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咖馆】琼缘刺绣单大琼:一个家族绣娘到蜀绣非遗传承人的绣丽人生
木屋黛瓦,古色古香,磁器口的每一天都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艺咖馆】琼缘刺绣单大琼:一个家族绣娘到蜀绣非遗传承人的绣丽人生

2019-01-24 14:56:29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木屋黛瓦,古色古香,磁器口的每一天都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掩映在热闹之中的“单大琼技能大师工作室”受访者供图

重庆文艺网1月24日14时02分讯(记者 赵玲)木屋黛瓦,古色古香,磁器口的每一天都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穿过正大门挤入人潮,置身于这个“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千年古镇繁华,在第一个丁字路口左转,补鞋匠雕塑旁拾阶而上,只几步,就抵达了掩映在热闹之中的“单大琼技能大师工作室”。

掩映在热闹之中的“单大琼技能大师工作室”受访者供图

单大琼,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人才,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刺绣师,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琼缘刺绣2016年被列入重庆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的刺绣作品曾多次代表政府接待外宾,宣传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曾走出国门参加国外巡展,得到赞誉无数。然而,在这些殊荣加身之前,单大琼仅仅只是一个业余的家族绣娘。

一身绣活,来自于蜀绣技艺“母传女”的家庭传承

走进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边两位绣娘在现场刺绣,专注地穿针引线,吸引不少来访游客驻足观看。其次是右手边的柜台上摆放了满满的荣誉奖杯、证书,向大家诉说着这里的每一件作品和单大琼所获得的荣誉。放眼望去,近70平米的艺术馆,既有传统的花鸟刺绣作品、动物作品、也有磁器口的吊脚楼等创意作品,向来往游客展示了非遗蜀绣的魅力。

两位绣娘专注地穿针引线,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记者 赵玲摄

荣誉满满 记者 赵玲摄

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蜀绣作为巴蜀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中,成为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和文化样式。琼缘刺绣,是流传在沙坪坝区磁器口镇的传统蜀绣技艺,属于重庆地区蜀绣的重要分支,是重庆老字号,延续了清代中叶以来蜀绣技艺“母传女”的家庭传承方式。

1974年,单大琼出生于三峡库区奉节县的一个刺绣世家,为了谋生和嫁一个好人家,刺绣是家族里每一代女孩子必学的手艺。她也从小跟着外婆和母亲耳濡目染,学习绣花、纳鞋底、绣鞋垫、绣枕套,用最传统的针法手法绣出最传统的花样,比如花鸟、石榴,多子多福。

“那个时候,女孩子针线活好不好,决定了以后嫁的好不好。”单大琼笑着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的记者说,她从未想过,自己的一生从此都会与刺绣密不可分。

来磁器口的游客在刺绣作品面前驻足欣赏 记者 赵玲摄

不忙的时候,单大琼会习惯性绣上几双鞋垫 记者 赵玲摄

无心插柳,一幅《古镇风情》让她与磁器口结缘

1994年,高中毕业的单大琼去到广东一家电子线路板厂做出纳,当时厂里有一个四川工友特别喜欢刺绣,给了她很大触动。于是,那几年不加班的时候,她们便一起看书、学刺绣,刺绣手艺日益精进。

2000年时,她回到了重庆发展。也是在那两年,重庆大力发展旅游,磁器口古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一次政府组织的活动面向社会征集手工艺作品进行展览、评奖,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掺针、乱针、加上铺针、滚针绣了一幅磁器口古镇大门《古镇风情》去投稿,没曾想一举获得三等奖,引起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为了丰富磁器口古镇的旅游业态,政府免费给了她一个木屋门面,让她卖卖手工刺绣产品,香包、鞋垫之类,为她开启了在磁器口的刺绣生涯。

三年时间,单大琼把全部精力投入在这个的小门面上,绣工越来越好,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然而,于她自己而言,还是业余的小打小闹。直到2005年的某一天,她终于迎来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猫咪在单大琼的一针一线之间变得活灵活现 记者 赵玲摄

动物绣狗狗萌态可掬 记者 赵玲摄

“当时,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相关领导走访磁器口,看到我绣的东西还不错,于是邀请我加入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当时我也不懂,想想加就加吧,没想到,这个协会从此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单大琼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表示,直到今天,她依旧十分感激,从那开始,她认识了很多专业的蜀绣前辈,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学习深造,从业余绣娘蝶变成专业蜀绣大师

2007年开始,单大琼利用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这个平台,先后结识了胡惠琴、李尚余等大师,并拜他们为师学习绣动物、双面异形异色技法,自此,她的绣活开始迈向专业道路。

2011年,她前往刺绣之乡苏州,拜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十大绣娘之一钱菊凤,学习如何绣人物,并将其中的要领举一反三运用到绣动物针法技巧上,让她的技艺更上一层楼。2016年,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为师,在自己刺绣创作时,不时谦虚向老师请教,得到了专业指点,受益匪浅。

2016年4月和国家级蜀绣非遗传承人郝淑萍老师合影 受访者供图

清华美院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 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来,单大琼一直在不断地拜师学习。除了绣法、技艺提升之外,她更不忘弥补自己理论上的不足,2013-2014年,自费进入清华美院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学习,2015-2016年又进入川美国家艺术基金设计人才培养班深造,于是,认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工艺美术大师,更是在刺绣的发展与创新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发。

打破传统,将创新和创意融入蜀绣

“近几年通过学习逐渐明白,刺绣也必须创新和改变。”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的记者了解,单大琼2015年9月创作的一幅刺绣抽象画作品《生命的历程》曾代表沙坪坝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出了国门,参加了2018年法国巴黎的“中国印象·秀美重庆”文化艺术国际巡展,受到了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高立昂先生的高度评价:“这幅刺绣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结合,既有中国的水墨之韵,更有西方的抽象艺术特色,十分喜欢。”

抽象画绣品《生命的历程》将中国的水墨风与西方抽象画艺术结合 记者 赵玲摄

单大琼与高立昂及夫人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单大琼对此很欣慰,她指着绣品上的丝线告诉记者,这幅作品的创意来源,就是中国的水墨画。“一滴墨滴在水里有一个晕染过程,形状不同,浓淡不一、千姿百态,如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单大琼表示,为了绣出抽象水墨的渐变效果,选用的都是灰色调的丝线,用了乱针、铺针和滚针,历时6个月,最终才绣成。

关于刺绣的创新和改变,单大琼在题材和材质上进行了思考。“以前的题材都是传统的花鸟、山水,材质都是丝绸,现在可以融入西方的抽象艺术、油画艺术,材质可多种材料创意结合,譬如夏布、麻绳、木块等。”她的单面绣作品《玄》,就结合了夏布、麻绳、木块、刺绣而成,于2016年获得首届“工匠杯”国家级金奖。

单面绣《玄》于2016年获得首届“工匠杯”国家级金奖 记者 赵玲摄

单面绣《东方之门》于2016年获得首届“工匠杯”国家级银奖 沙坪坝区非遗中心供图

做好非遗传承,当好非遗传承人

2011年,单大琼评选为沙坪坝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自此,她的身上增添了非遗传承人的使命和责任感。

为了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蜀绣的传承工作中来,单大琼从2013年开始陆续在各学校开展非遗公益课。现在沙坪坝71中、四川外国语大学、合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沙坪坝区莲光小学开设兴趣班,她亲自授课;开设蜀绣培训班,前后几年共培养学员近3000人;同时,积极主动配合沙坪坝区非遗中心、区文旅委、区妇联等单位开展系列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在非遗传承的工作中不遗余力。

单大琼给沙坪坝71中的孩子们上蜀绣课 受访者供图

参加“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非遗展活动  沙坪坝区非遗中心供图

最近,她正在积极参加“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19年沙坪坝区流动文化服务下基层演出系列活动,在现场进行非遗展示,让基层老百姓近距离接触蜀绣,爱上非遗。

“年后,我打算把二楼装修打造成一个蜀绣体验馆,让来店里的游客可以现场体验、制作、更真实地感受非遗蜀绣之美。”单大琼展望道。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