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爱的艺术》影像展“流量”破万 艺术展览逐渐融入大众生活
《爱的艺术》全球影像艺术展,展览上线仅十天观展人数就突破万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追踪|《爱的艺术》影像展“流量”破万 艺术展览逐渐融入大众生活

2019-04-18 19:24:53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爱的艺术》全球影像艺术展,展览上线仅十天观展人数就突破万人。

相关链接:影像视频|《爱的艺术》全球影像艺术展开幕 易烊千玺首部跨界影像作品亮相重庆

重庆文艺网4月18日18时50分讯(首席记者 陈发源)充满奇幻的视觉冲击、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浓郁有味的爱情元素......4月6日,《爱的艺术》全球影像艺术展在原·美术馆开幕,吸引了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展览上线仅十天观展人数就突破万人。

展馆内,四个艺术剧场各具特色,展出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其中就包括了世界当代艺术史上三位重要女性艺术家小野洋子、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翠西•艾敏的珍贵影像,以及青年明星易祥千玺的首部跨界影像作品,让山城市民在家门口就看到了艺术家们珍贵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首展当日参展展览的观众

4月16日下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再次探访了位于南滨路的原·美术馆,此时展馆内人气依旧络绎不绝、观展氛围依然浓烈。如今,艺术展览受到越爱越多年轻人青睐,走进美术馆观展,逐渐成为大众丰富文化内涵、润泽心灵的新的生活方式。

展前持续升温,展览上线十天观展“流量”破万

3月26日,原·美术馆官微发布全球影像艺术展“爱的艺术”将来渝展出消息,数小时后,微信后台留言便互动频繁,网友们纷纷留言对展览的期待,让展览未展就先火了起来。清明小长假期间,来自不同地方的艺术爱好者们云集原·美术馆,该馆成为不少网友的新打卡地。

据该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开展首日就迎来“流量”高峰,展馆内人潮涌动、络绎不绝,据统计到场观展人数超过1500人,前来看展的观众年轻人居多。

16日下午,作品《液体诗》前依旧人气高涨

原·美术馆执行馆长薛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清明小长假结束后,展览的热度依旧不减,工作日状态观展人数较少,但每天也能够达到平均400人的“流量”,而周末便是观展的高峰期,截至16日,观展人数就已经突破万人。

据悉,在此次展览之前,2018年年底“爱的艺术”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3个月,据展览主办方不完全统计,观展人数近4万人,因此“爱的艺术”一度成为2018年北京人气最高的艺术展览,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而重庆作为该展的第二站,也是延续了在北京展出时的热度。

走进艺术展馆,大众接受“艺术熏陶”的新方式

“我特别喜欢观看艺术展览,经常会在网上观看一些展览资讯,生活中有时间就会走进美术馆看看展览。”16日下午,家住江北区的Rebecca(英文名)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了原·美术馆,参观了“爱的艺术”影像展后,她由衷的感慨道。

观展的艺术爱好者们排队入场

“这次能够看到这么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感到非常惊喜,也非常珍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展览单元‘无人之境’,多个电影片段空镜头穿插在一起,能够牵引观众的记忆,很有意思。”Rebecca说,爱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通过影像展来诠释‘爱的艺术’还是第一次看见,展览很形象,也很具体。“让我大开眼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展览现场注意到,前来观展的依旧年轻人居多,经过多位观众采访,大家纷纷表示,走进美术馆观看展览也是生活中自我升华,接受艺术熏陶的一种方式,有味道、有内涵。

从北碚区专程带着朋友前来观展的庄凯月看完展览后说:“这次行程,没有让我失望!”

在“永恒剧场”观看展览的观众

庄凯月在永恒剧场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的行为艺术影像前停留了很久。他感慨,现在艺术表现方式多元化,通过影片的方式来记录行为艺术,这种方式很新颖,也很特别。

谈起对展览的印象,庄凯月直言:“有参与感,互动性很强!”作品看似只是影像作品,但都需要去揣摩它的意思。“大部分作品都表现很抽象,每个展览单元我都反复看了很多次,还需要深入了解。”庄凯月坦言。

四大艺术剧场,透出浓浓“爱”的气息

“爱的艺术”展持续升温,人气高居不下,也离不开展出作品特有的艺术内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展览期间多次前往原·美术馆现场体验感受,进行了深入了解。

据了解,主办方将展览以“爱的艺术”为主题,试图通过影像作品,审视当代视觉文化中关于“爱”的线索与解读。

世界当代艺术史上三位重要女性艺术家小野洋子《床上和平》、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剩余能量》《恋人:长城徒步》《艺术家在现场》、翠西•艾敏《承诺爱你》的珍贵影像在同一展览展出极为罕见,是该展的一大亮点。

在展馆内还设置了心愿墙

除此之外,也展出了郭楚夕的《无人之境》、侯子超的《绿洲》、刘豪格的《鱼缸》等青年艺术家作品,为展览打造了全新的爱情体验空间,“无人之境”“沙漠商店”“夏日公寓”,让观众能够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切身感受在爱的世界里畅游。

展览现场,除了艺术作品颇具看点,原·美术馆对展览布局分布也极为细腻,巧妙运用“行动”“能量”“永恒”和“未来”四个词来代表四个剧场,通过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引领观众发现爱,探索爱,唤醒爱。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特别单元,还呈现了易烊千玺参与创作的首部跨界影像作品《液体诗》,该作品将易烊千玺充满奇遇的少年时代抽象为舞蹈场景,以回到母体为线索,表达了对生命的追问、对爱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的大胆假设,带领观众在如诗的舞蹈场景中穿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多次探访观察发现,作品《液体诗》在展览中显露出超高人气,每天都会有观众围观或粉丝前来观看。

不断探索与发现,尝试新的艺术形态办出特色展览

近年来,原·美术馆举办了不少国际国内前沿的当代艺术展。其中,《抽象+Abstract Plus——抽象绘画在中国的新可能性》《iArt青年艺术计划》《重庆当代青年雕塑展——转角的风景》等展览都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艺术展览的特色,也取决于美术馆的定位,原·美术馆地处南滨路,面朝长江,整个建筑外形似一个巨大的球体,造型独特,年轻化、时尚化的风格,有“重庆眼”的美誉。

在艺术作品《无人之境》前不少观众欣赏艺术家将空镜头制作的影像作品

而原·美术馆对展览的规划则围绕观众进行策划,举办能够让大众参与互动、对话,且年轻化的艺术展览,同时还能与艺术家近距离接触。此前,举办的《时代肖像——肖全镜头下的重庆女人主题摄影展》就在重庆招募女性作为拍摄对象,增强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原·美术馆执行馆长薛薇表示,美术馆成立并不是很久,相对比较年轻,对于艺术展览,一直在不断的探讨和发现,不断的尝试一些更先锋化、更前沿、更跨界的艺术形态和艺术方式,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展馆。

在薛薇看来,随着观众对文化追求逐渐增强,对自身美誉度的提升,走进美术馆看展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所以抓住观众的心,筹办观众喜欢的展览。

而对于此次展出的“爱的艺术”,薛薇则说,“爱”是一个大众话题,很容易被接纳,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而展览的表现形式,重庆大多数观众都没有体验过,展出的都是多媒体影像,对设备、空间要求较高,投入大,对于美术馆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专家解读:现代艺术展览更受关注 走进美术馆显现出观众对文化的自觉、自信

面临新的艺术展览形态和年轻观众更愿意走进美术馆这一现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邓建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如今艺术展览形式多样,什么样的艺术展览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关注度更高?

邓建强:现在艺术展览形式的确丰富多元,而现在的观众具备当代的审美观念,传统的一般性展览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除非是非常优秀的一些经典巨作,传世的经典,就如即将在重庆举办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文艺复兴三杰——神秘的贝里尼家族》特展,类似这样的作品展关注度就比较高。

随着大众对文化的认知不同,艺术展览形式也在改变,“艺术和科技”的结合是现代展览新颖的表现形态,将传统的架上绘画,过渡到现代的多维、多元和融入现代科技的展览,这一特点形态融入到美术馆,就拿此前在重庆T2国际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智造重庆”互动媒体艺术展,和现在原·美术馆展出的“爱的艺术”展都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能够满足现在观众的关注点,所以关注度非常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走进美术馆,您觉得这体现出一种什么现象?

邓建强: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对文化程度的重视不断提高,以及长期以来的艺术普及,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包括周边的生态,都与艺术密切相关,此前在网络流传一句话“生活需要仪式感”,而这里的“仪式”,也可以理解为艺术感。

只要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工作都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生活中就会充满无穷无尽的乐趣,如果生活中没有艺术实际上就没有文化,便显得枯燥无味。

如今美术馆作为一个文化服务的窗口,随着艺术展览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走进美术馆,这也充分体现出现在的年轻人对文化的重视,满足他们对文化的需要,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满足这个时代的需要。有了文化融入,生活便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我认为更是如此。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