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晚霞图》137X68
巴山秋雨图67x67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随着时代变迁,以前的绘画基础,已不能满足他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于是他有了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准备参加高考的想法。通过一番努力,他如愿以偿考入了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白狐244x244
碚石遗韵图 68X68
大学四年中,他十分珍惜每堂课,从欧洲古典绘画和印象派到唐宋宫廷画和明清文人画,以及所有基础课他都认真记录每位导师的讲授。特别有幸的是他曾零距离聆听了吴冠中、马振声老师的授课,在中国画专业课阶段,苏葆桢、郭克、段七丁老师的授艺更让他终身受用。此外,他还特别要感谢钟定强和向国璋老师,没有他们的悉心指导他可能至今还在大学的校门外排徊。
碧螺春悟出世态炎凉200x65
大学四年让他奠定了扎实的绘画专业基本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油画作品《阶梯》参加四川省美展,国画作品《小河边》参加中国美术馆展出…
大学毕业不久,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他南下广东湛江工作。目的是想自己一定要挣脱盆地意识的束缚,去探索经济前沿更为广阔开放的艺术新思维。去寻觅那包容百川、不计细流、胸襟开阔、吞吐自如的文化特性。
伯牙抚琴图98x90 (1)
苍鹫124x100 (1)
第一次面对大海,他知道了什么是博大,仰望着蓝天中自由搏击的海鸥,他知道了什么是勇气和胆量。改革开放的前沿不仅带来了经济和思想的开放,也让各种艺术思潮蜂涌而至。他欣喜地敞开胸怀面对各种艺术思潮的冲击和洗礼,哪怕是一点点燃烧的星火都将其植入他的艺术细胞中。
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期,是中国画处于最低谷且最迷惘的时期。坚守与创新,形式与内容的观念在理论界中争斗异常激烈。此时的他也常常站在艺术的十字路口中思索着一个问题,——当今中国画的方向究竟在哪里?他迷茫了,是追寻几位海外大师或是在传统中继续走下去?他不知所措。……于是他放下了画笔,开始了漫长的苦禅岁月,他知道这是他艺术生涯中最痛苦难熬的零界点,也许他的艺术生命就到此为止,也许他会如凤凰涅槃般再重生。
茶马古道180x98
晨兮雾兮图124x124
赤道124x124
他常常仰望苍穹凝望着那慢慢飘动的浮云,也常常注视着茫茫大海由远而近的卷浪,以艺术家最纯粹的内心深处的语言与之对话,面对各种艺术潮流的涌进,中国画何去何从已不是画家个体简单的思考,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从某种角度来讲是这辈人肩负的历史重任。
唯美只是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每位画家的必修课。在他35至45岁漫长的艺术探索路上,苦苦地思索寻觅着艺术的新起点。渐悟是慢长而痛楚着的,然顿悟是灵魂的流星一闪而过。他很幸运抓住了一闪而过的感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气质和风格的画风,那就是“唯美”。他认为没有美的内容和形式的艺术何谈美术,从古到今美是永恒的画题。为了达到唯美他从诗经到山海经,从唐诗到宋词,从佛教、道教到儒教,从西洋油画到中国画,从中寻求唯美的语言和各种唯美的符号,并剥离出最原始的元素编织成自己的构图风格和表现形式,此后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会尽量注重以美为先的原则,同时也做到“我思我画,自有我在”(摘石涛画语)的画风。
翠湖鸟鸣图68X68
单细胞时代196x180
意境是中国画追求的至高境界,但意境对每位画家而言犹如老子所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它既是一种古典哲学观点也是美学的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它是一个黑洞也是天籁,它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也是生活的认知和对美的最高境界的态度,它是自己规划和向往的纯净地带,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心景。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品更注重神似和气韵。意境的理解又如每位画家看山似山到看山不似山,它是一个认知和感悟的过程,是画家的积淀、修为、参悟的承载。
地势坤 98X90
独钓寒江雪68x68
个人的情感往往要随着环境、阅历及修为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艺术更是如此,对自己以前的风格进行反思和否定是艺术家朝着成熟的方向渐进的体现,否定自己不容易,重塑自己就更难。每次否定都是蜕变的结果,但说来容易做到难。当下他只是从唯美阶段走向对意境的追求,他知道这个过程更是艰辛和漫长,也许生命的终止此路也还走不到尽头。他明白,无论星河怎样璀璨,人也只是那沧海一粟。轻轻的喜悦,真真的痛苦。唯此一生,已知足矣。屈原歌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凤凰山晨曦图68x68
蓦然回首,他开始让自己的视线从理性的角度去检视人世的沧桑与历史的轨迹、梳理古今人文的底蕴与社会的醇厚、欣赏山川云空的壮美与乡村都市的浮华;让思维与感受开始去对接那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与沉浮宠辱的精彩演绎;让心灵与意念开始去追忆和解读那潮起潮落,悬岩飞瀑,落花流水,云蒸霞蔚,晨钟暮鼓所昭示的沉闷哲理。
他非常清楚,但凡一位大家,不是天生就有了定数的;而集大成者,则必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注定是要经过千锤百练方能铸成。
艺术档案
陈文士,1957年生,重庆人,画名文释,号岭南客。1980年考入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西南大学老年大学国画山水专业教师、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书画宝库当代画家、中国东方文化艺委会委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政协书画研究院院士、重庆市民建书画院会员、重庆缙云书画院副院长、重庆人文美术馆副馆长。
评论文章
陈文士是画说
牟 群
绘画艺术自古以来,丹青载道,助人伦,成教化。与日月同工,四时并运。处于多元多维的当代艺术既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又是赏心悦目,净化心灵的游戏。当代艺术不只是象牙之塔,精神孤诣,更是民心载体,大众情人,流通载体,等价商品。艺术不仅需要天赋才情,更需要经营操作,艺术不仅是只靠生产更需要市场。艺术的根基,毕竟在于民众,在社会学层面和艺术市场而言,民众喜欢的艺术,才是根基广厚,宜于接受的艺术。我与文士为西南师大美院同学,西大美院学统,从來扎根现实,恪守传统,风格平和,不擅幻变。且学生遍布城乡广域,力耕教育,面向大众,守正维统,潮流之下,与世推移。
古道天梯220x164 (1)
古堰春秋137X68
嘉陵晨曦图 68X68
文士画风,西师原生,改良多味,其品尝滋养,诗心画意,温文尔雅,激情掩于仪端,浪漫蕴于理式。画若其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外处豁畅,内修妙明,广结善缘,放洒生人。画风随和,韵格生动,巧拙兼施,雅俗共尝。
荔枝图68x68 (1)
两江新潮180x98
灵山多秀色空水无氤氲243X70
文士所作山水画多表现巴蜀城乡。浓兴至情,云山田畴,旋律优美,雨后墨山,酣畅淋漓。人物画多青春美女,婀娜仙姿,虽借聊斋故事,却溢生活激情,风月尘寰,古今穿越。文士绘画,承负历史,落地現实,笔下多写圣贤英雄,儒道神仙,其实并非数典倚古,乃在贯充氣脉,撷古幽趣。且善现代观照,形趣觅新,撷取现代艺术手法,进行形式探索,故不失新意,每有视觉别裁。甚尔魔幻神奇,活力迸于画幅,笔墨运于巧构。技艺老熟之际,心性愈趋童真,实属难能可贵。
金刀峡韵图134x68
缙云烟霞图 137X68
逢其画展盛蔚,丹青靓世,益启后学。谨祝文士学弟鸿构华章,有愿必果。
李耳挥墨图180×98
李逵叩母124x124
立秋98x90
牟群教授艺术简历---1977级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出身,1986年起执教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理论。四川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艺术学者、文创专家、批评家、书法家。80年代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有《意象概念的定位》《温文的束缚》等论著。90年代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艺术。著有《视觉的智慧》、《艺术生态》、《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名篇选读》、《中国油画精神景观》,《20世纪艺术的反思》,《创意服装设计学》,《从抓革命到促生产——中国当代艺术景观》,《四大金刚与四大海归述评》,《不良资本与不良艺术》等论著。其学术与批评坚持独立批判立场,对当代视觉艺术的观察具有广角的人文透视,并著有《无话可说》《话不投机》摇滚歌词集。创作编导实验话剧《八大山人》,电视纪录片《深山望远》并获国内外多项奖。电影《疆土1259》、多集电视纪录片《文化工匠》等影视作品。曾任职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策划团队。现任英国KS建筑事务所中国区艺术总监。重庆储慧堂文化传播公司艺术总监。重庆兰色之鹰文创策划公司艺术总监。
陈文士部分作品赏析:
灵山空蒙图170X98
灵山云动图200x164
聆听146x146 (1)
梦秋76x76
梦之泉70x70
魔王186x180
女娲神图200x124
千年岷江 98X90
秋动山色 137X68
秋鸣幽谷图96x63
秋水霜露杂草香 98X90
泉齐岭鸟飞雨熟荔枝肥136x68 (1)
三月三180x122
山涧碧水图98x90
山明水秀98x90 (1)
盛夏七跃图136x68
石魂360x98
天坑98x90
天籁之声124x124
天山规格68X68
铁观音品出人生真谛200x65
万宗归一图 137X68
危岩入云图 137X68
乌江山溪图68X68
雾漫嘉陵图200x50
西岭雪 98X90
小河边98x56
新雨初霁图180X60
玄之又玄134x68
雁鸣深秋图90x90
瑶池180x98
一脉辉煌180x98 (1)
渔舟唱晚100x50
雨霖猿声134x68
雨熟荔枝肥50x50
张自忠将军180x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