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的一万件陶瓷作品密密麻麻摆放在展架上,形象全部为禹宽壕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头像和狸猫为主。记者了解到,这些头像与狸猫的原型用石膏制作成型,有十几种尺寸,多种颜色,使用不同手法烧成,表现各种各样的个性。
禹宽壕介绍,从2014年便开始实施“一万件礼物”这一艺术项目,一开始就是关于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欲望,矛盾,沟通协作等等课题。禹宽壕认为,观众在一万个作品中只能选择一件作品本身并不是容易的事,选择的过程也是人的欲望产生的过程。禹宽壕说,艺术作品作为礼物被带走之后,观众为作品拍照并回赠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有的人不拍也不发,有的人拍很多照片。不同文化、职业、人种的个人,会拍出怎样的作品,这都是值得期待的部分。”
“在普通大众眼里,高高在上的艺术是用来仰望的。如何让艺术走进大众日常生活,消解艺术与大众的距离,逐渐成为商业艺术空间践行的方向。”据主办方介绍,这是一场拉近艺术与大众距离、让大众感悟东方美学的深刻智慧、观察人性关系,体验分享乐趣的亲民艺术大展。在为期一个月的展期里,一万件陶瓷作品将变身为“一万件礼物”,每位到场观展的观众无需付费,就可自由挑选并带走一件陶瓷作品。观众可将这一件艺术礼物放到自己喜欢的场景拍照,再添加艺术家微信将照片回赠给艺术家,这些照片也将成为艺术家下次展览的展出素材。借助这种艺术家赠与与观众回赠的过程和方式,艺术家和观众一起再次让艺术作品和艺术展览延长生命周期,焕发全新生命力。
当天,在华远春风度·江山书院还进行了“消解边界——参与式艺术与大众关系”学术探讨,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主任、著名艺术家戴雨享;著名雕塑家、四川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孟福伟;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学雕塑系副主任邵长宗;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刘玉城等多位国内及本土陶艺艺术家和禹宽壕一起,就“艺术家如何打破人与艺术、艺术家与观众、手作与电子的界限,艺术创作如何与大众产生互动,从而在参与中实现艺术更大的可能性,拓宽艺术展览的生命周期”等相关课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分享和深入交流。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2日,免费对大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