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咖馆】一往“琴”深 一位重庆木匠的制琴路
提琴制作工艺要求高,机械加工只能生产普级琴,所有的好琴都是手工制作。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艺咖馆】一往“琴”深 一位重庆木匠的制琴路

2018-12-21 14:26:12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提琴制作工艺要求高,机械加工只能生产普级琴,所有的好琴都是手工制作。

重庆文艺网12月21日14时01分讯(记者 戴文彬)提琴制作工艺要求高,机械加工只能生产普级琴,所有的好琴都是手工制作。在重庆,就有这样一位手工制琴师,从在家乡当木匠起,到远赴京城当学徒,再到天津为“老外”专业制琴,如今,他制作的提琴远销比利时、荷兰、捷克、法国等国家,但均为“贴牌”。“为他人做嫁人裳”的他如今有了新主意,回到家乡,创立一个自有的品牌。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位制琴师——陈元海的制琴之路。

陈元海夫妇看望老师弗来弟

结缘:“为梦学琴”从陌生到熟悉

看似不起眼的木头,可能是制作小提琴的好材料。陈元海成长在綦江县古南街道,1993年以前他一直在从事木匠工作,常年接触各种木材,让他练就了一套不同于常人的看木头、识木头本事。精湛的木匠技艺让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收入可观,不过这些并没有让他止步不前。因为心里一直装着一个走出去的梦,1992年,陈元海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毅然前往北京学习制琴技术。

陈元海夫妇与董金池先生

陈元海工作室一角

在北京学习两年后,陈元海将选料、拼板技艺掌握得非常熟练。1995年,一个经常来买琴的外国人,发现并指定陈元海帮他选料。“选料是个讲究的事,一把好的提琴,它的琴头、面板、背板,都要搭配得当,否则就浪费了珍贵的木料和宝贵时间。”谈及制琴初步流程中的选料和拼板,陈元海颇为自信。

“那时候在北京工厂里工作,我几乎每天主动加班,帮助其他工序的同事干活,帮他们磨刀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后,他们便教我其他工序最核心的技艺。”回忆起在京工作的那几年,陈元海陷入回忆,“不止我一个人,我老婆稍有闲暇也会主动学习提琴的油漆技艺,因为我们深知自己想要什么。”

制琴:“因爱动琴” 首次制作获认可

1997年,一位外国商人准备在天津开设公司。听闻陈元海选料、拼板的技艺,邀请他去天津。“第一次没敢去,怕被骗。”陈元海笑道。次年9月,这位外国商人在天津市外经贸委一位翻译的陪同下,再次找到了陈元海,将夫妇二人接到了天津制琴。

提琴的制作步骤细分上百道工序。一把好的提琴,看起来美,听起来享受,细品之下余音绕梁,里头大有学问。这对于从未制作过完整提琴的陈元海来说,第一次将制作完成的各个配件拼接组合,心头还是有些虚。陈远海静下心来,按照以往的流程开始制作,选料时仔细分辨每块木板的共振、音律,将选好的木板拼接,打磨琴面、制作琴头、刷漆,最终一把完整的提琴出炉了。

陈元海与欧洲客商

陈元海与制琴大师郑荃

“第一次做小提琴,做了一把,我自己觉得质量不是太好。但弗兰克却竖起大拇指。”回忆起第一次完整制琴的情景,陈元海记忆犹新。随后,夫妇二人在天津弗兰克的工作室开始制琴。

“在弗兰克工作室工作期间,每个季度他都会从法国、比利时或意大利等国家请来制琴师为我们指导。” 陈元海坦言,在此学习3年,去过两次比利时,与当地很有名的弗来弟学习制琴声音的把控与外形(边、角)的精细化制作。通过学习,制作一把完美的琴已不再是难事。

回渝:“琴定家乡” 将琴销往世界各地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音乐在国内教育里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陈元海回渝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对此感受更加强烈。

“音乐审美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孩子送去学音乐。” 陈元海告诉记者,回渝的原因除了希望陪伴孩子,还希望能够将质量上乘、精益求精的提琴,贴上重庆造的牌子远销欧洲。

截至2017年,陈元海教了40个徒弟,因为制琴的过程十分枯燥,大多数都不愿坚持,至今唯有一位徒弟在坚守着,让他倍感欣慰。

陈元海在欧洲修老琴

陈元海在制作提琴

欧洲客人到陈元海工作室挑选提琴(图片均由陈元海提供)

谈及一路走过的“琴路”,陈元海说,让他走下去的真正动力是来自大家的认可。从2006年起,国家一级演奏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的董金池先生,每年都在他这订琴,今年又订了6把。董金池评价陈元海的提琴时表示:“他的琴,选材上乘、工艺精湛、音色甜美、几乎每一把琴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据悉,目前陈元海的提琴已远销比利时、荷兰、捷克、法国、德国等国家,被贴牌销售。接下来,他希望创建自己的品牌,让“重庆造”提琴享誉世界各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