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82年前的胸针见证烽火岁月 百岁老人余瑶玉向重庆市话剧院捐赠抗战实物
2020-11-05 11:25:34 来源:重庆文艺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5日11时讯(记者 吴思佳)“我一直很喜欢这枚胸针,所以从18岁到现在都一直好好地收藏着。但现在我觉得它只有回到话剧界,才能展现它真正的价值,所以我选择捐出来。”11月4日,在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百岁老人余瑶玉把抗战时期第一届全国戏剧节的胸针郑重地交给了重庆市话剧院的工作人员。

1938年10月,抗战时期第一届全国戏剧节在重庆如火如荼地举行。有一天,年仅18岁的余瑶玉和朋友相约在重庆电力公司的宿舍见面,偶遇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和其第一任丈夫余克稷。

“余克稷是重庆电力公司的工程师,但也是怒吼剧社的负责人。我也喜欢话剧嘛,我们四个人就在宿舍聊了很多关于话剧的话题,临走之前,张瑞芳还把第一届全国戏剧节的胸针送给了我。”对于余瑶玉而言,尽管已是82年前的往事, 但那天发生的一切仍然历历在目。

“余瑶玉老人捐赠的这枚胸针,进一步丰富了我们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的实物资料。明年,在抗建堂建成80周年之际,话剧院将面向社会征集实物资料,着力完善博物馆的实物、视频资料。同时,这枚小小的胸针也承载记录着生生不息的抗战精神。”重庆市话剧院院长张剑说道。

上世纪30年代末,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大批戏剧名家云集山城,重庆成为抗战戏剧运动的大本营。“第一届全国戏剧节的开展,不仅是对广大群众进行了一次抗日救亡的宣传,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日斗争,同时又促进了戏剧界大联合的巩固,推动了抗战戏剧的开展。抗战结束后,虽然有大批戏剧名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抗战戏剧精神却未消失,重庆市话剧院就是在其滋养下组建并发展壮大的。”张剑认为,广大戏剧工作者应该弘扬传承抗战精神,肩负新时代担当重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