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墨动三峡——李光灿中国画作品展》3月28日开展
3月28日,《墨动三峡——李光灿中国画作品展》将在重庆市文联美术馆举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展讯|《墨动三峡——李光灿中国画作品展》3月28日开展

2019-03-21 14:31:39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3月28日,《墨动三峡——李光灿中国画作品展》将在重庆市文联美术馆举行。

3月28日下午,由重庆市文联主办,重庆市美协承办,重庆市文联美术馆、重庆艺林画院协办的《墨动三峡——李光灿中国画作品展》将在重庆市文联美术馆举行。该展主要展出李光灿以《大三峡》作品局部为主的三峡风光名胜等60余幅山水国画作品。

李光灿简介

李光灿,字知三、三峡的风,号石马山人。著名山水画家,1958年生于重庆,现为重庆艺林画院院长,重庆美协会员,重庆两江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学书画院副院长,民建会员、民建书画院副院长,重庆中国画学会会员,重庆江北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冯玉祥诗书画院副院长,重庆现代禅画院副院长。师从四川美院教授、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李文信,著名山水画家陈道学等前辈名家。

1995年《巫峡萧森图》荣获中国友好城市邀请展”特等奖;

1995年《乡情》入展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美术类一级作品;

1997年《大江浩气》荣获“中国著名画家三峡艺术作品展”荣誉金奖。

2005年《壮哉山城》荣获北京、重庆、哈尔滨、兰州等城市绘画展一等奖;

李光灿曾二十余次深入长江三峡创作写生,历时十载,创作完成了气势磅礴、空灵、厚重的国画山水长卷《大三峡》(7800x180cm)。

2012年12月,由重庆市政府主办,《大三峡》百米长卷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成功展出,获得国内著名画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好评,亦在重庆市委会议厅和重庆图书馆,以及12届三峡国际旅游节成功展出。

2013年6月受邀为重庆市委常委会议厅创作大巨幅国画《高峡平湖》635x210cm,同时又为接见厅创作大型山水国画《巴山春晓》(453x352cm)。之后又为重庆市政府外事办会议厅创作多幅大型山水国画:

《三峡揽胜图》(744x240cm)

《三峡春晖》(380x130cm)

《巴山晓雾》(340x170cm)

2016年亦为重庆市文联大厅创作大型国画《晴雪》。

2017年6月《大三峡》作品被中国邮政制成邮票出版发行。

1999年、2017年两次受邀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创作大型国画《夔门雄峰》、《峡江紫气图》等等。

2017年12月《大三峡》荣获第七届重庆艺术奖。

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卢禹舜先生为李光灿题词

巴蜀山水情思

——读李光灿山水画新作

中国美术杂志主编 徐思存

山水——自然的母题,在绘画创作中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题目。在画家眼中,山水的时序变化、风雨明晦、山高水长、烟锁云断,都是宇宙运行的一部分,都是大道演化的外在表现。千百年来,中国的山水画家,始终以自己的笔墨语言去破译山水的自然之谜与变化命题,挖掘古老新意中的永恒精神,继续着古老而又杳远的联想形式,继续着在山水之间的无尽情思。

四川美院杜显清老教授为李光灿题词

李光灿笔下的山水画,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画家始终以巴蜀山水为题。去吟咏着自己内心的情怀,去表现着自己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李光灿的山水画,是取之自然,却又超越自然,最终在纸上出现的是他心中的山水,他的作品因而具有极强的个人化特点,表现了画家独到的观察角度与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理解。璧如《大三峡》及三峡系列作品等,都在一派烟云苍茫之中体现巴山蜀水的重峦叠嶂与源远流长;尽管如此,画家并不把自己的关注点聚集在真山真水之上,而是从感觉出发,更多地沉浸在审美心理时空的流动中。

四川美院教授彭帮一先生为李光灿题词

稍加注意,便会发现李光灿山水画中,始终弥漫着半壁烟云,而烟雨、云雾、流水做为固定意象在不同语境中又呈现出不同情态,不变的是烟雨山水的含蓄与朦胧;在这里,可谓是“水墨一色尽五彩之用”,在苍茫悠远的山水境界中,巴山蜀水显出一派厚重和浑然。

四川美院教授易本奎先生为李光灿题词

解读作品,可以看到,李光灿往往在静中求动,动静结合;巨中之微,广大精微兼而顾之,方寸不乱,以显出图式,笔墨的情思与意趣,使水墨渲染与景物气氛谐调一致,其饱含着一种感于内心体悟的精神气息。当山与云、水与烟共同组合为某种图式与语境时,山水间自然包含着画家对自然观照感受的深刻体会包含着物我两忘以至物我相契的意境。而山川与流水之间就必然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和氤氲之气。水、墨,做为最基本的材质,依然是李光灿山水画的主要物质依托,水与墨的单纯性,是李光灿赖以营造多雨,多雾的巴山蜀水的唯一的方法,水与墨的作用,使画面中的高山大川在浑茫厚重之中显出空灵,而笔法、墨法的纵恣表现与不严谨的局部塑造相结合,又平添了空间的多变与复杂性。在作品中,我们发现,李光灿的处理手法是,密处极密,空处极空,形成一种张弛的互补与对应,它们的相互作用与关联,营造了画面疏密,轻重、虚实、远近的张力构成,也形成了李光灿山水画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显然,画家的创作过程,也是襟怀归于自然的过程,当他在水、墨的泼、洒、钩、皴、点、染中,烟雨苍茫的水墨画境,便被抹上了迷离与神秘的色彩。令人在水墨迷朦之中领略到万象多姿的内在生机,感受到一种与“物我两忘”的心灵愉快;而思绪、情感也在水墨的漫漶与幻化之中得到慰籍与安顿。

四川美院老教授王大同先生为李光灿题词

在山水画创作中,追求气韵与神韵,是李光灿的不懈追求。他以有限表达无限、以形传神、并从“神”中营造“韵”味,重视审美直观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他的创作。使他的作品淡化了写实山水的形而下特点,强调了由审美心理空间的距离所导致的朦胧性和在笔墨表达上的多义性,漠视了意象的客观性而执著于竟象的主观性以及画家自身悟性与灵感的作用。这样,才能因情铸物,以形写神,甚至舍形写神,以增加山水精神的弥满。

李光灿的山水画,常常是先确定画面结构,再组织意象及其构成与对应关系,在虚实、浓淡、干湿、疏密中构成意象整体,表现特定境界气氛——重峦叠嶂、烟云弥漫、江河横流、天地浑然;这里情景相生、浑然一片,超越了形的具象约束,让意象在广泛的时空中获得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意义;显然,它同时也表明了画家自我意识的升华,使画家与欣赏者在其所创造的广阔审美世界中直观自身,画家的艺术经验与作品而成为人们在审美方面“普遍的和共有的感觉”。

原重庆市美协主席彭召民先生为李光灿题词

应该肯定,李光灿的山水画,是从“物境”向“我境”的过渡,“物我”迭合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在形式、笔墨、语言、符号的“似与不似”的状态上;正是这种“物我”重迭交叉、错综变化的结果,使画家自身情感介入至作品的时空之中,并诉诸笔墨,而力求“悟我”或耽于“神韵”,呈现出“偏于”有我之境的取向。“我”即画家的主观意识在事实上是作品建构的动力,为作品在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心理空间与精神空间,从而超越了经验世界一一即把画家自我融入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物境”之中,让难以言说的和错综微妙的多种直觉的综合物通过具体的物象一一山、水、烟、云境界,把那些纵然漂渺,但却贴切的感知如实提示。

李光灿笔下的巴山蜀水,以“情思”为主导,摆脱了理性与写实的羁绊,突出的是心灵观照的主观体验作用,尤其在于他突出了水墨的审美潜能及其含蓄,朦胧的意象的难以言说的特点。他从绘画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的整体把握中去营造“气象”,呈现了虚实幻化的氤氲境界,它又不同于单纯的直感,而是以精神的力量,去做对既有经验空间的超越,使“物我”实现迭合,去完成他的作品的,并体现出含蓄、精炼以及从内心观照中求升华的意象画幅。

李光灿部分作品赏析:


《大三峡》全长78米、高1.8米(此幅作品为局部)

朝云峰68x138cm

错开峡68x138cm

大江东去68x138cm

灯影峡68x138cm

屈原故里68x138cm

瞿峡古道68x138cm

三峡归舟68x138cm

三峡松峦峰68x138cm

神女峰68x138cm

巫峡净坛峰68x138cm

峡江晨云68x138cm

峡江秋韵68x138cm

峡江晓月68x138cm

远眺三峡别有意68x138cm

长江明珠97x180cm

(本文图片均由李光灿提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