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杨荷花”与江津
2022-07-26 19:44:20 来源:重庆文艺网
杨建屏 书画作品

杨建屏 书画作品

“杨荷花”何者人也?

“杨荷花”就是杨裕勋,字建屏,别号笑笑居士。他潇洒倜倘,飘逸不羁,卖画得钱总是一挥而就。他还自称前生是城南寺内的僧伽,因画荷未成转身成今世……

“杨荷花”何者人也?

“杨荷花”就是杨裕勋,字建屏,别号笑笑居士,忠州(今忠县)人。清末有名画家。他是同治时的廪膳生员,后研习书画,对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均有造诣,尤长于画荷花,人称“杨荷花”。 他被收录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卷,成为四十一名重庆杰出人物之一,排名第十一。

至今在江津的博物馆,仍有“杨荷花”的作品,你可抽闲去一睹“芳容”。其实,“杨荷花”与江津,是有故事的。

民国版《江津县志》“卷六·官师·教谕篇”云:“杨裕勋廪贡光绪二十八任(教谕)兼摄训导年余”。他既是教谕,又是训导,当时任训导的还有成都增生孙湛。在江津时已六十五岁,此前他还在达县、涪陵等地任过教谕。在江津作官二年,发生了二件“大事”,虽他极力申辩,但他还是因此丢官。“杨荷花”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不当官就潜心画荷花吧,他画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杨建屏在四十岁前没有作官,他只身漫游于各城市,靠卖画为生。他潇洒倜倘,飘逸不羁,卖画得钱总是一挥而就。他还自称前生是城南寺内的僧伽,因画荷未成转身成今世,因而他的衣着常以红绿细绸做成圆领大袖,鞋则是绣花缎做成,颇似僧装。他画荷题字也多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他作画讲究气韵,追求淡雅,在成都时曾为二仙庵道长邀作巨幅荷花图悬于客堂,道士和信众都说,观堂上荷花,好似迎风起舞,栩栩如生。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民间有“家有杨荷花,不是俗人家”谚语。

杨建屏四十岁后他回到老家忠州屏山,在母墓侧修凿建造了“墓庐”毓秀山庄。所谓墓庐,就是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该墓庐左为清凉书画馆,前为趣园,右有荷花池,他常来此为母守墓,观察荷花体态,也常招友来此饮酒赋诗,其乐无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杨建屏教谕江津,成为岁俸三十一两银的“地方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但他作官作画两不误,“冷署常开北海樽”,闲暇时常邀邑内的文人墨客谈诗论画。他性情谦恭,宽容少忌,喜诱益后进,深受全邑生员、绅士等好评。江津、忠州虽都在长江之畔,但上下两游相距甚远。独在异乡,他非常思念死去的母亲,可水途迢迢,他无法到“墓庐”为母亲守坟祭祀。于是提笔画成《墓访图》,以期睹画思人,寄托对母亲的哀思。

杨建屏与江津才子钟云舫特别交好。钟云舫因早年写诗作联讽刺狎妓嫖娼的知县朱锡藩被革除了廪银,他从成都避难回来不久,在邑内教私馆糊口,杨建屏很佩服钟氏的人品文品和师德。两人常相聚饮,畅谈达旦。钟云舫曾说:“先生坦坦蹈其和,为我前途诉坎坷”,他长钟氏10岁,作为学官,他竭力为钟氏的遭遇而鼓与呼、鸣不平。他们常结伴在城郊观音岩等处游玩,唱诗和词,赏画作联。杨建屏还为江津观音岩“四大王庙”山门题写了门联──

凸壁摩空,乘楼架阁;

凹岩抱佛,辇秀输青。

一天,杨建屏将钟云舫请到泮宫(学署),将所作的《墓庐图》展与他看,钟氏“披图即已领春风”,对这幅墓庐山水画赞叹不已。他提笔作《题杨建屏学师墓庐图》长诗,对墓庐幽雅别致的环境进行了精湛的描写:“大江纳而横流,曲沼漾而深凿,桐何事而栖鸾,竹无端而引鹤……”,又描写了墓庐的别致的风格,“活泼离侏逞巧,公输孰度,十景在望;六工咸作,翼然一亭,翛然万落……”此外,钟氏在诗中,对“杨荷花”的画艺、慈孝,人品、文品和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都进行了深刻细腻的描写。《题杨建屏学师墓庐图》后被收入光绪版和民国版的《振振堂诗稿》中。

光绪二十六至二十八年(1900至1902年),江津“二岁三秋赤旱”,处处惊闻“六万灾黎疾苦”,处处“哀鸿惨状”,但前知县叶桂年和后知县武文源不但不按律减赋,而且还篡改粮章,加征粮税,津邑上下哗然,怨声载道,引发了震惊巴蜀的“粮章案”。

时江津举人张泰阶、塾师钟云舫与其他绅士和学人,联名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纂写成洋洋洒洒的骈体诉状,呈递给刚总督蜀省的岑春煊,参控邑衙篡改粮章,揭露其贪赃枉法,诉状言之凿凿,语言锋芒刚烈,而且还少有偏激之句。岑总督派员稽查后将武知县的顶戴摘除。不久岑春煊外任,武文源勾结余党,并重金贿赂同乡、重庆府尹张铎。他们在诉状中断取部分偏激言词,并搜罗钟云舫平时诗联中揭露和批判当局的尖锐锋芒的句子,反控张、钟等人“图谋不轨,欲聚众起事”等等。

此“粮章案”牵连众多人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月),张泰阶、钟云舫被当局羁押到成都府科甲巷提刑按察使待质所“待质”,钟被羁押长达三年。在此案中,一举人、两廪生、两秀才被革,一知县、一校官、一县丞被革。因杨建屏平时与钟云舫交往甚密,已遭挂误。当时杨建屏与另一名学师文渐逵(沪州人,增生)参与了这洋洋洒洒的长篇诉状的构订,使其“郁郁乎文哉”,但在呈向岑总督的“诉状”上,没有签列杨建屏之名,杨即向重庆学宪(学政)呈文进行申辩,学宪查无实据,只好对此不了了之。但不久,当局又以杨建屏包庇劣生之案,参本重庆学宪。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杨建屏真是有口难辩。清末文人、《振振堂》集的辑注者郑埙(字芥青)对此评论道:“无论其非包庇,持此问天下,有如此才而可名之劣生者乎?”最终,杨建屏被削去官职。

杨建屏回家后创作颇丰。清宣统三年(1911),他才得挚友钟云舫辞世的噩耗。他无限伤感,特为钟云舫洒酒祭奠。民国10年,84岁的他在居所无病而终。当地友人知道他与楹联圣手钟云舫交好,也送他了一副挽联──

终生欢喜不知愁,善书、善画、善饮、善诗,得一钱用一钱,竟忘却我为何人,今是何世?

过眼繁华真若梦,有花、有酒、有园、有榭,去几日乐几日,能如此生而无恨,死亦无悲!

杨建屏 画像

杨建屏 画像

(作者:庞国翔,系中国作协会员、江津区作协主席、供职于江津区文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