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黔江走笔(散文)
2023-06-16 21:25:11 来源:重庆文艺网

黔江,地处重庆市东南边陲,武陵山腹地,总面积2402平方公里,这里生活着占总人口76%的土家、苗族等少数民族。黔江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良好,民族风情别致,构成了华彩无限的黔江民族风情,积淀出了今天厚重而璀璨的黔江文化。

初识黔江,是从游览神龟峡开始的。因阿蓬江一侧绝壁上有一造型酷似昂首凝视的乌龟,所以由此去大河口长达38公里的峡谷便称神龟峡。神龟峡河水迂回曲折,山高水深,宁静致远。峡谷两岸,人迹罕见,植被完好,生态优美。看着这片远离喧嚣闹市如世外桃源般的胜景,我们感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为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到由衷赞叹。

随行的导游小姐身着土家族传统服装,向我们如数家珍般一一介绍起来。我们一边欣赏着导游的介绍,一边将两岸的美景收入眼底。沿峡谷而下,别开生面的自然景观渐次呈现,有天门、 人门、三龙抢宝、美女峰等美景,各具风采,犹如一幕幕精彩而美丽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间或,美丽大方的土家族导游还唱起原生态民歌,邀我们伴随着音乐,跳起土家人的摆手舞。虽然我们的舞姿不敢恭维,我们却在这欢快的时光中释放了疲惫,找到了青春的感觉。据了解,土家人的摆手舞,多以劳作时的动作演变而来的。通过舞蹈形式的表演,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黔江小南海是值得观赏的另一神奇景观。它地处渝鄂交界之地,距黔江城32公里,公元1856年6月10日,当地发生了震级为6.25级、烈度为8°的地震,崩滑体、崩积物将五条溪流堵塞,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小南海,是重庆市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泊。目前,小南海依然保持了完整的地震遗址。2001年,小南海被批准为“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列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中国唯一、世界罕见”。

在小南海有名的朝阳寺岛上,竖有一块大清同治五年撰写的碑文,详细记载了地震前这里香火兴旺、安居乐业的情形,让我们一行人的思绪又回到了遥远的过去。150年的沧海桑田,如今小南海清晰如初的大垮岩、乱石林立的地震崩滑体、气势恢宏的地震湮塞大坝以及风光秀丽的地震湮塞湖,已形成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小南海地震遗址,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正因如此,小南海迄今还有诸多不解之谜,如水下庄园面貌如何、雨天来临前湖里的枯枝就会在水里全部竖立、4000多万立方米的陆面堆积物从何而来等,都激发了众多人的兴趣,成为潜在的研究资源。

黔江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但黔江人的质朴更让我钦佩。在去游览目的地的一条盘山公路上,一幕发生在乡村孩童身上的真实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与厚道。汽车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行驶时经过一座小学校,恰巧遇到孩子们放学。不经意间,我从车窗看见孩子们虔诚地看着我们的车子,非常庄重地将右手举至头顶,像少先队员行队礼一般,一个,两个,十多个,一大群……,尽管山野的风很大,孩子们也穿得很单薄,他们在敬礼时,却竖直了腰板,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全是感激。

我发现除了少数戴了红领巾的孩子,大多数的孩子没有戴红领巾,为什么会向我们致敬呢?我很纳闷。导游非常认真地给我解释到,黔江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少边穷”地区,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扶贫团体,为山里的孩子们送来温暖,建了许多希望小学。孩子们受到了恩泽,又没有什么回报,一看见路过的车辆,他们就又以为是扶贫送温暖的来了,于是就举手敬礼,以此向关爱他们的人感恩谢恩,祝好心人一路平安。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样的自觉行为。

现在的黔江农村,早已经迈上了文明、富裕的快车道,在乡村振兴的变奏曲中,已然焕发出了山清水秀、五谷丰登的新面貌,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黔江大地徐徐展开。

黔江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可以抵达千里乌江、龚滩古镇、边城洪安以及酉阳大溶洞和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是那么令人流连忘返。

站在阿蓬江边,我的耳边响起了土家姑娘婉转的歌声:

——哎,毕兹卡的朋友比星星还多,

毕兹卡的美酒比山泉还甜;

毕兹卡的道路上开满鲜花,

毕兹卡的酒杯盛满祝愿……

(注:“毕兹卡”——土家人的谦称)

作者:黎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歌词(曲)作品1500余首(篇),获奖无数。著有歌词集《爱在心底流淌》《爱的音符生动点缀》。代表作《老家在中国》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美国北美电视台播出之后在华人中引起广泛好评。近年来,为纪录片《非遗中国·重庆瑰宝》创作片尾曲《传承》,还相继创作出《中国故事》《美丽中国》《腊月》《向你靠拢》《中国,我的永远爱》《我的名字叫七一》《红军党员》等歌曲广泛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