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个i Art青年艺术计划展览开幕 精选作品聚焦"城市·人的维度"
昨(3)日,由原·美术馆发起的重庆首个i Art青年艺术计划顺利开幕,展出入围35组优秀艺术作品,并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重庆首个i Art青年艺术计划展览开幕 精选作品聚焦"城市·人的维度"

2018-11-04 07:10:00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昨(3)日,由原·美术馆发起的重庆首个i Art青年艺术计划顺利开幕,展出入围35组优秀艺术作品,并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重庆文艺网114705分讯(记者 陈发源)“这幅作品很有特色,艺术家将山水画与现代相结合,以油画的方法写实山水国画,作品看上去非常有立体感。”记者在作品《棱镜山水》画前听到这样的评价。昨(3)日,由原·美术馆发起的重庆首个i Art青年艺术计划顺利开幕,展出入围35组优秀艺术作品,并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参展作品《棱镜山水》

历时43天 揽集3000余件作品主题各异

今年9月初,长期关注青年艺术家的重庆原·美术馆,结合馆内年轻化的独特造型,发起“i Art”青年艺术计划,面向全国青年艺术家以“城市·人的维度”为主题征集艺术作品。

2018年度展览一等奖获得者

据了解,此次作品征集历时43天,总共收到自海内外412位艺术家的作品3372件,作品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涵盖架上、雕塑、装置、新媒体、行为、观念摄影、大地艺术等种类。

2018年度展览二等奖获得者

此次展出作品经过6天的三轮筛选,由70组的初选名单精选至45组,最终经评委反复讨论、评审,确定了35组优秀艺术家入围“i Art青年艺术计划”的2018年度展览“城市·人的维度”,从35组中分别评选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018年度展览三等奖获得者

记者在展览现场注意到,展出的作品中,艺术家们在探讨过程中,观察到的城市既在发展,也在向未来延伸,从《城市风景》《马圈》等作品中更是看到艺术家们对未来城市的向往和对故乡的回忆。

平台:不止于展览 更是开放的空间

据了解,目前除四川美术学院“开放的六月”以学校为背景外,此次艺术展是重庆首次以青年艺术家群体为主体的一次展览。主办方提供平台推广“城市·人的维度”,是希望广大青年艺术家们积极思考城市、人与环境的话题。

展览现场

策展人陈姣皎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如今中国有许多繁荣的城市,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与扩大,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交通、社群等因素,城市是一个容体,也是一个平台,和任何一个人都存在着关系,以“城市·人的维度”为主题,也是人与城市之间切身的感受存在很大关系。

陈姣皎说,此次展览不仅是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平台,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通过青年艺术家的角度去探索城市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传递一种“正能量”,纵观整个展览是在推广艺术家们对城市思考的维度,包括艺术对社会的责任,艺术家们如何在新生代用艺术来表达一种责任感。

外国艺术爱好者观看展览

此次发起的青年艺术计划,不只是一场展览,更是向艺术家们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为广大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专家:作品非常棒 语言运用上还缺点新意

结果出炉以后,评委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曹星原老师对此次展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艺术爱好者观赏展览

曹星原老师告诉记者,从35组作品中评选15名作者很有难度,很多非常棒的作品,所以在评选中都特别的谨慎,和其他的评委反复交谈和商榷之后,最终才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曹星原说,从所有获奖的作品来看,无论风格和材料都非常棒,但是在语言的使用上,缺乏一点新意。她说,现在二十一世纪,而不少艺术家依然重复二十世纪的语言,也不得不说这个展览的特殊性在于,艺术家们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融入了更新、更深的东西,表达了以前没有表达过的东西。

艺术爱好者观赏展览

谈及对展览中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曹星原直言《马圈》《私人订制》印象最为深刻,这两个作品看了之后都非常的震撼,而《私人订制》更是使用了最不起眼的丝瓜瓤,做出的作品轻飘飘的挂在那里,感觉与生活更加贴切。

参展作品《私人订制》

“这次展览各位艺术家的水平都非常高。”曹星原老师说,她经历现代艺术运动,当代艺术运动,从70年代末到今天,看过一波一波的潮流,这个展览与以往的展览不同,策展人对城市和人的着眼点,让她特别欣赏,作为一个艺术家,重要的不是赶上时髦,而是在于对自己的定位,这个展览是真正的独特和真挚,在深深的寻找和城市的关系。

评委曹星原老师

青年艺术家:用镜头记录消失的故乡

此次展览,就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张墨颖凭借数码影像作品《马圈》获得此次艺术展览的一等奖。

当与记者谈及创作作品历程时,张墨颖称颇有些辛酸。

参展作品《“界”中桃花源》

张墨颖告诉记者,这部作品从起初的构想到创作完成,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26分钟的时间记录了对家乡的那种碎片化的回忆,1958年家乡马圈发现了煤矿,国家开采让这个原本不算富裕的小镇,因此变得富有起来,而开采完之后,家乡也发生了许多悲伤的故事,而我也都拍摄进去了。

张墨颖说,现在故乡面临新的改建,将变成另外的样子,而现在马圈这个地方从此也不存在了。

青年艺术家们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29日,在此期间去原·美术馆感受“城市·人的维度”。

文中图片均由原·美术馆供图。

(如果您有本地文化艺术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方式:①通过微信“文化巴渝”(ID:cqwhby)后台留言;②电话:023-63066844,③QQ:233023649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