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进入乡村 听专家讲如何用艺术记住乡愁
12月8日和9日,“寻乡之径——艺术乡建与文化遗产专题论坛”及在地考察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和川美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共同主办。从《收租院》到乡土绘画,川美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成果颇丰,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对不久前成立的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川美未来乡村文化建设方向的展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当艺术进入乡村 听专家讲如何用艺术记住乡愁

2018-12-10 06:30:00 来源: 上游新闻 条评论
【摘要】 12月8日和9日,“寻乡之径——艺术乡建与文化遗产专题论坛”及在地考察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和川美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共同主办。从《收租院》到乡土绘画,川美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成果颇丰,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对不久前成立的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川美未来乡村文化建设方向的展望。

12月8日和9日,“寻乡之径——艺术乡建与文化遗产专题论坛”及在地考察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和川美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共同主办。从《收租院》到乡土绘画,川美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成果颇丰,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对不久前成立的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川美未来乡村文化建设方向的展望。

8日上午,专题论坛率先在川美大学城校区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学者,以《乡村中的设计关怀》《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链条中的站位》《乡建语境中的民间手艺生态观察》等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和研讨。

川美美术学系苟欣文教授表示,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是当代艺术转型的必然要求,对乡村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要尊重生态环境和历史遗存,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关注使用者及其生存语境的相关性。

“本次论坛的举办旨在用多层次手段,保存和传播乡村传统和乡村生活,以特色形成产业生态,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开拓多学科交叉、多元交互的科研模式,唤醒和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苟欣文说到:“面对大量乡村传统文化的毁坏与消亡,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显得迫切,只有留住民风民俗和乡村的记忆与灵魂,才能够使乡村更加美丽,让乡村真正成为‘记得住乡愁,留的住乡情’的文化载体。”

9日,相关学者来到重庆北碚,在柳荫镇老粮仓参观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四川美术学院竹编技艺、陶艺研修班阶段性成果展,随后又到王家湾祠堂、东升村水渠等地进行了在地考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孔令强 实习生 王偲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