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个80后“楹联哥” 带领年轻人“接力”诗词楹联创作
这样一位年轻的80后,在诗词楹联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被官方和社区群众所认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重庆有个80后“楹联哥” 带领年轻人“接力”诗词楹联创作

2018-12-27 14:44:10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这样一位年轻的80后,在诗词楹联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被官方和社区群众所认可。

重庆文艺网12月27日1420分讯(记者 樊国生 刘思然)提起呤诗作对、诗词楹联,网友自行脑补的画面对象,可能是一些满腹经纶的智者,或皓首穷经的高人。但在重庆,却有这样一位年轻的80后,朝气斯文,带领着一群年轻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在诗词楹联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被官方和群众所认可。

李析力。沙区楹联家协会供图

他就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原副站长,重庆市楹联学会会员,沙坪坝区楹联家协会主席李析力。同时,他也是一位媒体同行。

楹联诗作真功夫 谨思勤练谐趣多

“勤笔耕风雨,潜心洞古今。”“莫因妄语增烦恼,且以平心辨是非。”“谁持画笔,泼墨出这般景象,望澄江似练,翠黛流云,活脱脱一方宝地;天启乡邦,弄潮了何等人才,有相府文星,将军武库,铁铮铮无数英雄。(《题江津青山阁影》)” ……

未见其人,先识其联。从短小精悍的楹联中,记者隐约感觉到,这是一位谨思勤练、文笔洒脱的青年才俊。

及至见面,果得印证。初见李析力,年约三十,青春帅气,戴副眼镜,温文儒雅。据他介绍,从事创作以来,自己创作的诗词有100余首,楹联300幅以上。

李析力(中)接受记者采访

采访中,记者获知他还有一外号“犀利哥”,奇怪于如何得来?李析力笑着说,因当年宁波“犀利哥”走红,与自己名字谐音,故被同事们笑呼,“好玩而已”,李析力笑道。

一交谈,却更见“犀利”。

 “‘鹅岭’对‘虎溪’”,“‘九龙坡’对‘一碗水’”,“‘庭前花始放’对‘阁下李先生’——这是‘宽对’” “楹联是文化人相见的一张名片”……一见面,李析力便给记者讲解起他们楹联创作中的趣事来,平仄对仗,寓意谐趣,头头是道。

学诗习联 初露锋茫

泡上一壶热茶,李析力跟记者分享起从事诗词楹联创作的故事。

对诗词的爱好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小学三四年级时,一次父亲带他去爬山,时值秋天,落日西沉。父亲随口吟诵出马致远的《秋思》——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是我见过的与诗句最贴切的风景,使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传统诗词曲的意境美和文学美。”

自那起,李析力爱上了古典诗词,用省下来的零花钱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在当年很火的QQ网页版聊天室里玩对联,在诗词网站BBS上发表自己的诗联作品,其中有快乐,但也不是一帆风顺,比如自己上传的作品,被版主以“狗屁不通、不懂格律”而删除。但这并没有打击到他,反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与协会成员进行诗联活动研讨。沙区楹联家协会供图

于是,初二时他到书店购买王力的《诗词格律》和傅小松的《传世名联300首》学习。初三时已能写出符合平仄押韵的对联,从此开始古典诗词、楹联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进入高一,李析力偶然在燃情都市网的一个茶社里,发现了一个名叫“联都”的论坛。登录注册后,他被论坛浓厚的诗联氛围所吸引。论坛上的一个对联科举考试游戏让他着迷,于是一口气考完了院试、乡试、会试,获得了进士的头衔。在摘得进士头衔那天,时任联都论坛站长向他发出了加盟的邀请。“当时我17岁,但很多网友都以为我已经三十多岁。”回忆起以前的时光,李析力笑道。后来由于准备高考,这种天天吟诗作对的日子便无法继续了。

诗联聚友 创立协会、网站和社团

2005年,李析力考入南昌大学,学生社团虽加了很多,却始终没有找到感兴趣的。2006年,首届全国楹联文化艺术节在南昌举办,通过朋友引荐,李析力结识了京城楹联界“大咖”,同年8月加入中国楹联学会。“大咖”的支持、同学的鼓励,让李析力重拾诗联,克服各种困难,在大学里申请创办起楹联诗词社团以及南昌大学楹联诗词协会。让李析力欣慰的是,“至今,这个协会仍然存在,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楹联协会组织活动。沙区楹联家协会供图

通过经营社团,李析力发现,由于规模小、经费少,不少校园诗联社团往往是昙花一现。为了联动全国各地在校的大学生,形成一个共有的交流阵地、研习平台,2008年,李析力和诗友林剑艇等五人又共同创办全国大学生诗词楹联网,但由于毕业等原因,这个网站也只维持了一年时间就不得不关闭。

2010年,在重庆传媒职业学院任职的李析力,又在该校指导创建了校园诗联社团。因不忘初心,坚持梦想,在与林剑艇一次沟通后,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再次上线,如今,网站已走过八个年头,并不断壮大。

2011年,为团结全国各地爱好诗词楹联的大学生,成立了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校园联盟,已有近23个高校加入联盟,4000多人加入网站会员,运用QQ、微信群作为平台阵地。

至今,网站已培养起大量校园楹联诗词爱好者。同时将每年3月设为网站募捐月,将募捐的钱无偿提供给高校里的类似社团,帮助他们开展活动、比赛。“我们投资的是未来,随着在这帮人心里播下传统文化的火种,当他们走向社会,成了地方的精英,用他们的力量再去影响他们周围的人,这样的影响是裂变性的。”李析力说。

落地活动露“峥嵘” 成立沙区楹联协会

2017年,配合沙区文联的一次文化活动,也作为中青诗联的一次落地活动,由李析力组织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家论坛在磁器口举办,来自湖南、江苏、安徽等17省市(自治区)的30余名青年诗词楹联家相聚,通过主题沙龙、采风笔会等方式,为古镇创作了100余首、副诗词和对联作品。

活动的盛况和媒体的报道,让沙区文联看到了一颗闪亮的“星”。经过区文联动员、考察,决定培养李析力,筹建一支区级楹联家协会,成为沙区的新文艺群体代表。

沙区楹联家协会成立大会。沙区楹联家协会供图

一个好汉三个帮,会员从哪里来?

李析力首先将目光转向市楹联学会,到市楹联学会寻找沙区籍的楹联专家,但所获不多。同时他也瞅准了中青诗联网上的重庆籍年轻人,还有一次江津的线下活动,也都是他关注的重点。发现一个,便欣喜若狂地给对方打电话、聊QQ、微信,通过2017年的孵化,到今年5月协会成立时,会员人数发展到近50人。截止目前达到60来人。

因为80后、90后占协会人员的百分之八九十,所以举办诗联活动、沙龙也容易得多。

年轻人唱主角 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接力”

协会成立了,线上线下活动成为“常态”。

线上,譬如开篇提及的“鹅岭”对“虎溪”,“九龙坡”对“一碗水”,都是协会会员们在微信群里,不定时的开脑洞、机智露锋的创作尝试。

线下,他们也会进社区去做活动和讲座。去过覃家岗、磁器口街道等,以这种方式把热爱诗联的老百姓号召起来,给他们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如“沙磁国粹”主题讲堂和沙龙活动,已成功举办5期,累计参加人数300余人,惠及群众1500多人。

楹联家协会组织活动得到了市文联相关领导肯定。沙区楹联家协会供图

“一根筋”的“犀利哥”,创作之外还要搞研究

“‘犀利哥’犀利吗?”谈到对李析力的印象,沙区楹联研究会秘书长涂宜劲直言不讳:“他就是一根筋。对楹联创作非常严格,会严格要求我们的平仄和格律,不过也有幸通过他,加入诗联的创作,让我们能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交流分享。”

跟李析力一起创办全国大学生诗词楹联网之一的林剑艇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李析力是青年里面第一个成立正规地方组织的人,我们因喜好成为了朋友,我非常佩服他,能把想法规划好并落地实现真的很不容易。”

“这个青年才俊组成的这个协会十分优秀,他们的活力、热情,对文联的其他协会也影响很大。”在沙区文联工作人员张祖强看来,楹联协会的成立,改变了他对文联工作的认知。“这群人年轻,有冲劲,充满活力,不但在协会内开展各种活动,他们还联动了摄协、书协等协会,一起开展文艺活动,增强了粘着度,让文艺中心的各项活动更有声色,丰富沙区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而在李析力的计划里,他还有更多想法,辟如:

“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宣传,通过录制网络讲堂,在抖音、微信等平台上推广楹联文化。”“除了搞创作,我们还要组织对中国传统楹联的研究。”“在吸纳新会员入会方面,我们会增强入会仪式,增强会员的荣誉感。”“在对外交流方面,我们会联动其他协会,联合采风,比如‘联咏沙坪坝’”……

李析力说,作为沙区楹联协会的负责人,他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也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让年轻人感受到它的美,并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