县是重庆的蔬菜基地),草龙(谷草编的),后来的接龙吹打,板凳龙(含武术)的悠久历史。而接龙吹打,木洞山歌还是重庆的八大特色民间艺术。尤其是流传于巴南区接龙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接龙吹打乐,相传发端于古代巴人创造的巴渝舞,被喻为“巴渝吹打的缩影”。

f20b0ff3ebb94ab83cc286f50b9b4fb

百年巴县老院子;彭氏名居里写春联

在雅集活动现场,还针对“现在,龙文化不再是埋藏在历史深处的旧匣子,褪去神秘主义的外衣,大众形成了深刻的情感认同。龙作为一个经典文化符号,融合时代精神,如何更多地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您家准备如何过龙年?”等话题,与观众席的嘉宾进行了对话的互动。

最后,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巴南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彭泽勇、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开明画院会员,巴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冉宽两位书法家,在现场泼墨挥就带有浓郁龙年韵味的春联,以及主办方赠送的印制精美的带有龙年图案的明信片,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让参与其中的嘉宾在感受巴县丰富多彩的龙年民俗文化中,酣畅淋漓地享受了一把浓厚的节日氛围。

7496bf75446132fe683dc69dbecac0f

手持门神、贺卡的听众和主讲嘉宾

文:夏小平 图:郑彬 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