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巴渝文旅戏评”第九届重庆大学生戏剧演出季专题之七——《青山见》:信仰与人性的挣扎
2024-11-15 16:27:11 来源:重庆文艺网

编者按:

10月28日至11月1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委、市文联主办,市剧协承办的“百花齐放庆华诞”——第九届重庆大学生戏剧演出季展演顺利举行。来自全市14所高校26个剧组创作排演的话剧、川剧、舞剧、科幻剧等剧目轮番上演,充分展示了我市高校广大师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礼赞英雄、礼赞时代的青春色彩,充分展示了在校学生出色的戏剧才华和近两年我市校园戏剧取得的重要成果。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青年剧评人观摩演出,并进行了专题评论。

《青山见》——信仰与人性的挣扎

邓雅灵

这部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博艺·莎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剧作《青山见》,不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而是历史画卷中一个小小的角落,以细腻且深邃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重庆那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三位主人公——顾晏初、清溪、张子敬之间错综复杂的命运纠葛以及内心世界的跌宕起伏。剧本没有去刻画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致力于深入剖析在一场审讯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变迁、相互关系的转变历程,以及这些变化背后所映射出的主题思想——信仰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风雨欲来——无法摆脱的过去

image001

剧情开篇,顾晏初与清溪家中温馨的场景与即将来临的风雨形成了强烈反差。顾晏初升职与妻子清溪怀孕的喜讯,本应是双喜临门的美好时刻,却因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一情节不仅预示着外部世界的动荡即将侵入这个温馨的小家,同时也暗示着顾晏初内心深处责任与亲情的微妙平衡即将被打破。而清溪的日子,看似岁月静好,但她表面的平静只是一个愈合的伤疤,无情的现实轻轻一碰,她的伤口就会被撕裂,过去的痛苦就会喷涌而出。顾晏初被紧急召去,她虽然没有过问他的工作,却无法抑制心底的担忧。唯一能带给她安慰的,是她对丈夫的信任。本剧用闪回的手法,交代了故事前情:清溪是顾家收养的孤儿,顾老太太救了这个孤女的命,把她当粗使丫鬟养大,但她与顾家大少爷顾晏初从小青梅竹马。顾晏初像《家》中的觉慧一样,虽然身为富贵人家少爷,却受新思想的影响,不但没有尊卑观念,还教清溪读书写字,鼓励她读《新青年》,甚至在悄悄离家去读黄埔军校的时刻,也没忘了叫上清溪一起出走。只是此时的清溪还在被封建思想束缚着,还在被“尊卑”“名分”“报恩”这些念头困住,没有勇气和顾晏初一起闯天下。但是,顾晏初留给她的《新青年》上发表的《中华女届联合会改造宣言》却给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原来女子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只是她错过了。

回忆往事的这一场戏是孤女清溪与顾晏初深厚的情感纽带,充分展现了两人之间坚实的情感基础。这段回忆既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缅怀,也为后续情节中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埋下了伏笔。顾晏初的离家求学,既是对个人理想的不懈追求,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一选择虽使他与清溪之间产生了物理上的距离,却在精神层面让两人更加紧密地相连,因此当老太太逼迫清溪嫁给别人做四姨太时,清溪没有像鸣凤一样走上绝路,而是机智地制造投水自尽的假象,勇敢地踏上了追寻顾晏初的道路。

棋局中的暗流汹涌

image003

顾晏初与张子敬的对弈,是一场智力与心理的激烈较量,更是一次关于人性的严峻考验。张子敬作为一位身份神秘的布料商人,其滴水不漏的回答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场对弈,表面上看是顾晏初试图从张子敬口中套出“青山”的消息,实则也是张子敬对顾晏初的试探。棋局犹如人生,每一步都充满了变数。这段戏有趣的地方在于对话中充满机锋,“打劫”“能立则立曲则曲”“棋走正着”等围棋术语巧妙地和顾晏初对张子敬的盘问结合在一起。顾晏初的确在“声东击西”,表面在说下棋,实则对张子敬步步紧逼。前面的回忆部分基本为顾晏初和清溪的人物性格奠定了基调,但张子敬这个角色却很难把握,因为剧本中这个人物的前史是缺失的,编剧也有意留白,让观众去判断、去猜测。他也许真的是共产党员,在残酷的折磨之下,甚至在神志恍惚的时刻,都没有透露一丝秘密。但他也许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但他颇有名士之风,守住了做人的底线,没有胡乱指认无辜的人做自己的替死鬼。

歌声里的温柔与刚强

image005

清溪哼唱的歌谣,在剧中犹如一抹温柔而明亮的色彩。这首苏轼的《司马君实独乐园》描绘出一派清雅的田园风光: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屦,竹色侵盏斝。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

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

这首诗开篇写景,而最终是写人,表现出苏轼洒脱旷达的襟怀。在此剧中,这首歌承载着清溪的过去,也寄托着清溪与顾晏初对未来的和平生活的向往,还让我们一瞥张子敬不为人知的过去。歌曲贯穿全剧,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的情感纽带,也突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它见证了清溪从孤女到顾太太的身份转变,也映照出她内心的纯真与坚韧,她不记得自己的姓名,但她却让自己牢牢记住这首歌,这首歌承载着她找到亲人的希望。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首歌是清溪心灵的避风港,也是她独自面对困境时的强大精神支柱。当张子敬由于精神药物的作用,在失控麻木的状态下哼起这首歌时,无疑将剧情推向了一个高潮,深刻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救赎。

疑云密布下的温情与试探

随着剧情的逐步推进,顾晏初对清溪的关怀与照料成为了剧中一道亮丽的色彩。然而,这份温情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博弈。这一场戏的舞美和灯光设计有效地呈现出两个并置的空间:一边是小夫妻的家,有鲜花和绿树;另一边是地狱一般的审讯室,有锁链和刑具。顾晏初穿梭在两个空间之中,在审问张子敬的同时,也在试探清溪的反应与态度。这种试探既是基于对妻子身份的确认,也是出于对信仰与忠诚的迷茫。清溪敏锐地察觉到了丈夫的异常,但她选择相信并感激顾晏初,这份信任成为了维系两人关系的牢固基石。顾晏初和清溪潜伏的矛盾,以及顾晏初和张子敬摆在明面上的矛盾,这些外在的人际关系的矛盾最终转化为顾晏初内心的自我拷问和挣扎。

信仰与人性的深度解读

《青山见》通过三位主人公的故事,探讨了信仰与人性的复杂关系。在那个历史时期,信仰如同许多人心中的灯塔,但假如这座灯塔本身的基座已经腐朽,那么信仰也有可能变成愚忠,一个正直的人也可能在信仰的旗帜下去做违背人性的事情。顾晏初作为国民党侦缉大队的大队长,面临着信仰与人性之间的艰难抉择。而清溪和张子敬则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光芒。清溪的温柔与坚韧、张子敬的机智与牺牲,皆是人性中的美好品质。然而,当信仰遭遇挑战、人性面临考验时,他们又该如何追寻正义?这是剧作留给观众的深刻思索。

历史的回声与人性的璀璨

《青山见》是一部关于信仰与人性的精彩话剧作品,更是一部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之作。它的语言富有年代感,充满了老重庆生活的小细节:都邮街的舞厅,留春幄的干烧鱼翅,将观众带入那个特殊的年代;它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巧妙的情节设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悲欢离合、信仰与迷茫。同时,它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美好,以及在困境中坚守本心的强大力量。尽管本剧并未明确交代三个人物最终何去何从,但最终舞台上那巨幅的青山、小屋、溪流的美好画面让我们感到,他们终将走向光明。在现实世界里,我们也常常和剧中人一样,有迷茫,也有对美好、正义的向往,《青山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审视剧中人物拷问自己的灵魂时,也能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者系清溪扮演者,四川外国语大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202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