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老店藏匿市井 客人进门敲锣打鼓
一件旗袍,几粒盘扣;一粒盘扣,一个世界。伴随一连贯的扣、解,划过指尖的岁月悠远,是四代人执着、坚守的匠心。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旗袍老店藏匿市井 客人进门敲锣打鼓

2018-10-09 06:30:00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 条评论
【摘要】 一件旗袍,几粒盘扣;一粒盘扣,一个世界。伴随一连贯的扣、解,划过指尖的岁月悠远,是四代人执着、坚守的匠心。

蒋玲均(左)介绍说:从她外婆、母亲,到她,再到助理小张,这家旗袍店,有了四代人的传承。

上辈老人制作的古装戏服

家里珍藏的有百年历史的旗袍

旗袍店第四代传承人小张在认真学习旗袍制作手艺

蒋玲均在旗袍店里开起了民宿,空闲的房间被改造成客房,百年雕花老床也供客人居住。

游走在手指与布料之间的针线,勾勒出一件件美丽的旗袍。

旗袍店里保存的老式熨斗

一件旗袍,几粒盘扣;一粒盘扣,一个世界。伴随一连贯的扣、解,划过指尖的岁月悠远,是四代人执着、坚守的匠心。

敲锣打鼓

这是一家隐匿在沙坪坝区天星桥街巷中的旗袍老店,没有路标标识,没有广告牌。来来往往的人,即便就在楼下,也不定能知晓这里。这家旗袍店的第二代传承人王学碧老太太说,她家的旗袍不是每个人都穿得上,得讲缘分。有缘人,不远千里、万里,都能找到这儿来。

旗袍店在巷子的三楼,竹门紧锁,拉响垂着的铃铛,一位身着旗袍的姑娘前来开门。拾阶而上,地面摆放着鼓,一侧高空放着锣。“敲锣打鼓!”姑娘递过来鼓槌。原来,这是来访者到店必有的仪式。这是店家的习俗,敲锣打鼓迎贵客,所来之人皆是贵客。

走进店里,琳琅满目的旗袍样品,上千件做工精良、风格不同的旗袍:锦缎、丝绸、麻纱、棉布、刺绣……再加上留声机、古琴、书画等,仿佛时光倒流。

一针一线

除了敲锣打鼓,还有主人的热情拥抱。旗袍店第三代传承人蒋玲均身着墨色旗袍,精致优雅。一年365天,不管老幼旗袍着身,这是旗袍世家的日常。

蒋玲均说,从外婆、母亲,到她,再到助理小张姐姐,这家旗袍店,有了四代人的传承。去年,外婆105岁离世。

王学碧老太太今年79岁,从她记事起,父母就在做旗袍。“那时旗袍都是给大户人家做的,我们自己没机会穿。”蒋玲均也从小耳濡目染,对旗袍着了迷。母亲没空帮自己缝制,用客人剩的边角料,她自己缝,“穿在身上,得意得很。”

采访时,有客人来电话,说下午要来取旗袍。蒋玲均戴上眼镜,一针一线,做最后的针线收尾,气定神闲,却又细致谨慎。从选料、量身、裁剪到手工,做一件旗袍很考究,整个工序多达上百道。蒋玲均说,做一件旗袍需要15天,从外婆,到母亲,再到她,一直就是这个节奏,没有谁会更快些。

针线活儿日积月累,54岁的蒋玲均手指有些微微变形。母亲更严重,大拇指上下关节已成九十度直角。

关门生意

经历山城从名流云集的时代到多元繁复的时尚之都,旗袍的繁荣、没落、重生……一城山水的变迁,也记载着山城女人的过去和现在。

蒋玲均大学时报考的是服装专业。起初,想专做旗袍,无奈没有市场,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各种服装都在做。前几年,她决定专做旗袍,把祖传的旗袍手艺传承下来。

“我们做的是关门生意。”老太太王学碧说,她们的顾客都是代代相传、口口相传。店内,有件古董级的留声机。“这是我小时候一位日本人送给父亲的,父亲给他夫人做了旗袍,对方很满意,就送了这个给我们。”这台留声机,满满的岁月沧桑。

店里,还有很多老物件和老家具,就连外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嫁妆,也都保存完好。蒋玲均说,裁缝家庭很“财”,舍不得丢东西。即便现在,老母亲连矿泉水瓶子也要积攒下来。

建博物馆

蒋玲均在外企工作的女儿因为没能延续母亲的手艺,深感愧疚,她希望能为母亲在旗袍文化的推广上尽一份力,于是想到了开民宿的点子。

母女一番商量后,蒋玲均将旗袍工作室的一部分开辟为民宿,整个空间布局错落有致,安放着百年杨木老床、雕花镂空隔板、绘花屏风、山城长板凳……令她们意外的是,这里竟很受欢迎。短短一年时间,竟吸引了来自138个国家的两百多位游客入住。既让游客在旅途中有不一样的体验,更让蒋玲均欣喜的是,这让旗袍文化也得到了弘扬。

现在,旗袍店内有上千件旗袍,有晚装、新娘装、日常装、宴会装,还有外婆留下来的五六件古董级旗袍一一展出。当旗袍从山城女性的生活中逐渐谢幕时,蒋玲均想做的便是让旗袍继续书写山城女性的未来。

如今,这里正在申请打造旗袍博物馆,蒋玲均希望吸引更多热爱旗袍文化的人驻足,让游人在花雕古床、琴瑟和鸣间了解中国文化,触摸百年渝派旗袍的灵魂。

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文 首席记者 冉文 图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