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蔚然,无价宝桢——观看川剧《丁宝桢》有感
2025-01-07 20:51:13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潘昌操

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我有幸受邀在重庆川剧院观看由四川川剧研究院演出的川剧《丁宝桢》。经过两个小时的观看我感受颇多,现分享于读者。

丁宝桢,晚清名臣,四川总督,他勤政廉洁,兴利除弊,实干为民,业绩载于史册,其丁氏家训,清风满门,故事流传民间,影响深远。该剧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取材于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事迹,一改表现清官忠臣的套路,而是以实例说话,别开生面地在都江堰大修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以精彩纷呈的故事塑造出一个生动多面的丁宝桢。他特立独行又谨慎自律,深沉睿智又机趣幽默,既老练又天真,既刚烈又多情。为修都江堰,他百折不挠,呕心沥血,负重前行。

在观看剧情前,有个小插曲,丁宝桢夫人钟春兰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王玉梅,因受流感感染,造成声带水肿失声,不能登台演出,她开幕前登台向观众致歉,并告之钟春兰一角由一名青年演员小王扮演。

本剧的主演丁宝桢的扮演者王超也是梅花奖获得者,是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领军人物。虽然少了位梅花奖得主联袂演出,但川剧《丁宝桢》第一场桢楠挡道仍在悠扬的现代乐中准时开幕,没有大锣大鼓,大吹大唱,丁宝桢在舞台中央昏暗的灯光下踱着方步,急促而凌乱,自古官场深似海,虽然在山东巡抚任上颇有建树,但斩杀太后身边红人安德海,得罪权贵,不知前途又有何安排?突然一声圣旨到:山东巡抚丁宝桢疏导黄河有效,治理齐鲁有功,擢升四川总督,领兵部尚书衔,封太子少保。他心中的石头才落地,正如旁白所言那样,蜀道难,官越当越远了,为丁宝桢的四川为官之行的艰难做好了铺垫。

王超饰演的丁宝桢一角,极为传神,在气韵、气度、气势和气质上与人物完美契合。戏剧没有教科式的说教,而是通过微服私访倾听灾民的心声,亲临受灾现场观察官吏如何欺压群众、为非作歹的情节,表现丁宝桢能文能武,注重调查研究,不讲究排场,惩治恶吏成都将军儿子的务实清廉官风,于古于今都值得学习。本节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雅俗同存、艺术性强、在唱词中大量仿写《诗经》的句子,如“硕硕桢楠,其叶臻臻……为官一任,福佑苍生”。而在大量的对白中却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四川方言,如张打铁等说的“新官上任,一会儿摸摸小孩的头,一会儿摸摸老人的手杆,过一会儿,人花花都不见了……”这些白话,让人走出了传统川剧晦涩的说词,让人一听就懂。

第二场戏是制台设宴,在川剧的鼓点中所有官吏都出场,太阳从西边岀,制台设宴。本场尖锐刻画了制台与众官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与成都将军的矛盾。丁宝桢取消了官吏们的碳敬费、冰敬费以及各种补贴,在爱官、护官和爱民、护民的选择上,丁宝桢无疑选择了后者。当制台宴开席在即,设宴的制台大人却不在,还在受灾一线调查,而高傲的成都将军却因权力之争,触犯自己利益,百般挑拨丁宝桢与众官之间的矛盾,大言不惭地说,“就涨个水,有什么好看?”他还想通过藩台方豫斋敲打丁宝桢要懂事,以弹劾相威胁,要让丁宝桢下不了台。而不一会儿,就打了成都将军的脸,他儿子常贵因滥砍桢楠被丁宝桢上了枷锁,丁宝桢开宴请众官们吃灾民喝的臭稀饭,还要请官吏们自掏腰包吃宴席,气得成都将军以公务在身告辞,愤愤而去。 本场我感触最深的是丁宝桢赠藩台方豫斋的功德碑拓文,如明镜般的拓文和句句心里话将畏手畏脚、不思进取的方豫斋从糊涂中拉回了清醒,从此制台、藩台两扣手,连心共进退。剧情演绎真情,很有说服力。

这一场主要以对白为主,唱词以悠美的音乐伴奏,体现了针尖对麦芒的矛盾,对白中加入了川剧的鼓点和快板,让戏剧很有节奏感。听之,观之,用手指打着节拍,无疑是一种享受。

笫三场是清风蔚然,本场没有把丁宝桢刻画成不识人间烟火的真神,而是演绎为喜欢人间美味、有血有肉的真人。他喜欢辣,尤其是喜欢用花生米爆炒鸡丁。他是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真男人,制台宴散时,不忘给妻子钟春兰带一份花生鸡丁回去。而小王饰演的钟春兰如小家碧玉般出场,唱词亲切,温婉让人耳目一新,虽有些生涩,但总体表现尚可。本场把繁忙的赈灾工作和温馨的家庭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把丁宝桢热爱生活、爱干家务、夫唱妇随的另一面表演得淋漓尽致,正如唱词所唱,旺火炒花生,把它酸甜苦辣尝,厨子偷嘴,酒楼都要吃垮,非常风趣幽默,体现了丁宝桢的人生另一面。我从观剧中还了解到了“宫保鸡丁”的由来。本场最大转折点在生活中儿子丁体成对父亲的误解,丁宝桢对官吏的进贡银票来则不拒,因他正“穷得慌”。原来,丁宝桢把这些"贿赂”银子全部收下,用于捐款修都江堰,他要给这些“捐款”的官员立碑并写明“捐款”数,还有典当“家宝”凑款的情节,把丁宝桢的睿智清廉表现得十分到位,让人敬佩,让人信服。

第四场是大修都江堰,舞台太小,无法展现大修都江堰的宏大场面。“嘿咗!嘿咗!”众百姓参与,官吏人家有钱岀钱,有钱也要出人修都江堰,正如剧中所说,又出银子又出力,我还是在众多的历史体裁中第一次见。将军儿子常贵坐着滑杆滑稽地到了,丁宝桢儿子化名钟小五到了,丁宝桢穿着制台服和百姓一起抬石头,剧中还穿插了一些钟小五和常贵的武打动作,语言幽默,动作滑稽,让观众忍俊不禁。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秦时有李冰父子,戏中有丁宝桢父子,可见编剧是用了一番功夫的。

第五场激流勇进,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丁宝桢将古制用竹笼装石填水改为铁链套石填水,当百年一遇的大水泛滥时,冲垮了堤坝,儿子钟小五为救落水的常贵,自己却被水卷走,让人感动,让人落泪。本场最大的亮点是由八个演员扮演的“水”,这八个演员身着官服披风,头戴官帽,形成了水与官的嵌合体。当看见一群“水”将钟小五带走时,全场观众鸦雀无声。当得知儿子钟小五落水失踪下落不明时,正是丁宝桢被弹劾连降三级时,这无疑对一个父亲来说是雪上加霜、晴天霹雳般最大的打击。我也是一个父亲,当看见孤零零的丁宝桢在舞台上“小五呀,小五呀”地悲情呼唤,我不禁流泪满面。

本场最大创新点是,当丁宝桢在舞台悲情演绎时,儿子钟小五阴阳两隔出现在舞台上,丁宝桢多么希望丁小五走向身边,将舞台道具板凳一根根推向钟小五,而死者终将离去,丁宝桢又不得不将一根根板凳推翻,演员王超唱腔高亢、清雅,得到了观众一遍又一遍的掌声和喝彩声。

笫六场无价宝桢,青年演员小王扮演的钟春兰声声悲怆:“小五,小五呀,你好久没有回来了!”而此时钦差到了,正观看修得宏伟的都江堰,而此刻成都将军正向钦差大人弹劾丁宝桢,一件件,一桩桩,反而如剥青葱般,证明了丁宝桢的清白,丁宝桢用修堰的余款修内桥,用为官一方的泥土作宝贝,当银一万两修都江堰,用公文写明修好后,连本带利奉还,当典厢打开,夫妻二人在舞台中央倾情表演,小小舞台展现了丁宝桢无尽的对民的真情。亲力亲为,丢家失子,一代廉吏为百姓付出太多。而人民永远记得廉吏,历史永远记得清官。

“春兰,三哥,送你回家吧。”悠扬的音乐再次响起,丁宝桢官复原职,成都将军欺上瞒下,被捕入狱,全剧终。

台下阵阵掌声响起。这掌声是观众的掌声,也代表着人民群众给清官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