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小玉、何艳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由日本绘本作家佐野洋子所著,于2004年出版。这是一本看似简单却蕴含生命意义的绘本。它超越了年龄界限,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与思索,故在日本国内被赞誉为“读了100万次也不会厌倦的不朽名作”。佐野洋子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辅以富有张力的童趣绘画,图文同奏,将生命的真谛与爱的力量寓于其中。这样充满力量的文学作品,无怪乎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先生曾感慨:一本《活了100万次的猫》就足以让许多成人对儿童文学刮目相看!
被人豢养:于空洞中重复轮转的傀儡
蔡崇达的阿太曾说:“死了还要回来投胎的人,那是因为这辈子在这世间还有没活明白的道理,要回来想清楚活明白。”这也正是这只阅历丰富的虎斑猫在空洞中重复轮转百万次的原因。它每次都被不同的主人收养宠爱,每次死去时主人都会痛哭流涕,但“猫已经不在乎死亡了”。在那些被动的爱中,它的故事永远隐藏在主人的故事里,它没有自我,想不明白自身存在的意义。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生若是没有温情,没有爱心,那么生活只会成为一种运转的齿轮,轧轧直响,干涩枯燥。”被人豢养的这只猫就如一台没有感情的时钟,机械地重复着既定的轨迹,没有爱,没有依恋,在这些重复而漫长的旅程中,它始终不曾为谁停留,也不曾被谁真正拥有。
成为野猫:在自由下寻觅真正的自我
“有一回,猫不再是别人的猫了,成了一只野猫。猫第一次变成了自己的猫。猫太喜欢自己了。”当这只漂亮的虎斑猫变成了一只无主的野猫,它开始爱自己,爱生活,成为独立的自己,生命才真正开始燃烧。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由的火焰点燃了生命的热切,照亮了自我追寻之路。苏格拉底用“认识你自己”的智慧挖掘人类灵魂的底色,尼采也在自由中剖析自己的欲望、恐惧和热爱。而首次尝到了自由滋味的猫,沐浴在阳光和微风中,欣赏着自己漂亮的虎斑纹,炫耀着自己活了一百万次的丰富阅历,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快乐。母猫们送来了各种礼物:一条鱼、一只鼠还有草药,还有的去舔它。可它都不在意,因为它比谁都喜欢自己,直到他遇见了一只高冷而又美丽的白猫。
爱上白猫:在给予中洞悉生命的真谛
无论虎斑猫如何炫耀与表白,白猫都不为所动,直到它发出“我可以和你待在一起吗”的请求,猫和白猫最终在一起生活了。新的生命绵延,让“猫比喜欢自己还要喜欢白猫和小猫们”。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懂爱,把爱当作被爱,把爱的能力当作是把自己变得更可爱更值得别人爱的能力。而积极的爱的重点其实在于给予。”和白猫在一起的生活让它有了爱与被爱的体验,它头一次知道活着的意义。当白猫不省人事,停止呼吸时,猫搂着死去的白猫号啕大哭,这只死了一百万次都没有哭过的猫,终于张开大嘴放声恸哭!这痛哭仿佛是它生命结束前的礼花,消解了前面一百万次死生的不甘,虎斑猫再也没有醒来。
绘本的最后,画着一株并蒂双生的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猫在一百万次生命之后,最终在对白猫的爱中找到了永恒的安宁。它用生命诠释了爱的力量,勇敢地去爱、去生活,即使是面对死亡,我们也能坦然无惧。
正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而每一段无爱的时光,都是对灵魂的亏欠。”猫在他第一百万零一次生命中,学着蜕变,学着爱,诠释了生命的真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