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后、40后、90后...年龄横跨半个世纪的他们写出别样诗意人生
22日下午,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新诗研究院在五九宾馆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万龙生担任院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30后、40后、90后...年龄横跨半个世纪的他们写出别样诗意人生

2019-02-23 22:01:53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22日下午,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新诗研究院在五九宾馆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万龙生担任院长。

重庆文艺网2月23日21时30分讯(记者 吴思佳)“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诗人闻一多的《死水》呱呱坠地的第一声,打开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先河。

在格律体新诗发展的近百年历史长河中,重庆培养了朱大枬、何其芳、邹绛、沙鸥、梁上泉等享誉文坛的诗人,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授牌仪式现场

 22日下午,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新诗研究院在五九宾馆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万龙生担任院长。这是继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成立后,全国第二家专门研究格律体新诗的机构。

百年沧桑历史,如何通过自身星火燎原的力量,让格律体新诗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一起来和30后诗人梁上泉、40后诗人万龙生和90后诗人罗杰,3位不同年代的诗人聊一聊。

真实,我的诗歌写照

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数千首新体诗和旧体诗,出版了30余本诗集。他作词的《小白杨》传唱36年。他就是梁上泉,“不管是新诗还是旧体诗,我绝不脱离韵律,这是创作诗歌最基本的元素!”

梁上泉担任格律体新诗研究院荣誉院长

1950年参军前夕,梁上泉担任达县中学新星文学社社长兼《新星》壁报主编。也正是因为《新星》壁报,川北军区招生组发掘到梁上泉这个人才。

能有如此才干,这多亏了他的恩师李冰如。李冰如是达县中学的老师,主要从事传统诗词创作,也写新诗。李冰如见梁上泉天资聪慧,经常教梁上泉唐诗宋词、平仄音韵,并教梁上泉按韵律试写。

1953年,梁上泉跟随剿匪部队奔赴阿坝。穿越岷江峡谷,翻过雪山,一路上都是艰难险阻。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期间的艰难险苦,梁上泉都亲身体验过。

梁上泉泼墨书写诗赠与研究院

“当时最冷的时候温度都到了零下40℃。早晨醒来,我感觉背后冰冷透骨,原来是睡觉时,我的体温把地上的冰雪融化成水了。写作还要嘴对着笔尖哈一口气,墨水才能解冻从钢笔里流出来。”回忆起当时艰苦的环境,梁上泉依然记忆犹新。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梁上泉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部诗集《喧腾的高原》。 “儿子梁芒对我说过,他从我这学到的,不仅诗词,还有‘真实’二字。钟情真实、钟情生活、钟情人民,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如今88岁的梁上泉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作为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梁上泉文集》(全7册),精选部分作品单独编成一本书,“剧本、散文我都不选,就选格律体新诗。韵律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我也要坚守住。”

诗歌,我的缪斯女神

“爱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是我永远的女神/诗歌万岁”对于78岁的万龙生而言,诗歌不仅仅是慰藉,而是生命的最终归宿。

万龙生从小就梦想成为诗人。“一开始就对闻一多的诗风感兴趣,到现在都60多年了,从未改变。”

会议现场

1957年,万龙生第一次在中国当代诗坛创刊最早专业诗歌刊物《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小伞兵》,当时他16岁。

“草地上缀满了白色的蒲公英/就像是蓝天上布满了星星/我摘下一朵轻轻地吹一口气/天空中立即飞满了小伞兵”念出这首诗,万龙生眼神发着光,声音也变得轻轻柔柔。

1958年,万龙生从重庆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没过多久,就被派往北碚任教。

18岁时的万龙生(左)。受访者供图

在任教期间,母亲突发重病,焦急万分的他毅然辞掉“铁饭碗”,回到江北的家中照顾母亲。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工作,他差一点当了搬运工。后来,他到一所民办中学,当了语文老师。“但是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创作。”但想着自己的梦想,他咬牙坚持,只要有时间,他就提笔写诗。

功夫不负有心人,万龙生于1982年走上文学之路,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先后担任在江北区文化馆任馆长、江北区文化局局长、《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2003年退休后,他便把全部精力放在格律体新诗创作上。

2005年,对万龙生而言,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

《东方诗风》《诗空间》

这一年,他赴合肥出席“古典新诗苑”(“东方诗风”的前身)举办的诗会,提出“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命名不够准确,易与现代人写的旧体格律诗混淆,建议沿用“格律体新诗”名称。“东方诗风”论坛首先响应,并得到“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会员的认同。

“如今我们的家园有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家园壮大。我们一定要把重庆的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诗第二个百年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新诗研究院院长,万龙生的这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生活,我的灵感来源

大学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毕业后在中学担任理科老师,27岁的罗杰一直把诗歌放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总是在闲暇时写诗。如今,他如愿成为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年纪最小的研究员。

闻一多是罗杰走进诗歌殿堂的领路人。高中时期,当他读到闻一多的《死水》时,内心波澜起伏。“先生的诗写得太棒了,韵律如此美妙,描写的画面颜色搭配挺好,诗行和诗节排列都非常齐整!”

罗杰(左三)

那时,罗杰内心那粒诗歌的种子悄悄地发了芽。

在大学时期,罗杰加入了学校的人文诗社,时常参加文学活动。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一直渴望更进一步。有天,他在一家文学网站上,拜读了万龙生的诗和他所提出的格律体新诗。

那一刻,罗杰内心那颗茁壮成长的小树找到了归宿。

于是,在万龙生的带领下,他加入“东方诗风”论坛,真正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

一开始,罗杰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格律体新诗的写作技巧,“我以前写的是古典诗词,对格律体新诗还比较陌生。”

此后,罗杰经常写诗,风雨中摇曳的树、漫天的繁星、高耸入云的山峰……只要是能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他都会有感而发,提笔写诗。

那颗小树慢慢长成参天大树,一直离不开万龙生的辛勤浇灌。“万老师经常为我指导,和我一起反复推敲诗中的韵律。虽然我现在能力还不够,但我会加倍努力,潜心创作出反映大众心声、能够引起更多人共鸣的诗。”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