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追寻语文的本色——对话《向语文本真处漫溯:统整视域下的真语文教学与教研》
2023-07-14 16:25:25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董小玉 段晨煜

真语文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统整视域下的、用语文的方法让语文回归语文的教学观,包括内容的真和形式的真。在“真语文”观的指引下,为了寻求统整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路径,重庆市江北区高中语文中心组的老师们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向语文本真处漫溯:统整视域下的真语文教学与教研》一书就是团队成员上下求索、通力合作的成果。为深入理解“真语文”的内涵,西南大学师生就此展开对话。

追求真语文境界

研究生段晨煜:新课标秉持守正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我们推崇统整视域下的真语文教学观。本书主编徐铭莲、兰坤宁、陈丽老师认为真语文是指向未来的“新”语文、融入生活的“活”语文和恪守本真的“纯”语文的综合体现。如何理解真语文的新、活、纯?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与过去传统、零散的单篇课文教学相比,统整于学习任务群的新教学设计整合各项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开展教学。

真语文之“新”就体现在学习任务群(大单元任务)统整上。要求教师站在单元视角进行“语文要素”的序列设计,以单篇带动多篇,以多篇撬动单元,以单元形成系列,在统整视域下推动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真语文之“活”体现在读写语文共生上。“活”语文强调在读写共生中,从海量阅读到创意写作的序列化资源建设:在泛化阅读中积淀学科认知,点拨诗意写作;在精细阅读中强调个人体验,落实主题写作;在精准阅读中结合社会情境,指导情境写作。读写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推动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

真语文之“纯”体现在经典照进日常。“纯”语文与“杂”语文相对,代表着剔除杂质后的纯粹,强调追求纯粹的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纯”语文以经典文本为主要教学资源,通过精准解读文本,让教学资源落地生根,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探寻真语文路径

研究生段晨煜: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当下多元认知的社会,我们的语文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教材中心”和“课本中心”,复杂的社会情境要求我们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今天,语文教学面临着整合的需求,语文课堂应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要兼具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本书认为真语文是在统整视域下的教学,那么,真语文具体包含哪些统整方式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统整视域下的真语文顺应了整合教学的理念,其统整路径所涉及的角度较多,包括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等。大概念是核心知识、基本问题的整合路径;大情境是语文各类复杂情境的整合路径;大任务是活动主任务和子任务的整合路径。

从零散问题到学科本质的大概念。大概念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的锚点,能联结和组织碎片化的知识与技能,实现灵活广泛的学习迁移。语文学科基本特征是运用阅读与表达的概念性理解、技能、策略和过程,来理解文本的内容情感和表达主体的思想观点。因此,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是有关言语内容的大概念,二是有关言语过程的大概念。

从孤立脱节到具身体验的大情境。基于情境化的整体教学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范式,将真实生活情境融入课堂,还原教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课堂教学还原语文的本真。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因此大情境意味着语文教学以真实生活情境为背景,跳出传统教学仅仅将情境作为导入或缺乏情境的窠臼,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从被动接受到创新驱动的大任务。与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知识的方式相比,大任务采用学习任务群来组织课程,通过提炼相似或不同类型文本材料中的教学价值,整合教学资源,设立目标清晰明确的子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具有多层次目标发展的教学效果。

“洗尽铅华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追求,也是每个语文人诚挚的态度。向语文本真处漫溯,寻求统整视域下的教学路径,是语文人共同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