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正是乌江两岸泛绿的季节,许是得力于江水的直接滋润,江心那块黄草坝,又最先举起绿的旗帜。看着看着,由鹅黄而嫩绿,到了月底,一派葱郁溢满了整个岛子。这时候,会有一只只木筏子从乌江的上游纷纷向黄草坝漂来,那岛子便一日比一日热闹。那岛子是堆放桐油、羊皮等山货的好地方。待那些山货热腾腾地从这里运走以后,湘西的牛贩子又看中了这里。打二月开始,直到三月的春水泛起,足足将岛子折腾一个多月,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里。

牛贩子来到这里,这儿便成了牛市,远山远水的人都要到这儿来买牛。有了这牛市,两岸的吊脚楼群也会为之兴奋。两岸的人家积蓄了一个冬天的稻草,会成批成批的倾销。山垭上那一个个谷草垛,转瞬间会变成姑娘们身上的花衣。老爷子们难得抽上一回香烟,这时,他们会毫不犹豫扔下手中的旱烟袋,从口袋里掏出花花绿绿的香烟盒。
最热闹的还是得数黄草坝,那熙熙攘攘的市声和牛犊儿撒欢时的声音总是那么强烈地吸引着居住在两岸的人家。薄暮时分,岛子上的柳笛儿又吹开了,伴着悠扬的湘西民歌唱个不停。 那是一个下午,兰子到河边去洗衣,刚一下楼,便被一个陌生的声音挡了回去。
“大姐,有谷草卖吗?”说话的是一个土家阿哥,黑色的头帕,黑色的对襟衣,黑色的绑腿,一眼就知道是一个牛贩子。乌江两岸的人都知道,牛贩子经常从这里带走乌江的女子。
看到他,兰子的脸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根。她虽然害羞,却并未回绝土家阿哥那热辣辣的目光。兰子的家后面,有两堆高高的谷草垛还没卖,全家人正为着这事儿发愁呢!
随着满满一船稻草,兰子来到了黄草坝,这时,土家阿哥正好牵着一头温顺的牛犊儿在岛子上来回溜达,那系在牛犊儿脖上的牛铃儿声“叮叮当当”在江心来回荡漾,使这充满绿意的小岛更加有了生气。土家阿哥见兰子的到来,连忙停住了手中的缰绳,并微笑地迎了上去:“大姐,你来啦!你的草呢?”
兰子指了指停靠在岛边的小船,小船上载满的稻草,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泽。兰子姐和土家阿哥一道走上小船。

土家阿哥摸了摸那干爽的谷草:“这真是上好的草料啊!”他几乎没有讨价还价,就把钱付给了兰子,同时深情地送给兰子一个银质的铃儿。
兰子同样没有回绝那只银铃儿,她清楚,那可是土家阿哥的信物。她紧紧地攥住它,生怕失去了它,并不时地摇了摇,银铃儿的声音从兰子的手缝里透出,仿佛在传递着她内心的默许。人们完全未料到,就是那只银铃儿使兰子遭到她母亲一顿好打。人们路过她家的小楼,经常能听到她母亲的呵斥声和兰子的哭声。未等到三月底,兰子就被一声声唢呐嫁到了后山。在哭嫁的路上,兰子妈到是哭得很伤心,兰子却始终流不出一滴泪,送嫁的人却依稀可听到那嫁箱内传出来的隐约的铃声。
岁月在飞快地流逝,仿佛要将一切都忘掉。而那岛子仍是那么强烈地吸引着我。前不久,我又回到了黄草坝,才知道那里早已不是牛市了。而我却依旧怀念着土家阿哥、兰子姐,连同那回荡在草丛中悠扬的铃声。我多想知道,就在那个充盈着绿意的岛子上,是否还会滋生出那么美丽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再版感怀:散文《黄草坝》是我系列散文《难忘乌江》中的一篇很普通的散文,经著名语言艺术家张民和陈慧的朗诵,并在多种场合演播后,得到许多朗诵者的喜欢。张民和陈慧老师还把《黄草坝》带到了黄草坝的发生地乌江畔的武隆区,同样得到了武隆区朗诵爱好者的喜欢。武隆区文联副主席、演讲协会主席夏明和武隆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许静,为这个美好而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吸引和感动,他们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敬意,在多次聆听了张民陈慧版的《黄草坝》后,受到教益和启迪,并声情并茂地录制了故乡版的《黄草坝》。
作者:赖永勤,国家一级文学编辑,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文旅委特聘专家,重庆广电集团特聘节目评审。
朗诵:夏明,武隆区文联副主席、演讲协会主席,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朗诵:许静,一级播音员,重庆市广电协会播音主持专委会会员,武隆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首届“重庆之星”电视主持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第七届“书香重庆•阅读之星”有声阅读大赛铜奖获得者。
图片: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