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
山茶花·新大众评论 | 重塑“教”与“学”的基因——对话《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
2025-09-01 09:46:18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董小玉、易翔宇

当ChatGPT引发的焦虑席卷全球教育界时,关于“传统课堂是否即将崩塌”的争论也因此甚嚣尘上。在这场充斥着“替代”与“淘汰”的恐慌叙事中,教育创新者萨米尔·可汗的《教育新语》带来了一种清醒而充满希望的声音。基于可汗深厚的实践积淀,本书并未沉溺于技术万能的幻想,而是直指教育的核心——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究竟该“教什么”以及学生该如何“学”。可汗的答案清晰而深刻:AI并非教育的终结者,而是帮助我们回归教育本真、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的强大工具。

“教什么”的转变:从知识传输到核心能力的培育

可汗在书中首先颠覆了一个传统观念:当AI能够瞬间调用人类所有知识库时,教育如若仍以知识和技能的传输为核心,必将走向穷途。因此,“教什么”必须进行根本性的重构。教育的重心应从“知识的记忆与重复”转向“人类独特核心能力的培育”。

首先是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可汗认为,AI最擅长的是解答结构良好的问题,而未来的教育则应该让学生专注于应对模糊、开放且没有标准答案的复杂挑战。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必须从知识的积累转向思维能力的锻造。人工智能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质疑、综合信息并做出决策。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追求一个正确的标准答案,而是训练思维习惯,让学生成为更出色的思考者。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书中引用多位学者的观点,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成为学生创作原创性作品的有力助手。人工智能不擅长原创,但它可以帮助学生突破“从零开始”的瓶颈,协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探索各种题材与主题、调试代码甚至共同谱写乐曲。这种情况下“教”不再是技巧的模仿,而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想象力与表达欲,教会他们将人工智能作为杠杆,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成现实的产物。

第三是培养伦理审视与批判的能力。可汗指出,在人与机器深度协作的未来,同理心、协作精神、情感关怀、毅力和道德判断力将成为人类最独特的价值。现实中,部分媒体为博取收视率而大肆宣扬极端观点,使人工智能在训练过程中也可能被引入偏见。因此,在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时,除技术本身的自我检验外,更应培养学生的伦理审视能力,使其能够批判质疑人工智能的知识输出——这是AI时代赋予德育的新内涵。

“怎么学”的革命:构建“AI辅助+主动探究”的新逻辑

可汗在书中批判了“老师讲,学生听,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认为这本质上是适配工业时代标准化教育的延续,抑制了人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无法满足AI时代“主动、灵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他根据可汗学院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条新的学习路径。

首先是用AI实现“个性化学习”,解决千人一面的痛点。在传统课堂中,教学进度常以班级平均值为标准,导致学生知识漏洞不断扩大。可汗在书中指出,AI驱动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为每位学生定制独一无二的学习计划,实时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分析知识薄弱点,提供恰当好处的解、错题解析及同类型练习题,直至学生完全掌握。同时书中强调,学习者无需受制于班级的“统一进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多花时间补漏洞,基础好的学生则可提前学习进阶内容,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也因此从重复讲解中解放,更专注于辅导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这彻底颠覆了“齐步走”的工业时代学习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知识。

其次是学习从一种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持续的探究。可汗在书中介绍了其开发的Khanmigo是如何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辅导:当学生求助解决数学题时,AI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摸索出解题思路。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元认知能力,其价值远高于任何一个具体答案。

此外,项目式学习将因AI得到极大增强。可汗提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可以用人工智能的解释来补充你的课程,从而提供更多的洞见。对学生而言,它是解答你对任何科学话题的高效导师,高年级学生还可以用它生成科学文章和研究论文的摘要。作者在书中设想,当学生进行一个复杂项目时,AI可以瞬间充当他们的数据分析师、研究助理和文案编辑,帮助他们处理海量信息、进行数据可视化并打磨报告。这使得学生可以将更多认知精力集中于项目最核心的构思、设计与创新环节,以此实现更深度的学习。

最后是明确角色转变: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要实现“教”与“学”的深刻变革,必然要求对“教学”行为的执行者进行重新分工。可汗的愿景并非人机替代,而是一场精细化的人机协同。在这个新生态中,AI扮演着无穷耐心的基础技能助教。它负责所有可规模化、可标准化的教学工作:知识讲解、技能操练、作业批改、即时答疑。它永不疲倦,随叫随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基础教学支持。这类助教不仅不会威胁到教学工作,反而能使教学工作变得更可持续、更愉快。最重要的是,这些助教将帮助数百万学生加快学习进度,为大学、职业和生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与此同时,人类教师得以回归最具价值的角色:一是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体验与项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给予机器无法给予的情感关怀与精神激励,培养学生的毅力、自信心和成长型思维;三是组织引导深度的课堂讨论与协作,构建温暖、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权威不再来源于知识垄断,而来源于其更深邃的智慧、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更强大的人文关怀。

《教育新语》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超越了技术层面的讨论,深入到了教育哲学的核心。它为我们描绘的未来,不是用更炫酷的工具更高效地完成旧任务,而是勇敢地利用AI去创造一个全新的教育范式:一个真正以独特个体为中心,旨在激发人类最高层次思维能力和最珍贵情感价值的范式。这本书是一份写给未来的宣言,它坚定地告诉我们:教育的终极理想从未改变,而AI,或许正是我们终于等来的、实现它的最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