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辉夏
巴渝诗歌是巴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至近代,巴渝先人和过境文士探骊得珠,逸兴联翩,创作了难以尽数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谣,给当今重庆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置诸中华诗歌发展史,也是一份独具风神、不可多得的精神成果。

巴山,巴地,巴国,巴郡,概称巴,长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名为渝水,山水地域合称巴渝。巴山渝水,钟灵毓秀,地域历史,烟云浩然,千余年来,其文化现象,成为巴渝文化,其中诗歌更是独具民物风情,成为奇葩!
我和冯玉祥嫡孙冯文中应著名画家高济民之邀,带领冯玉祥诗书画院十几位书画家赴陕北佳县朱官寨采风五日,昨日返渝,便立即去龙泉小居拜访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市文联原党组书记蓝锡麟先生,他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在酷暑之中,朝九晚五,无视节假日,历经半年,得竟全功,已将《巴渝诗歌三百首》付梓出书,并最先赠我。我拿到这本有538千字的皇皇巨制的诗歌选注,深感此书文史的厚重,也被锡麟兄恣意巴渝历史文化的一种情怀所感动,他称这本书是半年辛劳之所得,我当然知道,这半年时间之前的“积硅步”“积小流”,必须有数十载春夏秋冬时日之学养方可“至千里成江海”,这其中的辛劳甘苦,从他瘦削病体和苍老的容颜可窥其一二。

在重庆文人学士、作家友朋中,我总是认为锡麟兄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的人品、学养皆心立高标,已成公论。可谓嗟尔君子,必象其德,以美其身,几十年笔耕不辍,学以贯之,思而通之,立世处之,然后能定,是一位君子贵其全的学者。我对锡麟兄非常敬重!
《巴渝诗歌三百首》是他继《巴渝诗话》的一次跨越,是狭义巴渝文化到广义巴渝文化的突破。他认为历年来,多数存在偏重唐宋而忽视明清,偏重夔州、渝州而忽视其它地区,古籍中都长期有对渝东南冷落忽视的倾向,既有的注释则是水平参差不齐,简注居多,误注、漏注亦复不少,如果听诸文史遗误存在下去,将不利于巴渝诗歌乃至巴渝文化的传承,因而认为有责任补正。为此,三年前撰成《巴渝诗话》介绍了七百余首巴渝诗歌,并对几首非巴渝诗被误读为巴渝诗的情况进行辨识。虽作过辨识,仍然存在许多误说、误读的现象,远未消歇。便决定在《巴渝诗话》的基础上另外写一本选注本,精选三百首,注释更为详细,在两个角度有所作为。巴蜀之间山共脉,水同文,毋庸置疑,然而“小重庆”变为“大重庆”后,巴楚之关联,“其人半楚”的民物风情必然注入巴渝文化,也必然影响巴渝诗歌,大巫山,襟带三峡,钟灵毓秀,产生了《汉鼓吹饶歌十八曲》之“巫山高”,教坊曲子词牌“巫山一段云”,三峡谣“女儿子”“峡中行者歌”,特别是“竹枝词”更是举世无双的奇葩,六朝时期的乐府歌谣《滟预堆歌》,随唐以降更有杨素、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星、刘禹锡、苏轼、苏辙、黄庭坚、冯时行、王十朋、陆游、范成大、王廷相、杨稹、王士祯、张向陶等全国性的巨擘名流在重庆名山大川中激情抒怀,留下了很多含英咀华、超群绝伦的诗作,所以巫山可谓“诗山”。长江流向重庆境内,江岸沿途,大小城镇又彼此串联,山川形胜,人世变迁,古迹遗址,神话传说,生活习俗,生产劳动,男欢女爱,友朋寄怀,形成了唐宋诗人流连咏诗的“诗廊”,更加丰赡多彩,在诗城奉节形成唐宋华彩乐章的高峰。名扬四海,穿越古今,风骚千秋。

锡麟兄有感于此,对巴渝诗歌广采博收三百首,同时精心选注,编写了《巴蜀诗歌三百首》,是对大重庆文化的传承发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功德。
《巴渝诗歌三百首》在编写注释时,蓝锡麟兄又特别注意了抗战时期,重庆当时人文荟萃,盛况空前,客藉诗人和本藉诗人相互酬唱应和,以“饮河诗社”为其中坚,传统诗词和时代新诗同荣共茂,蔚为高峰,为重庆巴渝诗歌促进大成。所以,在选注本中加入,形成更为全面且有深度的《巴渝诗歌三百首》,为《唐诗三百首》之侧,将地域诗歌补其全,添砖加瓦。
从《巴渝诗歌三百首》选注本中,我看到锡麟兄学识之丰厚,治学之严谨,山城情怀,殊非一般。

第一,正本清源,拾遗补阙,选取标准,着重在诗人的代表性和诗作的代表性,为此,收遍常璩所撰《华阳国志》,曹学佺所撰《蜀中名胜记》,沈德潜所编《古诗源》,彭伯通所编《重庆题咏录》,熊宪光所撰《巴渝诗词歌赋》,熊笃主编的《巴渝古代近代诗歌史》,段庸生、王亚培的《历代巴渝词曲选注》,以至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夔州诗全集》等文献诗作,力求更为全面集成巴渝诗歌发展史的总体风貌。旁搜博取,不厌其烦。
第二,注释期求应注必注,释疑有据。始终采取详注体例,做到注字、释词、解句外,对篇章诗作进行点评鉴赏,对凡能见到的古今评述和注解,都尽可能比较和筛选,如遇前贤时彦的见解相左,也尽量择善而从,另作檠诂,或个人勉力诠笺。可谓毕其心力而为之!
第三,选编精注,既有大局观,在诗山、诗廊、诗城的格局中将历代名家诗作尽可能收齐纳入,又注意微观精准,不求多而求精。
第四,敢于立一家之言,依据自己的学术研究选诗作注,将历代忽视的屈原、杨素、沈佺期、韦处厚、张先、刘道开、陶澍、秦嵩、柯尧放、许伯建等人都破冰似的有诗入选。
第五,编注时不唯书,只唯实,不从众,不媚俗,坚持求真务实。

锡麟兄选注《巴渝诗歌三百首》,是他第二十本个人著述之后的又一本著作。因身体不佳,上患眩晕,下患痛风,视力微弱,神态迷昏,便说自己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完成此书,殊为不易,现已八秩之年,可能是他此生最后一本著作了。这本书能有助于传播巴渝诗歌文化,弘扬巴渝文化,如此,也心满意足矣!言难尽意,诗以结之。
绝顶涂山纪禹功,争门众水永朝东。
兰苕拥翠几多媚,碧海掣鲸谁竞雄?
望月八千疑踬踣,寻芳三百信从容。
殷勤寄语击流手,好趁云天万里风。
蓝先生诗中寄情抒怀,让我感佩不已。

祝锡麟仁兄健康长寿,心向远方,更行征程,继续著书立说,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