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心心念念 “思香肉”
2024-07-29 15:18:38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杨顺民

40多年前,我第一天上任到大石村小学教书。下午开完会,几位老师相约到伙食团吃晚饭,未进厨房先闻到肉香,我的喉咙不停地吞口水。大家走进厨房傻眼了,蒸笼里的烧白变成肉泥,系灶火过猛所致。吃不成肉,只闻其香,油汤泡饭,让我大失所望,心里闷闷不乐。那时生活条件还不太好,吃猪肉不易。

之后几十年来,我想起这件事,烧白肉的香气扑鼻,为没吃上肉遗憾叹息。每每回老家,逢张三李四家的红白喜事,都盼望席桌上有烧白肉。却很多次不见,心里十分不快。原来有风俗称“白事不吃烧白肉”。我去过很多地方,吃饭时看菜单都有烧白肉或称扣肉等,但哪有我家乡的烧白肉香呢?因为家乡的烧白肉选优质三线肉为食材,半肥半瘦,用陈年老盐菜或沼辣椒垫底,加食盐、少许白糖、花椒等佐料,先在铁锅里用食油煎一下,然后放入蒸笼,用大火猛蒸,一会儿烧白肉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让人们口水横流。吃的时候用筷子轻轻夹上一块放进嘴里,让人欲罢不能,而且不油腻,据说还有美容减肥功能。小时候贫困,烧白肉成了人们走亲戚坐席桌的向往。据大人说,有一次亲戚家做喜事办席桌,某个人用一支筷子将碗里的10片烧白肉横串而过,放进自己碗里,遭到全桌人的谴责!这件事成了家乡人长期茶余饭后的谈资,愤恨到了极点。

微信图片_20240729152029

现在大石村猪巴岭兴起旅游开发,我想请当年的袁长师傅重蒸烧白肉,已想好取名“思香肉”,并请做直播的操家女儿现场直播制作烧白肉的全过程。我想,这道菜就会成为猪巴岭的第一道“网红菜”,吸引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品尝。当然,导游先带他们参观猪巴岭,徒步1小时,再乘车1小时观光大石村全境自然和农林风光,让他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吃烧白肉,终身难忘肉香味美。

微信图片_20240729152033

旅游消费有“异地性”。即一个地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对异地游客来说是宝贝,就会消费。当然,离不开宣传,它能起导向作用。再请文人赋上诗词,让家乡的烧白肉锦上添花,香飘万里。

我的经历真实、撰文真诚,付之实践可行,包含我几十年来走过半个中国,游过无数景区的感悟。旨在希望大石村乡亲们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开发猪巴岭,从小做起,从一道菜、一个景点经营起,勿以小不为。乡亲们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当成宝,切勿浪费资源、看不起自己。要大胆地发展乡村游,勇敢地做主人,迎接八方来客!

作者简介:

杨顺民,中国散文学会、重庆作家协会、四川散文学会会员。

微信图片_2024072915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