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严正宽平》石碑的由来
2022-09-28 21:50:09 来源:重庆文艺网

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全国各地动荡不安。巴县走马的情况也不例外,强盗、土匪横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走马岗地处缙云山,山上的土匪棒,常下山打家劫舍,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从重庆到成都的客商,要翻越缙云山,土匪会下山来拦路抢劫,客商经过这里,也是提心吊胆,人人自危。因此客商到达走马后,都要住上一晚,第二天赶早好结伴而行,人多势众,土匪看到还是有些忌惮。

1

巴县新任知县朱凤耘上任后,听说匪患严重,于是决定整顿全县治安秩序,以缉捕为首,清除了匪患,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但匪患犹以走马岗最为严重,他决定在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整治走马的治安,然后在巴县推开。他来到走马,为了掌握土匪的行踪,装扮成农夫或者旅客,到田间地头、山间林地调查线索,摸情况。他特意在自己穿的衣服里面缝了一个口袋,将收集到的情况、盗贼的名单,存放在里面。

摸清线索后,他组织乡民,成立了乡勇队,进行擒拿格斗训练,缉捕土匪,保卫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几次大的行动,多名土匪被抓获,有的土匪漏网逃往他乡。对于抓到的土匪,他根据情况,慎用刑法,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釆用教化为先,刚柔并济,分化瓦解,严惩顽固不化的土匪;有悔改之意、愿改邪归正的,则留下来加入乡勇队或者作为线人。在他的大力整治下,走马岗的匪患基本消除了。老百姓感恩戴德,敲锣打鼓表示庆祝,也表达对他的感谢。

走马的匪患消除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治理巴县,很快,整个巴县的社会治安得到好转,人民安居乐业。

朱知县不但治土匪有功,他还清正廉洁,铁面无私,从不收受他人的贿赂,凡事都以理为重,绝不偏袒坏人。巴县以前的一些错案冤案,在他的审理下,得到平反昭雪,很多的积案也得到公正处理。老百姓也有了伸冤的地方,因而称他为“朱老父母”。

有一年,巴县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河水干涸,稻田干裂,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走得动的外出讨口要饭,走不动的只好在家饿死。而当时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钱粮,从上到下被各级官员层层的截留贪污,等到了巴县,连一成都不到。

朱知县气得没法,连夜写好了奏折上报朝廷。道光皇帝看到之后,极为震怒,处理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也因为这件事,朱知县得罪了不少官场上的人,他们对他怀恨在心,不久朱知县就被他们联名诬陷,被关进了大牢,在在狱中被人毒杀。

2

朱知县被害的消息传到走马岗,老百姓很是悲痛又义愤填膺,他们自发地为他鸣冤叫屈,要求查明他死亡真相。无奈当时官场黒暗,官官相护,他们的申诉石沉大海。乡民在悲愤之余,更加感念朱知县生前为走马乡民做的好事,自愿为他披麻戴孝,为他的被害表示不平和怀念。

清道光二十八年,走马场的众多乡民,为纪念这位清正廉洁、德厚爱民的朱知县,筹集了部分资金,推举走马乡绅,文士,社会贤达李春芳,祝景万,涂绍元,文宪章等七人,商议为朱知县设立“严正宽平”石碑事宜,由举人涂绍元执笔书写碑文。

如今,这块“严正宽平”石碑,依然屹立在缙云山麓走马场慈云村金银坡古驿道旁,经历了一百六余载的风雨而不倒。

“严正宽平”石碑的故事,警醒世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清正廉洁,公平正直,这是做人之本,更是为官之道。

(文/钟守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