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
文艺评论 | 群英荟萃 异彩纷呈——第二十届群星奖曲艺终评表演观后
2025-10-19 13:47:26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钟传胜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曲艺终评演出于10月17日在重庆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精彩举行,来自不同地域的26个曲艺节目,通过各自不同的曲艺门类,以各具特色的乡音乡情,娓娓讲述了与时代同频的现代故事,精彩的表演,勾勒出了当代曲艺在传承与创新中的鲜活模样。群星奖作为全国群众文艺领域里的政府最高奖,代表全国群众文艺创作表演的最高水平,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旨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集中展示我国群众文艺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12dffb73346ca98db39ff699e8cbb863_

曲艺以说唱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通过说或唱或是说唱结合表达完整的故事,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特有的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他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普遍具有以叙事为主,兼具抒情并与方言音调紧密结合的特征。舞台叙事以语言、唱腔及伴奏构成。绰约多姿的中国曲艺,在形成和发展的千年岁月中,始终扎根人民,表现的是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大多简明扼要,蕴含着各民族的美学特征,生动地体现出用自己的艺术理想演绎生活。各曲种因地域方言影响,产生出多种多样的曲调。这次终评演出中,仅锣鼓类就有黑龙江东北大鼓《雁归来》,辽宁省东北大鼓《小情大爱》河北省西河大鼓《新农人儿》,上海锣鼓书《房东来了》,陕北说书《东方红》等等多种。快板类有北京群口快板《小雨燕游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群口快板《风火山》,四川快板《家中来了洋女婿》,广东群口快板《东江,东江,我是延安》,北京的评书快板《竹板情》。清音有四川清音《两匹马》,安徽太和清音《星辰大海》,福建南音《福盈刺桐城》,云南布依八音《回家》。评书有重庆的《烈火浓情》,北京评书《竹板情》。说唱有湖北天门说唱《传家宝》,贵州花灯说唱《请客》。相声有重庆的《第十次》,天津的《大国小家》。重庆的谐剧《非诚勿扰》新颖别致,由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独演通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运用大家都听得懂的重庆方言,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另有浙江绍兴莲花落《老屋风波》,吉林好来宝《冰湖腾鱼》,湖南常德丝弦《走马楼的小秘密》,河南墜子《赶书会》都是各有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乡土特色,能够在瑰丽无比的中国曲艺舞台上独树一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4谐剧《非诚勿扰》

这次共有三部重庆作品进行了展演:首先是由巴南区、渝北区和长寿区三家文化馆联合推出的谐剧《非诚勿扰》,这是一台独角戏,由演员但翠莲一人独撑通场。她在舞台上展现了重庆涪陵龙潭镇义和村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杨德碧的感人事迹,杨德碧身为农村妇女,带着亡夫前妻的父母改嫁,选用“让温情在笑声中传递”的谐剧表演形式,情节构筑跌宕起伏,紧扣观众的心理变化,满口麻辣爽脆的重庆方言,把杨德碧的故事讲述得干净利落。但翠莲称“每次惠民演出,我都告诉自己,我不仅仅是在演戏,其实更是在传递一种孝老爱亲的精神,传递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这部谐剧运用重庆人特有的诙谐,包裹起沉甸甸的一片爱心。该剧编导鲁广峰称:“选择谐剧这种形式,一是因为谐剧以风趣幽默见长,深受重庆人喜爱。另一个原因是它独特。这种‘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曲艺形式,由于一人独撑舞台,更容易让人们走进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谐剧由著名演员王永梭于1939年首创于重庆,1943年以诙谐之意定名。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人表演,模拟主角,方言地道,情节生动,扣人心弦。1953年,王永梭凭谐剧《在火车上》在西南军区文艺汇演中获得奖励。上世纪80年代在重庆办班推广,培养出凌宗魁等一大批演员,后经王永梭、沈伐、凌宗魁、涂太中等不断发扬光大,现已成为遍布各地的曲艺剧种。1984年2月,重庆市曲艺家协会在文化宫举行了“谐剧迎春”文艺晚会,成渝等地谐剧名角共演了23台谐剧节目,促进了谐剧的发展。巴南区惠民街道在各位大咖的关心下,早已建立起了“谐剧之乡”,谐剧表演,受到当地父老乡亲的广泛欢迎。重庆推出的相声《第十次》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巧用贯口和“铺、理、翻、抖”表现技巧,生动地呈现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当代风采。评书《烈火浓情》,透过演员绘声绘色、慷慨激昂的道白,将观众带回到那炎炎夏日山火突袭的时刻,通过外卖小哥龙娃子角色的切入,讲述了重庆年轻人驾驶数千辆摩托车不畏艰险勇斗山火,将抗火物资及时送到第一现场的感人故事,突显出当代年轻人面对灾害,勇于拼搏的宝贵精神。

93e42db0c2f981032814986e321cc934_

我关注到,有人评价这次演出的节目中,在老腔调里唱出了新时代新风尚。河北省报送的西河大鼓《新农人儿》演唱者用鼓、板伴奏,鼓词腔调在当地民歌或集镇卖货声调中提取而成,表现了当今的电商直播、绿色科技内容。主演李雪与张爽一唱一和,另有五人执五种乐器伴奏,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得了极佳的演出效果。由黑龙江报送的东北大鼓《雁归来》是以全国道德模范马旭为原型创作的鼓词类曲艺节目,表演者通过醇厚的鼓词唱腔,还原了马旭从当空军,到捐资助学楷模的传奇人生经历,源于真实故事,又透过舞台表现出高于平凡生活的艺术效果,弘扬了马旭无私奉献于社会的高尚精神。陕北说书《东方红》,用陕北特有的说书方式,真情地讲述了李有源创作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歌《东方红》的历史故事。表演者以陕北方言进行演出,将陕北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显露得淋漓尽致。北京通州区报送的评书《竹板情》,单口评书讲得极为精彩,演员郑思杰说唱结合、声情并茂,讲述高派快板创始人高凤山到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时,与普通战士结下了生死之情,将一段精彩的红色经典故事,表演得活灵活现,博得了满堂观众的阵阵掌声。上海报送的锣鼓书《房东来了》,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为现代青年谋求生存的艰难鼓与呼,同样体现了对年轻人所作所为的理解和支持,从房东身上,体现出浓厚的社会爱心和真诚奉献,这也是值得在现实社会中加以提倡的。演出的两个清音节目,也是各有千秋:四川清音《两匹马》融合时调小曲、四川民歌、戏曲音乐,有五音共和的特色。安徽太和清音《星辰大海》原本就是出自长江中下游的民歌小调,吸取了当地雅乐的精华,有600年传承的历史。《星辰大海》讲述了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故事,颂扬科技报国精神,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于飞创作,节目融传统曲艺与现代题材于一炉,使太和清音焕发出新的生命……

e785415f61236a5e92c8d30e4d65c50c_

中国曲艺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传统,据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汉代击鼓说唱俑”以及重庆三峡博物馆的“说书俑”等大量文物推测,至少在汉代,我国曲艺艺术就普遍存在了。汉代的《相和歌》及南北朝留下的民间叙事诗、曲,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可以看作是我国早期的曲艺留存文字。隋唐时期讲故事的“说话”“俗讲”被认为是我国曲艺音乐的先导,随着社会的发展,佛教的“变文”开始盛行,佛寺和尚不仅讲唱佛经,也定曲定调讲唱故事,如《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西游变文》等等,宋代城市手工业、商业繁荣,曲艺有了更加成熟固定的活动场所,如“勾栏”“瓦舍”“书会”,宋词的盛行标志着曲艺音乐达到了另一座高峰,元代的曲子词更加推动了戏剧、曲艺的发展,奠定了明清戏剧、曲艺繁荣昌盛的基础,现当代流行的曲艺曲种中,许多都完全实现了定型,如各类大鼓、单弦、坠子、清音、扬琴、评弹等。各地域在传承优秀曲种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示出新的突破。现代曲艺是有蓬勃生命力的,它是富有历史渊源的新事物,我们期待有更新更美的曲艺作品,不断呈现在人民大众的面前。

(作者系重庆市评协舞台评论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