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艺网11月4日22时39分讯(记者 姜连贵)艺为人生,弦歌不辍。由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渝北区美术家协会、重庆两江诗书画院、重庆两江美术馆协办,渝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巴山蜀水中国画展暨论坛—“艺为人生 弦歌不辍”抗战时期中央大学中国画艺术及传承”艺术交流活动今(4)日下午在重庆两江美术馆启幕。
中共渝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唐文武主持开幕式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本次活动学术主持人凌承纬
大家经典之作集中再现
本次展览集中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最杰出的艺术家吕凤子、汪采白、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张大千、黄君璧、张书旂、吴作人等一代大家的经典之作,梁白云、苏葆桢、杨鸿坤、谭学楷、岑学恭、何方华、骆映邨、黄纯尧等从战火硝烟中的中央大学校园走出来的优秀学子艺术作品,还将展出活跃在当今巴蜀画坛上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作品。
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
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萧平致辞
对话中国画艺术及传承
据了解,国立中央大学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学府,也是抗战时期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学。学校于1937年11月西迁,1937年12月在重庆沙坪坝复课。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是当时中国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其师资建设,人才引进,课程设置备受全国艺林瞩目,在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关链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的美术教育史地位》点击查看)
中共渝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勇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
国立中央大学美术专业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重要起点之一,开启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先声,对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抗战时期,以中央大学艺术系师生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家在民族危难之际,以艺术作为武器,不但用艺术唤醒民众,还孜孜矻矻于培育新人,他们由宁、沪、渝、穗、京而分散到全国各地,培育桃李满天下,绘写下振兴中华丹青灿烂的画卷。
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若愚宣布活动开幕
参观展览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专家学者齐聚两江诗书画院,围绕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中国画艺术及传承展开了一次深度的学术探讨和艺术对话。
展览现场
以史为鉴 推动文艺创新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系的师生以民族存亡大业为重,在极其困难的战争年代,实现了勇猛精进、庄敬日强的办学宗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举办本次活动,意在弘扬抗战精神,以史为鉴,以先辈艺术家在艰难岁月对艺术的坚持与执着精神激励和感染和教育当代文艺工作者,肩负时代责任和使命,继往开来,传承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艺创新,提升文艺原创力,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做出贡献,中共渝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勇在开幕仪式上的讲话时表示。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共计百余幅,分两个回合展出。第一回合展出时间为2018年11月4日—11月9日,第二回合展出时间为2018年11月12日—11月22日,展览免费对外开放,欢迎广大市民前往观赏。
线上展览:(点击下方文字查看)
相关链接:
第一回合展出的艺术大家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