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上的艺术人生

2019-06-21 06:05:00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6月的一天,张启辉无意间翻到一张自己的老照片:时髦的牛仔衣,倚栏而望,青春,帅气。失去双手22年来,每当人问起他是如何走过来的,他坦然笑笑:人生并没有解救自己的特效药,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不能活在过去,更应该珍惜当下。

一根拇指,握笔蘸墨作画

重庆园博园正大门广场热闹喧嚣。九龙坡区残联在此举行大型公益助残活动,来自九龙坡的200多名残疾人在志愿者带领和帮助下,过了不寻常的一天。看文艺节目,逛园博园,看残疾画家写字作画……

张启辉是被请到现场作画的草根画家。当天早上,他特地从大学城乘坐轨道交通赶到园博园。只见他右手戴着毛线手套,露出仅有的一根大拇指,娴熟地从包里掏出纸笔和墨汁,手腕平整铺开,拇指握笔,蘸墨,作画……只有一根大拇指,还能作画!过往的市民和其他残疾朋友频频为他点赞。

张启辉是合川人,今年46岁。初中毕业后,17岁那年前往上海,在一家印刷厂上班,靠着自己的勤学肯干,在那个年代,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元。

“那个时候,老家的人都很羡慕我们在外打工。”回忆往事,张启辉早已坦然,在一次夜班,他的双手意外卷入机器。等他醒来,原本健全的双手只剩下一根手指。

“那时真的是人生的谷底,一边养伤,一边因为赔偿过低与厂里打官司。”没收入来源,厂里也不再发工资,赔偿款遥遥无期。半年康复期后,张启辉想给自己创造一条求生的路。从医院出来,他想到了摆地摊,卖小百货。

“早上4点钟就起床,晚上10点多回家。”他说,因为住的地方地势较平,所以还能骑自行车,就靠大拇指握着方向盘,后面驮着的是几十斤重的小百货。“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赔偿款上,我还得养家糊口。”张启辉说。

重拾画笔,摸索苦练七年

一次无意中看到有人在街头用指头画梅花,张启辉很受触动,“我一直在想,有一天我的画能派上用场,只是不知道会是什么方式。”受父亲影响,张启辉从小就热爱画画,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他开始重拾画笔。

从1997年到2004年,通过7年的努力,张启辉赢了官司,却输了钱,这更坚定了他画画的念头。“只有一个大拇指,要重新拿起画笔,真不知道怎么握,更不要提画。”不服输的性格让张启辉没有放弃,白天上街摆摊做小生意,晚上回家研究画画。

“一直没有勇气拿到街上卖,我想别人要买你的画,首先作品得拿得出手才行,自己这一关还是要过的。”为了锻炼拇指的灵活度,穿针缝衣服等细活也强迫自己去做。现在,不仅吃饭穿衣洗碗干家务,甚至电脑打字手机聊天,张启辉都非常熟练。从基本的笔法,到调色,张启辉就这样摸索练习了7年。

克服阻力,相信未来更好

2009年,张启辉从上海回到重庆。之后的一年中,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王富兰。他们是如何认识的?王富兰有些不好意思,“网恋。”

“我记得很奇怪,有个陌生人发来‘你好’的信息,第一次没理,过两天同样的人又来了。我问是谁,以为大家认识,他回答说是网友。”王富兰说,就这样,两人加了好友,彼此倾诉各自的生活、经历。“我们聊了很多,也知道他的事,我被他的专注所吸引。画的画很美,写的字也很棒。”两人的婚姻并不是一帆风顺,王富兰称,当初结婚的时候,家人担心自己将来会吃苦。

“就算有阻力,我们都能克服,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如今,张启辉不仅在重庆街头摆摊作画,有时候还会去贵州等其他城市。随行需要带大量东西,王富兰总会陪伴在身边照料。

首次卖出,很想痛哭一场

2011年国庆假期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张启辉鼓起勇气来到街头摆摊作画。

“刚摆出来的时候,没有木板,所以他是跪着,趴在地上画。”王富兰回忆,当时望着来往的人群,她不敢去看每个人的眼神。大约过了10来分钟,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画得真不错,好多钱一幅?”

“那时,画的画没有像现在这样装帧好。本来没抱什么希望,只是试一试,没想到不到半小时就有人买。”张启辉赶紧停下手上的活儿。50元1幅画,中年男子一口气买下4幅画。

“当时思绪很复杂,自己从没那么激动过,很想痛哭一场。”7年苦学,终于迈出第一步。尽管夫妻俩一路颠簸非常辛苦,但是开张的这4幅画,给了他们极大的力量。“晚上回到家,激动得睡不着。”张启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唏嘘不已。

提升画技,记录民居历史

这些年,张启辉四处奔波,以画谋生,晴天外出摆摊,雨天在家继续研究技法。为了提高画画水平,先后跟口足画家黄国富、山水画家笑然等老师学习。

“摆摊作画,其实大多数精力在路上。”作为妻子,王富兰希望将来有天丈夫能稳定下来,不用这么四处奔波。

如今,画技越来越纯熟的张启辉开始关注重庆吊脚楼。“刚从老家出来的时候,在重庆黄花园附近住过一段时间。记忆中,江边到处都有吊脚楼那样的老房子,太美了,至今都记得。”在张启辉看来,吊脚楼是重庆的特色建筑,然而经过时间的演变,那些充满重庆特色的吊脚楼正在被高楼大厦取代,已经越来越少。于是,张启辉开始握起手中的画笔,让消失在人们生活中的吊脚楼还原到画纸上。

他说,画这些老建筑,只是希望记录下重庆的民居历史,让后人知道,重庆还有过这样美的房子。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周小平 实习生 陈科宇 摄影报道(部分图受访者提供)


主管: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cqweny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11000637号-21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