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扎实推进第二十届群星奖相关文艺评论工作,有效发挥文艺评论在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与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组织开展系列文艺评论活动。
群星璀璨,美在人间
——观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舞蹈终评有感
文/林兰欣
群星璀璨,闪耀人间之美。正在重庆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舞蹈终评展演为山城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群星奖”是中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最高荣誉,它是区别于专业艺术领域的、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狂欢,是连接人间烟火气与艺术高级美的桥梁。在这里我能看到勤劳善良的人民之美;有滋有味的生活之美;百花齐放的文化之美;积极昂扬的精神之美……这二十六个来自群众的参赛作品,用他们最真挚动人的创作热情与情怀,为我们写下新时代的美丽诗篇。
舞中温情,美在人民
人民是舞蹈创作的源头活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离不开人民,它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将视角聚焦于人民,以艺术之语来述说人民之美是当代文艺工作者们必须坚定不移践行的道路。作品《保温杯》以“保温杯”作为线索,将视角移至老年群体。置身于小区、公园棋桌前,老年人们喝着保温杯里老伴儿送来的浓汤热茶,悠哉下棋,其乐融融,一幕幕烟火日常融入舞蹈动作当中。在美满幸福的男女双人共舞中,“保温杯”里也穿插着孤独的“酒瓶”身影,独身老人幻想之中“老伴儿”的嘘寒问暖伴随着浓浓酒意席卷而来,虚实之间,手中多出的保温杯是来自身边的温暖关怀,保温杯里盛着的是守望相助,是人间温情,也是人民心灵美的浓缩。在作品中,舞蹈与情怀交织,编织出人与人心心相连的真情网络。作品《暖光》以蒙古族传统珠岚舞为语汇,通过现代化编舞,为我们带来来自蒙古族女性的神圣祝福。“珠岚”即为圣灯,寄托着蒙古人民的希望与祝愿,舞者多为大龄女性,她们手捧珠岚,翩翩起舞,时而柔情,时而大气,不仅是肢体上的倾诉,更是年龄上的超越。正是她们的倾力演出,让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女性的肢体美,气质美,内涵美,也看到了舞者身上不屈不挠的热爱之美。因此,艺术的美来自人民的美,世界的美来自人类的伟大光辉,艺术工作者们应当将视角聚焦于人民群众,从人民出发,去发现、挖掘来自人民身上的闪光点。
舞享滋味,美自生活
艺术也需根植于生活,人民的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情感,艺术并非空中楼阁,它需从生活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在多彩多样的生活中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作品《画里乡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有滋有味的田园生活画卷。编导以作画人的视角切入,如神笔马良一般,将画中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通过时空转化,作画人走进画里,画框中这个色彩明艳的画中世界便是作画人“胸中之竹”的外化。此外,童趣化的劳动生活动作与苗族的“颠簸动律”、芦笙舞动作相融,既是贵州当地文化特色的展示,又是画中人灵动活泼性格的体现,最终画出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图景。作品《古井趣事》则把观众带入上海小弄堂的井边,描绘了妇女们在古井边洗衣打趣的简单生活场景。舞蹈以洗衣为主题动作,添以诙谐幽默的玩乐动作,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此外,编导还通过对“古井”道具的移动转化,巧妙地为观众设计了井底视角,倒映出妇女们借井水照镜子的有趣情形,更加丰富了鲜活可爱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现出了邻里友爱的美满生活之景。若生活美是“此岸”,艺术美是“彼岸”,那么艺术作品便是连通两岸的桥梁。艺术作品中的生活之美,也是我们对未来的祈愿,为未来的奋斗之路带来源源动力。
舞韵多样,美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不断向下扎根,汲取传统养分,也积极向上生长,探寻新的阳光。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正是当下文艺创作的热门路径。作品《织卡织卡》根植于重庆土家族非遗织锦——西兰卡普。舞者以土家族摆手舞动作来还原工艺制作过程,将情感与智慧融于指间,密密缝进群舞所象征的彩线中,一针一线,交绘出诉说着古老历史文化的图纹样式,编织出蕴含着美好愿景与真诚匠心的文化瑰宝。作品《地毯上的新娘》则带来了维吾尔族地毯这一非遗,通过对地毯方位的灵活转换运用,服务于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营造出了载歌载舞,热情洋溢民族特色婚礼现场,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维吾尔族“地毯颠新娘”这一婚嫁习俗,作品巧妙地将地域文化内化于舞蹈艺术之中,也是其文化自信心的有力彰显。因而,文化之美也是艺术之美的来源所在,艺术创作者们当勇担时代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作品之中,赋予传统文化当代审美生命力,争做照亮“参天大树”的一缕亮眼的阳光。
舞以传志,美以精神
舞蹈中最深入人心的部分,当属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可以是一个人的高尚品格,可以是一个时代的多样风貌,也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伟大内核。作品《永远的嗅枪队》借用了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通过时空画面转化,带领观众身临抗日战争时期的作战之境,以恢宏激昂的表演,为我们再现了革命先烈英勇抗战的传奇故事,先烈们的碧血丹心燃起了永垂不朽的红色精神之火。而舞蹈中的精神之美也在于舞者的魅力,观众在欣赏舞蹈时,不仅是在观赏肢体动作,也是在阅读舞者的灵魂。本次展演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来自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太原市聋人学校的作品《蒸蒸喜乐》,舞者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对舞蹈最真挚最纯粹的热爱,在“蒸笼”中欢快起舞,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齐划一的动作,准确无误的节拍对于她们来说,一定是付出了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我想这种坚持,若是没有热爱与决心是难以实现的,在每一位舞者身上,我看到了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高尚精神,这些精神则是舞蹈的灵魂所在。舞蹈艺术正是拥有这种纯洁且高尚的精神才能得以生生不息。舞蹈作品中的这些精神是我们继续勇敢前行的动力和力量,也是支撑我们民族赓续血脉,凝聚共识的“根”与“魂”。
让每一位热爱舞蹈的人抒发梦想,是群星奖的意义所在,站在人民的角度,为人民创作美,实现美,是群星奖的不懈追求。群星荟萃,散落于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而我们则需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在人民身上,在生活之中,在文化土壤、在精神之境找到光点,闪烁群星之美。
(作者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
分享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