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扎实推进第二十届群星奖相关文艺评论工作,有效发挥文艺评论在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与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组织开展系列文艺评论活动。
《一票难求》献给老朋友的一封舞台情书
西南大学田骏
如果说重庆的小品有一股“下里巴人”的火锅地气的话,那么《一票难求》则是平凡生活中的“高山流水”,一场演出,一次斗嘴,一对冤家,一生友情。“你陪我检票,我陪你听戏”是小品《一票难求》当中老伙计老张和老杨之间多年的友情体现,也让全国观众看到了重庆地气之上的“伯牙子期”,友谊地久天长。
这部由重庆市南川区文化馆、大渡口区文化馆等单位联合选送的作品《一票难求》围绕着剧场外的一张票和两个保安,完成了一次“三翻四抖”的剧情,并且以小人物的大感情、精简的舞台和极丰富的表演,在第二十届群星奖的决赛舞台上,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掌声。
人物“小”得真实,情感“大”到破防
在小品的世界里,历来都是小人物撑起大舞台,从“撂地”到“春晚”,似乎小品的人物天生就长在“尘土里”。《一票难求》一开场,就让观众看到了偌大的舞台上一个简易的服务台检票口,简要的成设是为了将场景拉近,将观众的视野聚焦在一把检票夹、一对老冤家。让观众去注视两位日常生活中的小小保安老张和老杨,更是去注视两位酷爱梨园春、信奉“戏比天大”的戏曲戏迷。
人物的“小”,小在票根里,小在斗嘴里,也小在不舍里。临近退休的保安老张,有一个大幸福,就是这张来自女儿赠送给自己生日礼物——梨园春VIP门票。这张门票就是小人物之间“矛盾”的导火线,因为检票处的保安正是自己的多年好友,保安老杨——一个没有门票却连手机铃声都是戏曲《空城计》的戏迷。老杨不仅是羡慕老张有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更是羡慕老张有一个好女儿;老杨刁难的不是老张的炫耀和得瑟,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退休”本身。他撒娇似的为难好友,不让对方检票成功,其实担心的是:戏没看成,你先走;我剩两年,谁陪我斗嘴?
情感的“大”藏在撒娇里,藏在转手想让里,也藏在“我陪你一起”里。小人物、市井气是我们常在优秀的作品中能看到体会到的,一张车票、一盒盒饭、一碗小面,都能折射一个时代。而在《一票难求》情节设计中,老张起初对于老杨的炫耀是一种老伙计之间的“打情骂俏”,老杨对老张的百般刁难是一种好兄弟之间的“置气较量”,可后来,老张又像“大侠”式地脱下礼服换上制服,把门票拱手相让给老杨。观众不仅能看到在两个平凡保安身上的酷似“老小孩”那样天真无邪的友情,还能看到在一张门票相让引发的戏迷之间心心相惜的戏曲大爱。把“大”藏在“小”里,当“小气”撞上“大度”,让观众先笑后思,在退休与不舍中,甚至边笑边酸。
剧情“三翻四抖”,结果刀里藏笑
“三翻四抖”是相声、小品等舞台喜剧中“制造笑点”的核心技术口诀,它是指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同一句话或同一件事,演员不一次性说破,而是分三次递进式铺垫。在小品《一票难求》当中,短短的15分钟之内,观众也看到了“翻”就是反复铺垫和“抖”就是最后一哆嗦。
第一翻是抛出线索,放出情绪的钩子,让观众一知半解。剧情上的“起”,开始于老张的得瑟,拥有了看戏的VIP门票,并且在没有门票的老杨面前炫耀。当背景声响起大戏马上开始,准备检票的时候,第一翻出现,老杨伸手“票呢”,平日勾肩搭背的兄弟,突然官腔十足,似乎一个保安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第二翻是点燃火苗,让观众以为猜到走向。老杨的处处为难,一会是“真假门票”,一会又是“携带违禁品”其实就是转身之后说出来的那句嫉妒的话:我还收拾不了你。这一系列的“作妖”行为,活脱脱把《空城计》唱成《刁难计》。第三翻是火上浇油,两人的情绪似乎已经从好友瞬间变成了“敌人”,从检查为难到争吵得面红耳赤,直到老杨小声说出“这是我最后一次当班”,老张才突然平静下来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好哥们要退休了。突然悲伤入注,正如老杨所说,咱哥俩在一起工作20多年,这冷不丁的要分开,以后找谁拌嘴去呀。情节在此开始步入感情升华。
所谓的四抖,就是最后老张把外套甩给老杨,并把这唯一的门票赠与了老杨:“进去看!我场外听。” 前面所有笑料瞬间化成暖流,观众猝不及防被“刀”:原来吵架不是在于不和,而是心怕散伙。不仅如此,这个作品的神来之笔是,原本拿到了票进了场的老杨,又折回来了,画龙点睛地在小品的最后,两人站在了场外说出了“我陪你”。这是内场响起了两人都如此钟爱的戏曲锣鼓。
舞台简与繁,情感深与浅
在人物调度和舞台造型上,《一票难求》选择在人物上做精简,在舞台陈设上做留白。整个小品除了主角老张老杨之外,其他的配角如星星点缀,这时舞台像一架天平:左端老杨,右端老张,中间横杆是只有一张票的矛盾核心。因此在人物框架中,这种二元对立,让观众最易同时代入两方,而非多方,只能进入“二元共情”的情境。在这样精简的人物调度,主位二人持续输出对立与统一,观众一眼锁定“谁VS谁”,脑子无需“切换账号”,情感投入几乎零损耗。
同意的简约,还表现舞台造型上。在不同于现代很多小品复杂繁琐的舞台陈设,《一票难求》把“空间”让渡给“人物”,放弃了“剧院大门”这样的背景搭建,只是选择了服务检票台作为最重要的舞台道具。当视觉不再喧宾夺主,主题词自然浮出:友情、孤独、善良……这些抽象概念因“空”而更加凸显,因“简”而珍贵。一个检票口就能盛下二十年老友情——道具越少,人情越满。
《一票难求》在15分钟不到的时间中,整体节奏一气呵成,没有拖泥带水,让观众跟随这对老冤家一起重温了平凡人的友情,也预习了老朋友退休离别的不舍。稍有不足的是,在重庆小品中,缺少了充满火锅味的重庆言子,因为重庆言子(方言)不仅是山城的“声音名片”,更是重庆人精神气质的“扬声器”,没有了重庆方言也就缺少了接地气的重庆人的“精气神”。但是瑕不掩瑜,在普通话版本的重庆感情中,观众看到了“把热爱转手,把座位让给爱的人”。
《一票难求》自始至终没提一句“老了”,却让你听见洪流里两只老船的碰撞与依偎;没喊一句“友情万岁”,却用一件换穿的外套告诉你:“你陪我检票,我陪你听戏”。是的,舞台会退场,可友情不会退场,它是献给老朋友的一封舞台情书。人物在小品里,友情在剧场外,墙根下,一轮明月下,两人一边聆听,一起哼唱到尾音发颤。
分享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