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亚:“十八梯”,建设进行时⋯⋯

2019-06-16 13:35:11 来源:重庆文艺网

十八梯,位于重庆渝中区较场口至厚慈街、守备街,十八梯片区,则包括了周边更大的区域。十八梯是九开八闭重庆城内联接上下半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十八梯承载着重庆人太多的情感寄托和记忆。


十八梯原黄土坡的石刻遗迹。

“在画家眼里,十八梯是江边雾里若隐若现的吊脚楼,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在诗人眼里,十八梯是窄窄的雨巷里撑着鹅黄的油纸伞,温软恬静,意境唯美;在建筑学者眼里,十八梯保存着古老的川东民居建筑片断;在文化学者眼里,十八梯或许还延续着老重庆的历史文脉……

十八梯的市井生活、民俗风情、邻里关系,以及深幽小巷、陈旧老宅、历史地名,无不记载着人们对故城的追忆和浓浓的乡愁。十八梯又是重庆山地城市的典型代表,房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鳞次栉比,高坡、石梯、老巷、老房、吊脚楼,无不彰显着浓郁的重庆地方特色。从十八梯上上下下的人每天川流不息,給街面上做小生意的人带来了生活的机会:卖小面的,补锅补碗的,磨剪刀启菜刀的,卖小报杂志的,卖椒麻鸡丝肺片的,擦皮鞋的、补皮鞋的,算命的,掏耳朵的,抜火爟的……无所不有。可以说,十八梯如同一个万花筒,包罗拆射了重庆老城传统的城市气息、城市形态、城市个性,以及人文风情、市井民俗、社会百像。

十八梯是20世纪后渝中区老城里拆迁改造的最大片区,上世纪90年代的临华村、临江门、铁板巷、二府衙、棉花街、依仁巷、群林市场等拆迁片区规模也都是好几千户。历时几年的拆迁,十八梯6000多户居民从此告别了没有卫生间、没有天然气、没有正规厨房、不敢用大功率电器,一家几代人挤在仄逼的空间起居、煮饭、冲澡,早晨起来挤公共厕所的生活状况;告别了既不安全,又不舒适的竹木房、板壁房、油毡房、砖柱夹壁房等结构简陋的危房,住上了相对宽敞,明亮,设施设备齐全的电梯房。

十八梯之前大多是这样极其简陋破旧的居民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越来越美,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但是,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老城仍然是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记忆。

人们对老城和往事的记忆与怀念,并非是愿意回到过去艰苦困顿、物质匮乏、住房简陋拥挤、生活极不方便的日子。就我来说,过去住在来龙巷川盐四里,与和平电影院一墙之隔,家里听得见解放碑的钟声。川盐四里是民国时期川盐银行董事长吴授平建造的青砖楼房大院,居住条件在6070年代,直到80年代算是不错的了。但至今回忆起院子里几十户人家就只有一个臭不可闻的干式男女厕所的尴尬情景,还是很不舒服。


川盐四里(现国泰广场位置)旧貌。

人们盼望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是不可阻挡的,像十八梯这样房屋结构简陋、危房连片、市政设施缺乏、安全隐患严重的居住区,居民的愿望就更为迫切。对于十八梯的拆迁,我是理解并持支持态度的。

其实,人们的怀旧情节,更多是在充满物欲的社会和为生计忙碌的奔走中,希望去追寻过去那份真挚的情谊,那种无遮无拦的邻里关系,那种相对单纯的人际交往,而这些可能就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底色和鲜活的生活经历。匆忙行走的我们,无论走了多远,回忆都能带我们找到回家的路,不忘初心,不失真情,不舍乡愁,这就是我们怀旧的缘由。

严格来说,十八梯并不是规划出来或者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十八梯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有的甚至是野蛮生长而成的。历史上的十八梯房屋密集简陋,由于火灾、滑坡、日机轰炸等原因,一些房屋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民国和抗战时期,这里居住的多是下力人、城市贫民、小手工艺者和逃难到重庆的人。

解放后,房管部门先后建了一些砖房,老百姓自己也不断将简陋的房屋修修改改,加层扩建。至拆迁之前,十八梯并没有多少历史悠久的建筑和富家大院,更多的是房管部门修建和居民几十年来先后搭建的简易民房。那时居住条件很差,一家几口人、几代人挤住在十几平方米房子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十八梯坡坡坎坎,找不了多少大的平地,房屋依坡就势、随意而建,逐步形成了十八梯现在的模样。十八梯起伏跌宕的地形,转折迂回的老街巷,交错重叠的建筑布局,看似无序和随意,甚至没有什么章法,但却往往在无序中产生秩序,在凌乱中产生韵律,在随意中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这就是重庆山地传统建筑的独有特色和风貌。

十八梯拆迁后的风貌,应该延续这种自然生长的肌理,不必做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风格雷同。十八梯应保持原有传统街巷空间肌理,延续"七街六巷"基本格局,保护利用原有自然环境与石梯、堡坎、陡坡等地形地貌,还应该体现不同年代的房屋差异和时代的年轮。

十八梯拆迁之后,如何延续城市文脉,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街巷肌理,展现传统风貌,唤起人们对十八梯的记忆,是摆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和投资者面前的难题。面对社会的关注、民众的期望、舆论的跟踪,十八梯能不能凤凰涅磐、重现辉煌,从一处居民密集的棚户区,成为新的文旅地标和网红景区,一直是政府、管理部门和投资者反复策划研究的重要工作。

十八梯片区从较场口、中兴路,到解放西路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165亩。规划上将这一区域分为两个地块,一个是马来西亚丰隆集团获得的77亩地块,可建高层现代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0多万平方米(但因两江四岸控制,可能会被砍掉相当部分面积);一个是杭州新天地集团建设的传统风貌区,用地88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地面建筑)。

为了尽可能保留十八梯的可识别性,传统风貌区项目根据原有的街巷格局,保留了十八梯、清真寺巷、善果巷、月台坝、永兴巷、永真巷、瞿家沟、下回水沟、板板桥、衙奇门小巷子等街巷的大致脉络和名称。

杭州新天地集团建设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88亩按规划分为两个地块,一块是核心区,一块是协调区。核心区以原来的十八梯主梯道为中心,协调区从原守备街一直延伸到解放西路。根据街巷分隔,又分为十八梯上段、十八梯中段、十八梯下段和善果巷、旗纛庙5个片区。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主要在5个方面保留了部分历史场景和记忆:一是保留了近200米长的石梯主道,二是保留了片区内的老黄葛树,三是保留了几十米长的崖壁和部分堡坎,四是保留了几栋历史建筑,五是核心区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地形地貌。


保留的十八梯老石梯。为避免施工损坏,全部用木板覆盖保护。


保护下来的黄葛树。

原始的整体石岩、堡坎得到保护。以后加以清理,修建便道,配以灯饰,可能会成为网红打卡之处。



十八梯示范段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核心区中最重要的一段。由于地形复杂,加之要保留十八梯老石梯和黄葛树,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经过近两年时间建设,期间反复多次对工艺、材料、风格、细部、做工、作旧等推敲研究调整,今年春节后风貌开始渐次展现。层层叠叠、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建筑,适宜的室间尺度,传统的建筑工艺和造型,使十八梯山地建筑的特色风貌和美感开始初步展现。

保留的树木和新栽的植物,丰富了街区的色彩和韵味。


较场口隧道大轰炸惨案的一个重要出口在十八梯范围,目前整治提升方案还在制定之中。今后这里将成为重庆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参观地。

十八梯项目一直得到市、区领导,相关部门,各方面专家的重视、关注、支持。杭州新天地集团、重庆十八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入巨大资金和力量,不遗余力,力图将项目建成文化精品。


专家们在现场检查咨询,对示范段进行评估,并对后步工程提出建议意见。

十八梯地面总建筑8万平方米,目前完成的示范段仅占总面积的十六分之一,后期工作和工程量非常艰巨。为了将十八梯项目做成精品,尽量减少遗憾,需要有工匠精神,需要精益求精,需要足够的工期,"慢工出细活"是有道理的。而功能业态的定位、引入和培育,则需要更细致周密的通盘考虑和时间的沉淀。

示范段暂不具备面向市民和游客开放的条件,施工现场也不准许无关人员进入。据杭州新天地集团和重庆十八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到明年底基本建成约4万平方米的传统风貌区并争取开放。

期待十八梯项目既要按照"高标准定位,高规格布局,高品质建设",同时也要注意不离乡土,不丢市井民俗,还应在"拙朴""率性""自然"等方面做足工夫,接好地气。十八梯应该而且能够打造成为代表重庆文化、重庆特色、重庆风貌的,本地人和外地人都能认可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区,成为重庆新的网红名片和打卡之处。

城市要发展,文化要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十八梯的未来应该充滿青春、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应该从多纬度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聚会、娱乐、交住、审美、观赏的需求。

渝中区原老城范围内现在是洪崖洞一花独秀,高峰时期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今后的十八梯、山城巷、湖广会馆-东水门、白象街、南宋老鼓楼遗址等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遗址群出来后,高峰时段的游客将会得到合理的分流,新的文旅地标和网红景区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渝中区会魅力倍增,亮点纷呈,母城渝中、文化渝中亦实至名归。

期待中……

2019年6月12日

文、图/何智亚

主管: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cqweny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11000637号-21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