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
渝见文化三千年|梁平:悠悠古道前世今生 打造交旅融合新IP
2025-04-28 16:27:04 来源:重庆文艺网

核心提示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城市气质。第1眼TV-华龙网策划推出《渝见文化三千年》主题宣传,系统梳理巴渝文化的“家底”,触摸博大精深的城市文脉,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

梁平,源于西周,战国时属巴国、巴郡。西魏时期置县,原名“梁山”,别名都梁。

“高梁山麓平畴远。”1952年,“梁山”更名为梁平。

梁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川如画,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明月山下,梁平从古驿道走来。在历史文化遗存中,寻找久远的记忆。

重庆的荔枝古道闻名遐迩

历史悠远,岁月回响。

在重庆,有一段闻名遐迩的蜀道——荔枝道。

梁平区梁山驿的荔枝古道。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摄

《新唐书.后妃上》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一诗,反映了盛唐的荔枝文学兴盛,让荔枝名传千年。

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何处?

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岭南驰驿致之。”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提出,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岭南。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蔡襄在《荔枝谱》里则提到:“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唐天宝妃子尤爱嗜涪州(今重庆涪陵),岁命驿致。”

小小一颗荔枝,在历史长河中,泛起涟漪。

荔枝驿道曾经过境梁平

天宝荔枝道,梁平是枢纽。

荔枝道曾经过境梁平,历史上有明确记载。

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梁山军北十五里之高都山,有“高都驿路,乃天宝贡荔枝之路也”。

荔枝道,原名洋巴道(洋州到巴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结合历史文献,开展学者访谈、考古实地调查,基本明确了荔枝道“水陆两程”“两干三支”的历史格局,其中:

西线为陆路,南起重庆涪陵、长寿、垫江、梁平、四川达州、万源,朔泾洋河越巴山,经行子午道入陕西西乡,终抵长安;

东线经水路沿长江过重庆丰都、石柱抵万州,再取开州、四川达州、抵达陕西西乡。

荔枝古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定格。

在梁平竹山镇,有一段荔枝古道,翠竹林立,人迹稀至。被风雨磨砺的痕迹,深深地刻在石板路上,岁月的沧桑尽收眼底。

竹山镇荔枝古道。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摄

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重庆诗词学会副会长熊少华曾作《荔枝道上》一诗:

长安北上过都梁,天宝风流说大唐。

古道悠悠飞骑去,至今犹觉荔枝香。

这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又富有动态的意境,将宏大的画卷浓缩于荔枝古道之间,为梁平的文化注入鲜活的印记。

饱经沧桑的古驿道

久远的驿道,连接着梁平的历史文化。

梁平区蟠龙镇,人文底蕴深厚。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蟠龙古桥”“白兔亭”“高峰寨”“天险蜀道百步梯”等古桥、古寨、古驿遗址犹存。

熊少华说,白兔亭是梁平古驿道中的一个普通驿站。遗憾的是,随着沧海桑田变迁,白兔亭的楼台亭阁早已荡然无存。然而,在残垣断壁和杂草丛生之间,最早有500多年历史的“蜀道难”“天子万年”“蜀岭雄风”等摩崖石刻,以及一处处斑驳风化殆尽的诗文碑记,仍然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抚今追昔,发思古之幽情。

百步梯上的“蜀道难”摩崖石刻。徐菠 摄

这是一条荆棘丛生、饱经沧桑的驿道。

《梁山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四川巡抚宋沧在此偶获白兔一只,以为是“嘉祥奇瑞”之兆,飞报入京。皇帝欣然下旨“建亭、勒石、竖坊”,以志升平气象。白兔亭便建造于人来人往的古驿道边最为陡峭曲折的关隘“百步梯”之上,成为过客们的歇脚之处和景观台。

这条古驿道史称“东大路”,当地人称为蟠龙古道,是川东进入川西的旱路必经之地,也可至此上“荔枝路”北走陕甘,或直达长安。

万山松雪路,几板野人扉。

旅话喧于市,寒灯照若玑。

评量诗易得,行役梦多稀。

坐待东方白,肩舆曙色微。

《梁山县志》记载的清人邵钩的《夜宿松树坡》诗,道出了昔日古道的热闹景象。

熊少华说,以前,人们从长江逆水而上,过夔门上万县进入川东。由川东到川西有水陆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继续逆水而上,至重庆后再向西行;一条是弃舟陆行,走旱路过梁山、大竹、南充,到达成都。后者便捷省时,往往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而由川东出川时,则又多选择前者顺江而下。

这条早已废弃的古驿道,曾经的繁华可想而知。

梁山驿成为交旅融合新IP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万梁公路(今万州—梁平)修建之后,这条承载了两千年风雨的驿道,终归于寂寞。

古驿道色彩斑驳,白兔亭已经看不到昔日模样。与之相连的梁山驿,地处梁平百里竹海景区腹地,在历史与现实中,刻录着古驿道的过往烟云。

梁山驿。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摄

时过境迁,梁山驿已经失去驿站功能,竹山小学曾在此建立校舍,如今成为梁平区S410竹山公路服务区。

依托梁山驿厚重的古道文化,梁平区在此建成“梁山驿”交通文化展览展示馆、“梁山驿馆”展厅、“梁山驿轩”图书馆等功能区,指路牌、摩崖石刻、筑路工具、各时代公路里程碑、照片、仿真模型等实物,生动诠释了荔枝古道的前世今生。

梁山驿的古道印记。徐菠 摄

在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中,梁平区依托“梁山驿”文化品牌,将废旧学校资源活化利用,建设具有川中大路古驿道辨识度的主题民宿——梁山驿,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打造了交旅融合的新IP。

今年4月,民盟重庆市委会文化委组织相关专家,前往梁平竹山镇,对梁山驿和荔枝古道调研,触摸远去的岁月。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

如今,古驿道的马铃声和行人,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却为梁平增添了无穷的诗意。

文/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联动单位:民盟重庆市委会文化委、民盟梁平支部、梁平区文化旅游委、双桂农文旅发展集团

相关链接:

渝见文化三千年|黔江:站在恐龙脊背上蓄势待发

渝见文化三千年|濯水古镇:“天理良心”立天地

渝见文化三千年|黔江土家十三寨:歌从山中来 飘过青山外

渝见文化三千年|武隆:留住乌江记忆 “三十而立”走向世界

渝见文化三千年 | 重庆湖广会馆:重庆移民史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