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书画名家|画家何意富:翰墨春秋无穷年 鬼才画出新传奇

2020-09-12 09:03:32 来源:重庆文艺网

http://www.cqwenyi.net/images/2020-09/12/t2_(0X12X295X233)f2ba0f1f-733d-45ec-a175-bcad4a03d8ce.jpg

何意富,1942年生于重庆,高级工艺美术师,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中国包装协会会员,个人小传收入《中国水彩画史》,版画《山妹子》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展并与小传收入《中国百年版画集》。

翰墨春秋无穷年,鬼才画出新传奇

《好戏在人间》 170x65cm 2020年

品读何意富川戏人物画有感

何意富在画坛上素有“鬼才”之称,又有"何神仙"之名。他自解道:“‘鬼才’说不上。我名堂多,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我,大概因为我整天乐呵呵的,无忧无虑,哪怕明天身无半文。还有,他的绘画风趣、好耍,不墨守成规,走自家的路,总能画出新意。画在外面一放,别人都知道是何神仙的。”

何意富早年川美附中肆业,十七八岁即去印刷厂谋生,绘画无师承可寻,可谓自学成才,却在版画、水彩、水粉、国画诸方面成就裴然,可圈可点。他作画落笔率意,恣肆任性,无拘无束,揮洒自如,走笔速度极快,满纸灵动洒脱,妙笔生花,给人以神出鬼没,变化莫测之感;尤其是他的写意人物画系列别具一格,新意层出,极富何氏个人特色,一经推出,广有影响,美术圈内外叫好声不绝于耳,"山城鬼才”之称、"何神仙"之名也由此而来、不径而走。

何氏的“戏画戏”系列尤为出色,画家笔下那一个个活龙活现、妙趣横生的川剧人物形象,刷新了当代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我曾戏题七言诗一首赠他:

意富着意写川剧,画里画外皆是戏;

逸笔草草求神韵,揮洒潦潦藏仔细;

市井之味有大雅,寓庄于谐耐嚼咀;

翰墨春秋无穷年,鬼才画出新传奇。

《好戏在人间》 170x65cm 2020年

戏题何氏川戏人物画

众所周知,何意富是川戏迷。“我是典型的重庆人。喜欢神侃、泡茶馆、听川剧折子戏。几十年的瘾戒不了。川剧是个宝贝,唱词精美,动作精彩,风趣,幽默,特别贴近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很有营养。”“我为什么画川剧?传统的老茶馆越来越少了,民间戏团也在消失。在纸上留住它们,是为历史写下一笔。”画家把对川戏的执爱迷恋之情倾注在他的画笔里。他的速写本上有许多川戏人物速写,对许多川剧折子戏烂熟于心,对许多川戏台词能倒背如流。无怪他笔下塑造的生旦净末丑,如此神完气足,墨彩生动,这决非偶然。画家驾轻就熟,妙笔生花,一幅幅川戏人物画就这样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戏画册页》 34x34cm x8 2019年

何氏的川戏人物画具有十分浓郁的"川戏"味。川剧是一种十分鲜明特色的巴蜀地方特色的剧种,又是一种很接地气的草根艺术。它意味隽永,引人入胜,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种,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表演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装龙象龙,装虎象虎”,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真实、细腻、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艺术夸张的美学特色。而何氏的川戏人物画正是出色运用了这种虚实相生、遗形写意、艺术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神形兼备的川戏人物,把川戏特有的这种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好戏在人间》 188x65cm 2020年

何氏川戏人物画墨色淋漓、粗犷,对比强烈,与川剧"用色定调"的传统高度契合。川剧在设色寓意的设计上,以剧中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角色种类为依据,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鞭挞批判,或贬或褒,颜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标记,其用色定调原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欣赏习惯为根据的。如多以红色来表示忠肝义胆的人物;黑色多用来表现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白色多用来表现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的人物。绿色和蓝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绿林好汉或好勇斗狠而又凶残的人物。而金、银和灰色具有虚幻神秘的感觉,多用来表现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这也是组成何氏"戏画戏”川戏味十足的重要因素。 

《好戏在人间》190x90cm 2019年

何意富在他的川戏人物画上,都配题有妙趣横生的自度"打油诗"作款识,这些"打油诗"以重庆言子写成,风趣、幽默、生动、泼辣、隽永,类似川戏丑角的插科打诨,然寓庄于谐,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诗与画互相印衬,可谓珠联璧合,有画龙点睛之妙。又切合川戏"接地气"的草根艺术特色,蜀渝民俗市井风情,大俗大雅。这无疑成为何氏川戏人物画的又一大亮点和特色。

 《武大郎》 75x68cm 2000年 

何意富的川戏人物画好评如潮,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蕴有着中国画的“中国精神”和“写意精神”,雅俗共赏,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核心精神,何氏川戏人物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笔下人物“千状万态,笔简而意足”(欧阳修),包涵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典型的“中国功夫”。它从境界到艺术语言的一笔一墨皆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中国画的意象精神。画家的艺术个性既鲜明、本真,格调高雅,不故作姿态,并能将它寓于民族性、现代性和本体艺术的特征之中,获得个性与艺匠的融通,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画家通过表现川戏人物在特定环境和画面的题材、主题、造境、章法、布局及笔墨的表达,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构成完美的 “意象造型”,包括空间在内的虚实境界,加上极有特色的题跋钤印,从而表现出具有较高审美意义、画家艺匠、气质十分鲜明内个性及艺术品格的完整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画家通过艺术实践,在探索中国画的"中国精神"和"写意精神",以及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方面已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可喜可贺,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文/杨圭言,系原四川美院书记、教授

作品赏析: 

《川戏小品 二幅》 40x40cm x2 2014年

《回门》 68x68cm 2006年

《丘二图》 75x68cm 1999年

《戏画》 40x55cm x4 2012年

《戏画》 40x55cm x4 2012年

《刀马旦》 75x68cm 2013年

《忠义千秋》 70x60cm 2013年

《将军图》 70x60cm 2012年

 

《戏画》 50x50cm 2014年

Copyright ©2016 www.cqweny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11000637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