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大足石刻诗韵》点评
2024-09-17 20:30:30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吴良福

作家赵甫华写的《大足石刻诗韵》很有特色,表现手法多样。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赵甫华带队在文物普查时,发现大足最早的石刻是大足原宝山乡建角村尖山子摩崖造像,属唐初永徽元年(650)雕像,将大足石刻起源由唐末推到唐初,提前了242年。在普查中,他细心观察,精心研究,再经过多年搜集、整理,持之以恒,便成诗集。诗集值得一读,读来朗朗上口。大足5万多尊儒释道教雕像,每龛窟雕像都配有一首诗。每首诗长短不一,每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意犹未尽,另起转韵。长宽尺寸,大小高低,地理位置,朝代出自,故事梗概,能工巧匠,描述详尽,总体评价,恰如其分。诗歌写法运用自如,不受拘束,信手拈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常用。介绍雕像,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全书共19万多字。编成厚厚一本书,可谓匠心独运,有大家风范。用诗集宣传介绍大足石刻,他是大足第一人。他不畏艰辛,不辞劳苦,精神可嘉,难能可贵,值得学习。如:

大足石刻五万身,

儒释道教都同存。

摩崖造像遍乡村,

雕造精美环宇惊……

宝顶山寨绕云烟,

峰峦峥嵘树参天。

纵横五里龙脉转,

四周悬崖绝壁险……

曾几何时,笔者退休赋闲在家,练习书法,每每将其选来抄录送与友人,诗文与书法并举,相得益彰,用以宣传、讴歌大足石刻之目的。此书于2014年5月,由大足区地方志办公室出版,作者曾送我一本,看后,不知何人借阅,至今石沉大海,被谁珍藏,也就不得而知了。

《大足石刻诗韵》面世,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