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咖馆】中医非遗传承人刘光瑞玩跨界 收藏3000余块名匾打造匾额“宫殿”
中医非遗传人刘光瑞玩跨界,创办了两间博物馆,收藏了3000余块巴渝名匾。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首页> > 正文

【艺咖馆】中医非遗传承人刘光瑞玩跨界 收藏3000余块名匾打造匾额“宫殿”

2019-03-30 07:30:00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中医非遗传人刘光瑞玩跨界,创办了两间博物馆,收藏了3000余块巴渝名匾。

313清晨730,天刚擦亮,空气中还略带一丝凉意,在重庆中药材专业市场门外,不少采购药材的市民们早早聚集到了这里

重庆中药材专业市场汇集了医药、滋补类等药材,该市场能够满足众多医疗诊所对医疗用药,市民熬制滋补类汤品的需求。

国家级非遗“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刘光瑞也早早地来到了这里,利用闲暇的时间对中药材进行考量和选取。

通看、摸、尝来辨别药材的好坏。首席记者 陈发源 摄

选:采药通过看、摸、尝来分辨药材好坏

早上8点30分,中药材市场大门打开,前来购药的市民蜂拥而进,各自奔向不同的楼层,记者也跟随刘光瑞一同走进了药材市场。

中药材市场一、二楼大多数是以家用滋补类药材为主,三楼及以上主要以治疗药品为主,刘光瑞说:“这里的药材分布较为细致,所以很多市民来购买就一目了然。”

在刘光瑞的带领下,来到三楼马老板的店铺,店铺以中医药材为主,药铺两侧四四方方的格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中医药材,而刘光瑞已是这家店铺的常客,已经合作二十余年。

“刘老师,今天亲自过来看药材呀!准备看点什么药?”

刘光瑞细致的观察药材。首席记者 陈发源 摄

“今天不是很忙,有点时间就过来看看药材。”刘光瑞微笑答复到,简单的问候之后,便叫老板拿出中药材水灵芝、火炭母、杜仲等药材细致观察起来。

只见刘光瑞轻拿药材“杜仲”,看了看、摸了摸,很快辨别出此类药材属于中下品。随即,刘光瑞拿起另一种药材“水灵芝”,递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你尝尝!”

“真苦!”

“这个药材的苦味快超过黄连,属于上品药材,看起像青草模样,但对肝上的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和调理的作用。”

如何辨别药材质量的好坏?“古时的药工会通过眼、摸、尝的基本功,用眼看药材的色泽和形状,品尝药材的味道,辨别药性的走向,以及触摸药材的感觉来分辨药材好坏。”刘光瑞说。

每逢春季到来,刘光瑞会带着徒弟外出采药、认药,前往药材市场进行药材鉴定以及种类的选择,让徒弟熟悉掌握中药基本功。

经过近一小时的药材考量,刘光瑞对药材很满意,随后便驱车回到中医少林堂,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

新迁的重庆中医少林堂整体面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忙:一天诊疗30多位病患 南非患者印象最深

重庆中医少林堂面朝嘉陵江,背临网红景点李子坝轻轨站,极佳的地理位置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也成为众多外来游客前来打卡的必选之地,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到访参观。

走进少林堂大门,宛如进入一座四合院,庭院内四处种满了花草植物,对中医而言,讲究生态平衡,自然环境规律,净化空气。正对大门是一间诊疗室,不少患者等待着刘光瑞的确诊。

“刘中医,你回来了呀!你帮我看看我女儿内耳有积水,去医院诊断后是说要做手术,但是娃儿还小,我们希望可以不做手术。”从南川带着女儿来看病的家长焦急的走向刘光瑞说道。

刘光瑞安抚好家长的情绪后,开始诊疗,把脉、观察、询问,再加医院诊疗结果,很快便开出治疗药方。

“先给你开个半个月的药方,然后做一次治疗,观察一段时间。”刘光瑞向家长说道。

为患有鼻炎的孩子看病。首席记者 陈发源 摄

记者注意到,开出药方中还涉及到感冒、咳嗽,面对这些问题,刘光瑞说:“中医讲究整体治疗,所以开药方要以本病为主,同时小女孩抵抗力较差,就会引起一些其他疾病,如感冒、咳嗽等,所以要整体调理。”

诊疗完成,短暂休息之后,“少林堂”大门再次迎来患者,一位父亲带着患有鼻炎的孩子专程来到少林堂寻求刘光瑞看病,反反复复、一位又一位。据刘光瑞透露,每天在诊所里至少就诊30多位从各个地方前来患者。

2018年,临近年末,重庆中医少林堂来了一位从南非前来看病的患者,通过好友介绍和央视国际频道,认识了刘光瑞,专程前来看病,通过近一个月的就诊,他的病也得到了痊愈。

在刘光瑞行医的40年间,就诊患者无以计数,而让他印象最为深刻无疑是这位南非的患者,谈起印象,刘光瑞直言:“当时我都感到很意外。”

平日里等待刘光瑞确诊的患者。首席记者 陈发源 摄

史:刘氏刺熨疗法以祛病痛而成,迄今已传承15代

手持一根棉棍,沾以酒精点燃,置患者疼痛部位,来回滚动,再将火打灭用力压患处......看似杂耍,却有着救死扶伤的神奇功效,它就是——“刘氏刺熨疗法”。

刺熨疗法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传统的防治疾病方法,根据传说的“伏羲制九针”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出土文物的证明,中医针灸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传统中医是基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信仰而产生,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和疾病观,而中医针灸以脏腑、气血、经络、腧穴等生命观为指导,运用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的观念阐释生命与疾病的变化,人体以及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平衡失调就会发生疾病,基于这种认识,创造了用针刺或艾灸治疗疾病的方法,而重庆中医少林堂刘氏刺熨疗法即是这一古老的疗法的传承者。

刘光瑞向外国友人展示祖传绝活“刘氏刺熨疗法”。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据刘光瑞介绍,在过去巴蜀地区森林茂盛、寒湿偏重,居住在这里的人多属于湿滞经络的体质,刮痧、打火罐、放血、火熨、艾灸,这类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刘氏刺熨疗法”是在人们生活当中需要解决疼痛以及寒痹症作为背景基础上发展而成。

刘光瑞告诉记者,其曾祖直传五代之后,历代先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继承创造了丰富的刺熨疗法,用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双针一罐法、灸熨点、面法等,历经千百年流传,展示出了其他治疗技术无法替代的神奇疗效。

传承至今,刘氏刺熨疗法是重庆中医少林堂祖传绝学,起源于清代顺治年间,迄今约350年,家谱传承十五代,直亲传承六代。

学:自幼受中医熏陶,将祖传绝学发扬光大

刘光瑞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先祖是湖北麻城刘氏家族,湖广镇四川时移民入渝,定居遂宁开始行医,传至刘少林(刘光瑞之父)一代,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特征的刘氏刺熨疗法已完全成型。

儿时的刘光瑞常随父亲身旁,看父亲为人治病,当别的小孩还在街边玩耍的时候,他已经能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学启蒙书籍了。

为了生计,刘少林带着刘光瑞四处奔波,错失了读高中的机会,那段时间也给刘光瑞留下了许多阴影。

上世纪70年代,刘少林带着刘光瑞几乎走遍了云、贵、川等地,期间父子俩不仅四处行医,还与各地的名中医进行医学交流,广泛学习经验。

刘光瑞为游客朋友们介绍收集古籍善本。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行医期间,刘少林发现刘光瑞颇具学医天赋,有一天,刘少林拿了一本白话版的《黄帝内经》给刘光瑞,边行医边读书,在书中,他了解了人与自然的渊源奥秘,读完后,让他对中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加深了他对中医的热爱。“《黄帝内经》让我顿悟和开拓,无疑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书。”刘光瑞说。

据刘光瑞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其父亲刘少林用其名,开办了个体诊所“少林堂”,用祖传的刘氏刺熨疗法为人治病,因为疗效显著,在重庆一举成名。

2002年,其父亲刘少林去世,刘光瑞也正式成为“少林堂”掌门人和“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

继承后,刘光瑞并没有局限于小小的诊所,而是在继承祖传绝活的同时,不断摸索,对传统的刺熨疗法加以创新,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颈椎病等疑难杂症更加有效。

改变后的“刘氏刺熨疗法”影响力更加广泛,刘光瑞让祖传刺熨术声名远扬,2008年“刘氏刺熨疗法”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刘光瑞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懂:父亲的一句话,让他开起了医药博物馆

早年在民间行医时,刘光瑞父子一向积善求德,不少家庭由于家境原因看病也存在困难,爱看书的刘光瑞发现,部分家庭中存放着许多古时遗留“线装书”,便让患者用书籍进行等价交换,行医几十年间,收集了不少古籍善本和稀珍药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光瑞父子积赞了不少积蓄,而此时的刘光瑞有了新的想法,开办药厂和医院,而这一想法却没有得到刘少林认可,其父亲坚持要建博物馆。

民间医药博物馆旧址。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为此,刘光瑞曾大力反对并与父亲争辩。在年轻时的刘光瑞看来,创办博物馆应该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对个人而言,是无限投入只赔不赚的事情,显得毫无意义。

就在当时,父亲的一句话让刘光瑞陷入沉思。“父亲跟我说,办医院或开药厂肯定赚钱,但我给你一句话,‘经济的拥有让人嫉妒,文化的拥有让人尊敬’,你是想被人嫉妒还是让人尊敬?自己选。”刘光瑞回想起当年的对话,打趣的说道,父亲还讲起了哲学。这一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刘光瑞琢磨了几天。

反复思考后,刘光瑞也体悟到了父亲话中的哲学道理,对生命的一种感悟和理解,最终,与父亲妥协,决定办博物馆。

经过精心的准备,1996年,重庆首家民办私立博物馆——“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在重庆枇杷山开馆(后迁至李子坝),刘光瑞将自己与父亲多年来收集的医疗、史料展示给了世人。

刘光瑞收集的古籍善本整齐罗列。首席记者 陈发源 摄

目前,博物馆内展示了医学、史料“线装书”10万册,动物药,如虎骨、熊掌、蛇、射香、猴骨、铃羊角等;植物药,如千年灵芝、首乌、天麻和祖传秘制的药酒等珍贵药材。

情:与匾额结缘,拯救收集了3000余块名匾

民间行医期间,刘光瑞父子也结识了不少重庆的文人墨客,重庆著名书法家许伯建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刘光瑞邀请许伯建为“中医少林堂”门匾题词,由于许伯建是专攻小楷,刘光瑞“嫌”字太小,请他像门柱上的牌匾一样写大点。许伯建便告诉他:“你说的匾额上的字叫榜书,古时写榜书是不讲雷同、讲究原创,基本上找不到同样文字的牌匾。”

从那时起,刘光瑞便和牌匾较上劲,他不相信许伯建所说的找不到雷同的匾额,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收集“匾额”,对比上面的文字,让刘光瑞没有料到的是,收集到的300块牌匾,却只有几块匾的文字隐约相同,这让年少的刘光瑞十分困惑。

匾额博物馆陈列的名匾。记者 姜连贵 摄

随着时间的推移,牌匾越收越多,数量达到了500多块,经过多次与其他的地区牌匾作对比,同样文字的牌匾依旧所数无几,这也让刘光瑞置于心底的疑惑也解开了,而这时又一个问题困扰着刘光瑞,“这么多匾该怎么存放,全部堆积在家里占位子,毁了又可惜。”

那段时间匾额的存放的问题让刘光瑞懊恼。2005年,位于渝中区的湖广会馆向刘光瑞伸出了援手,为其免费提供200㎡的场地作为匾额的展示馆,这里也成为后期匾额博物馆成立后的分馆。

匾额的数量越收越多,此时的刘光瑞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再建一个博物馆”,他以“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为名向重庆市文物局发出申请,得到了获批,博物馆设在大坪七牌坊翰匾园(已拆迁),刘光瑞用私房和巷道来摆放和展示。

2009年,重庆中医少林堂整体迁入李子坝,这也让刘光瑞亲手创办的两个博物馆有了新的归属。截至2019年,“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已收藏了3200余块不同时期的珍贵匾额。

刘光瑞为到访嘉宾讲解匾额文化。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留:继续传授弟子,再创绝活留存在世

未来的日子里,刘光瑞依旧很忙,作为“针灸刘氏刺熨疗法”非遗传承人,中医少林堂不断在接收国内外徒弟,将这门祖传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今年5月,中医少林堂成员将前往广东中医院进行培训办班,把“刺熨疗法”技术纳入到中医院护理科,作为一个常规技术运用,教护士如何运用刺和熨的方式协助病人疾病康复,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教学。

此外,刘光瑞还组织徒弟对疾病绝活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之前少林堂主要以眩晕、脑部专科为主,而现在不断在向重大疾病进行转变。在刘光瑞眼里,他会不断提醒少林堂的弟子,“当我们离开人世时,至少也要留下3-5个绝活,留存在世。”

而对于亲自打造的两间博物馆,刘光瑞坦言,“会继续保存好所收藏的文物,这些‘书籍’和‘匾额’的价值就交由时间来验证,而我也已经坚持了二十几年了。”

首席记者 陈发源/文

(如果您有本地文化艺术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方式:①通过微信“文化巴渝”(ID:cqwhby)后台留言;②电话:023-63066844,③QQ:233023649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