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
渝见文化三千年|黔江土家十三寨:歌从山中来 飘过青山外
2025-04-08 07:00:00 来源:重庆文艺网

核心提示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城市气质。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策划推出《渝见文化三千年》主题宣传,系统梳理巴渝文化的“家底”,触摸博大精深的城市文脉,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

山歌发源地的诗意生活

黔江,位于北纬30度,地处武陵山腹地,群山耸峙,绵延不断,素有“渝鄂咽喉”之称。

神奇溪水滋润万物。

在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沿板夹溪逆流而上,从后坝新街至鸡公山脚的谭家院子,土家十三寨坐落其间,近千名村民在此逐水而居,依山而兴。

黔江土家十三寨全景。王江龙 摄
黔江土家十三寨全景。王江龙 摄

春天到了,乡村生机勃勃。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明代诗人高珩的《春日杂咏》,勾勒出一幅妙不可言的郊外春景。

这首诗以何地为意境?目前尚无明确考证。对比黔江土家十三寨,却有几分神似。

土家十三寨绿水青山环绕,不仅是诗意的栖息地,还是中国山歌发源地。

土家十三寨,山歌发源地。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土家十三寨,山歌发源地。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后坝山歌源于先秦,是黔江区的文化品牌之一。

千百年来,土家人在此繁衍生息。巴楚文化碰撞交融,峰峦雄伟的武陵山、碧波浩渺的乌江水,形成了独特的山歌文化。

板夹溪里二面坡,男女老少会唱歌。

土家十三寨的村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唱山歌哼小调,是家常便饭,张口就来。但凡谈情说爱、婚丧嫁娶,甚至骂人,村民们都会用唱山歌来表达。

走在土家十三寨,随时能听到村民在唱山歌。

村民持之以恒传承山歌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土家十三寨没有公路,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那个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唱山歌成为村民劳作之余解乏、消遣的主要方式。

“后坝山歌”代表性传承人田桂香。胡珂瑞 摄
“后坝山歌”代表性传承人田桂香。胡珂瑞 摄

今年74岁的田桂香,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坝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在土家十三寨生活了一辈子,山歌也传唱了几十年。

“后坝山歌是祖辈传下来的,每首歌都有一个故事。”田桂香说,她年轻的时候生活很苦,和丈夫何祖峰一道含辛茹苦,把四个儿女拉扯大。现在儿孙满堂,生活很幸福,她就专心传承后坝山歌。

田桂香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后坝山歌很有意思,村民们遇到什么就唱什么。比如,遇到客人到家中做客,就会编成迎客歌、敬酒歌、送客歌等。当然,村民唱歌看似随意,其实是有讲究的,哪首歌用哪个调,都要符合山歌的调性,不能乱唱。

土家十三寨山美、水美,人美,生态环境也很好,田桂香很喜欢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闲暇时,她除了给村民培训山歌外,还会和丈夫对唱山歌,为老年生活增加了乐趣。

“老一辈传下来的后坝山歌,一定要传承下去。”田桂香说,她经常到小南海小学教学生唱山歌。现在头发都白了,她还是喜欢唱山歌,会把山歌一直唱下去。

歌从山中来 飘过青山外

山水之间,赏心悦目。

原生态的自然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古吊脚楼群、丰富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土家十三寨成为黔江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土家十三寨。王江龙 摄
土家十三寨。王江龙 摄

2014年,土家十三寨被国家民委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7年,土家十三寨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宁静致远,远离城市喧嚣,唱遍山山水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土家十三寨,体验民俗文化,旅游度假。

山歌成了乡村旅游的载体。

“幺妹我住在十三寨,隔山那个隔水嘛又隔崖……”前几年,著名歌手、土家十三寨总寨主覃诚芳一展歌喉,用天籁之声将一首《幺妹住在十三寨》唱响大江南北。

原始土家吊脚楼民居、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原汁原味的土家民俗风情,随着歌声飘过青山外。

土家十三寨民俗表演—迎亲。钟绍珉 摄
土家十三寨民俗表演—迎亲。钟绍珉 摄

土家十三寨的旅游发展起来,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民宿,欢声笑语荡漾在田间地头。

为了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小南海镇在新建村建起山歌文化广场、群众舞台文化广场和民俗文化长廊。村民们还组成民俗表演队,用歌舞笑迎八方来客。

《幺妹住在十三寨》火爆全网之后,村民们又将这首歌创新编排成文化演出节目,把土家摆手舞、山歌、哭嫁、立木房子等民俗文化融入其中,让广大游客感受土家十三寨的魅力。

土家哭嫁表演。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土家哭嫁表演。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小南海镇文化服务中心还专门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定期为表演团队提供专业培训,编排创新节目。通过土家民俗歌舞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展示民族文化的风采。

歌从山中来,飘过青山外。

土家十三寨的山歌正跨越时空,将黔江区的文旅融合发展推向深入。

文/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蔡文沛 胡珂瑞

视频/胡珂瑞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耿

联动单位

黔江区委宣传部

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相关链接:

渝见文化三千年|黔江:站在恐龙脊背上蓄势待发

渝见文化三千年|濯水古镇:“天理良心”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