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关于李白《上李邕》释疑
2023-07-24 21:43:29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凌泽欣

热片《长安三万里》李白以《上李邕》诗一首予渝州刺史李邕出镜,以示李白恃才旷达、不畏世俗的自信亦自负之风格。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第二句一作抟摇)

关于这首七言律诗《上李邕》,前人早就疑非李白之作。

如元人萧士赟说:“此篇似非太白之作。”

明·朱谏也在《李诗辨疑》文中说:“按李邕于李白为先辈,邕有文名,时推重,自至京师,必与相见。自必不敢以敌体之礼自居,当从后进之列。今玩诗意,如语平交,且辞义浅薄而夸,又非所以谒大官见长者待师儒之礼也。白虽不羁,其赠崔侍御、韦秘书、张卫尉、孟浩然等作,辞皆谨重而无亵慢之意,次及徐安宜、卢主簿、王瑕丘、韦参军、何判官,虽有尊卑之殊,各尽欢洽之情,无有谩词,矧李邕乎?”

今人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诗学家陈贻焮在《杜甫评传》中亦仅仅是将此诗视为李白之作而已。他认为:“这诗不妨作如是观,但解作是李白对李邕诉说衷肠、慨叹自己不为世俗大人先生所重,也未尝不可。”

上述举言只就李白不是《上李邕》作者而论。

关于《上李邕》是否是李白在渝州所作的时间则更有疑问。 李白作《峨眉山月歌》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以诗来看,这当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蜀之初的作品。《峨眉山月歌》是他经四川犍为县青衣江乘舟离蜀东下渝州时所作无疑。那么,李白初过渝州时间必在唐开元十二年(724)间。而李邕任职渝州刺史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元七年(719)至九年(721)间。也就是说,李白过渝州时,李邕已不在渝州任上。因此,李白在渝州见李邕,并书呈《上李邕》俱无史实时间支持。

据今人当代评论家、李白研究专家安旗(1925-2019.6.27)《李白年谱》载:《上李邕》此诗系李白于开元十四年(726)作品。依安旗《李白年谱》李白《上李邕》创作时间而言,则更无李白在渝州见李邕、呈李邕此诗之说。

另有记载说李白与李邕俱深怀济人之心和过人豪爽之性,俱是意气相投之人。李白与李邕初见是李邕在山东益都任上,李白时年44岁,即唐天宝四年(745)。李白在益都闻道李邕见义济人的故事:有一女子,丈夫被人谋害,女子持刀复仇,刺杀真凶而获狱,罪当极刑。此时的李邕不顾因为帮罪人说话有自身获罪的可能,而为该女上疏朝廷,致该女免死。李白为此写下了长长的一曲《舞曲歌辞·东海有勇妇》“梁山感杞妻,恸器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割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志在列女籍,行帛已光荣。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要离杀庆忌,壮夫素所轻。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名。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从李白此诗对李邕之高度赞美而言,李白写出亵慢《上李邕》诗亦无可能。

后来李邕因涉柳绩案遭奸相李林甫于天宝六年“就郡决杀”。李邕之死,杜甫悲痛欲绝,诗云:“坡陀青州血,羌没汶阳瘗”。李白亦愤怒诗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亦可佐证李白似无《上李邕》之说。

当然,以二李个性来看,李白初见李邕,或因互傲原因,导致李白诗出的可能。但是,从时间地点来看,《上李邕》一首肯定不在李邕渝州任上之际,也不是李白过渝州时的作品。

不过,《长安三万里》作为电影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手笔纵横,用此诗此情节勾画烘托李白鲜明个性,我认为也是无可厚非,且可给予大大点赞的。

(202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