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境界——与著名书法家戴三七先生的访谈录

2019-06-13 16:26:47 来源:重庆文艺网

我能够参加南岸区老年书法班,并成为书法家戴三七先生的一名学生,是我感到很荣幸的事情,他不仅教我们书法基础理论知识、书写技法、更重要的是他十分注重学生书法素养及书法兴趣爱好的培养,作为他的学生,能够与他一道走近书法,并一道理解品味书法所带来的快乐,真是人生中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享受。

书法作品“孔子世家赞”被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收藏

戴三七,重庆忠县人。书法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重庆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书法研究员,重庆南岸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南岸老年大学书法教授;重庆市文史馆文史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岸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除书法之外戴三七先生还擅长诗歌、剪纸、国画等,可谓博学多才又多艺。戴三七出生于书香世家,五岁起便师从其父学书,青少年时期在当地便已小有名气,远乡近邻、商贾官要常常上门求他写字。他从小学习并研究王体、赵体兼欧体,长于行书榜书,有评家说“其行书既有王体的飘逸潇洒又有欧体的硬朗挺拔,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浓郁的书卷气”。书写六十余年来,他默默无闻地精耕细作在书画艺术的土地上,深深地吮吸着中国古今书法大家们的精华而形成他特有的风格:戴三七书艺体,这是一种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发扬、提炼升华而作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其作品细细品来,亦工亦草、亦行亦楷,笔法精致,美轮美奂。

在征得三七先生的同意,我于近期专程采访了他,向他提出了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作者:三七老师,初学书法怎么入门?除勤奋练习书写外是不是天赋也很重要?

戴三七:学书法,天赋必然要有,但后天的勤奋才是最重要的。我曾经讲过,勤奋也是一种天赋。自古写字与读书是同步的,天天写字,但不是人人都写的好。读书要老师,写字也要老师。而且必须选择写得好的老师,人们发现先贤的优秀遗墨就是最好的范本,称之为法帖。学起来,规范又省事。历来称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所以说学习书法必须临帖。我小时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也是从临帖开始的。并将父亲收藏的赵孟頫、张之洞等书法家的字帖,以及岳飞的《前后出师表》拓本等书法作品翻出来观摹。到8岁时,我就能写对联出售,帮学校、机关出黑板报。青少年时期就在当地便小有名气,远乡近邻常常有人上门索要我写的字。

作者:三七老师,当前书法界对书法的传承与创新讨论比较热烈,请您谈谈书法的传承与创新的看法。

戴三七:书法的传承很重要,没有传承就不可能有创新。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融为一体。从文字到书法,从书法的产生到发展,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时空与心灵、历史与文化的交织、综合、演化过程。书法艺术之美,与天地万物的自然之美之间,有着内在的贯通性。写字要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无论是写字、练书法、首先要学会欣赏书法,都应当遵循书法特有的审美规律,领略书法特有的审美特征,了解书法特有的文化内涵。书法艺术也在与时俱进,也会有所创新和发展,然而即使如此,必须把传承放在首位,尊重传统,敬畏先贤,延续中华优秀文脉,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它一定荡漾着古典之风、承载着传统之趣。才会被历史所承认。

书法创新,是历史的必然。但不是把创新作为无根无缘的“我字体”的遮羞布、借以忽悠世人的。一定是在临习、传承先贤的被公认的法帖的基础上的创新,也就是在师承古人基础上的创新,一定是传承中的创新,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比如,书圣王羲之师承卫夫人,而卫夫人又师承钟繇;颜真卿师承褚遂良、张旭等。笔法章法的功底之美 、精神内涵的意境之美,是个性之美、风格之美的底蕴,底蕴缺失,所谓纯粹强调个性的张扬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书法艺术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今天,我们更要上承传统,下启未来,承担起对书法艺术进行传承、发掘、创新、发展、普及、弘扬的文化使命。不但遵从书法有法,而且必须符合文字法。

那种别出新裁,另僻蹊径式的所谓书法创新理论,把书法从”纯艺术”的道上引导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的书法界必将乱象丛生,而且对历史上个别书家愤世嫉俗的一两句论调,无限的曲解为“丑即是美”等等,一时间丑怪书风横行,江湖风行性书、射书、盲书、吼书简直是群魔乱舞,肆意践踏神圣的中国书法!只为世人留下唾骂的话柄。

人们知道,书法之所以称为中国书法,就是因为书法使用的工具是毛笔。书法的“魅力”,就是对毛笔、纸张、墨、砚的运用。特别是对毛笔的把控是关键。古代所有的书法理论都是围绕对毛笔的运用展开的。别说用注射器喷射的射书之类的杂耍,就是毛笔用得不对,都不能称之为书法。

作者:三七老师,您一直强调,书法打基础一定要从学习楷书开始,比如学习颜体、赵体欧体、柳体,书界也有人说练书法要先学篆体呢?

戴三七:魏晋之时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初学写字,讲究练习点横撇捺等八种类型的基本笔画。而且以永字为例,对八种笔画的书写作了剖析。魏晋以来我国历朝历代都使用的是由这八种笔画构成的汉字。大家应该知道。秦朝的小篆被汉隶所淘汰;汉隶被魏晋定型的今楷所淘汰。现在我们国家的报刊、书籍、教科书、国家以及社会各种交流都是使用的今楷{八种笔法构成的}。书法(写字)就是对印刷体的手写体,为了把字的笔画和结构弄清楚,历来写字都是以楷书入手。而且还要把楷书基础打好。基础差了,写行草的点画或结构也是不容易写到位的。俗话说,基础打不牢,是修不起高楼大厦的。学书法也一样,基础不好,必定走不远。

“楷法无欺”。楷书要求很严格,稍有点偏差,你自己也会看出来,楷书像一把尺子一样,“逼”着你把字写周正。有些人学习书法排斥楷书?究其原因就是楷书太难,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商承祚先生说过,学习书法,写歪容易,写正难。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里讲过,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有很多书法老师写不好楷书,而且居然说什么“不削于写楷书”,怎么办?就误导学生,先学行书,甚至草书,或许这些老师对行书草书比较喜欢。更有甚者竟然在校园从篆书入手。教书法的老师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教学生。应该按照习字规律进行辅导。显然先学篆书更是一种误导。作为历史上的过渡书体,作为书法史的历史知识或者学术研究是可以的。但是,当今国家并没有规定篆书作为通行的使用文字。你看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大众传媒、载体,各种书籍和各类文件都没有用篆体作为公示书体。大面积推广篆书有意义吗?

作者:三七老师,能否谈一谈书法与人品的关系。

戴三七:人品与书法有关系,但没有必然联系。如比历史上一些著名书法家有这样的论述,唐•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明•项穆云:“正书法,所以正人心,正人心,所以闲圣道也”;清•刘熙载亦云:“书,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写字的态度,风采就像一个人为人处世一样,书品即人品的意思。字如其人,往往用在表达欣赏仰慕的语境中。字如其人的人到底指什么呢,或许更广义上来说是一种习惯和心态。字是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有时候和语言是一样的。开心,难过,兴奋,愤怒,尤其是内心的杂乱无章还是平静如水,这些或多或少都能从书写搭配着书写内容看出来。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字写得好会给人以好感。人们常说的,“文以载道”,其实也可说成“字以载道”。

字如其人的说法流行于宋代。但书品如人品也不一定全合符以上论述,如不少历史上的奸臣其实书法都是不错的,如北宋蔡京、南宋秦桧、明代严嵩、清代和珅等等。他们的字虽写得好,但老百姓却是不认可的,谁会整天拿着坏人的字临写学习呢?可见,书法不是简单的技艺,她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情怀,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气象,人们看到好字,自然会想到作者修为、品行、仁善等因素。

戴老师是一位很随意的老人,简朴的中式装,慈善的笑容,热情与可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听他讲课更是一种享受,从中可以了解书法的发展历史,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他爱憎分明,充满正能量,对党和国家报有感恩回报之心,特别他对毛泽东主席雄才大略、博大胸怀、诗词及书法艺术充满敬仰之情尤其值得敬佩。我将找时间继续与戴老师深谈。

(本文作者:曾绍仑

主管: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cqweny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11000637号-21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