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远观书法近赏根"根雕大师"刘建麟的非遗传承故事
今(7)日,跟着记者一起走近刘建麟,了解刘氏根雕书法技艺背后的故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庆文艺网 > 快报> > 正文

【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远观书法近赏根"根雕大师"刘建麟的非遗传承故事

2018-06-07 08:14:10 来源: 重庆文艺网 条评论
【摘要】 今(7)日,跟着记者一起走近刘建麟,了解刘氏根雕书法技艺背后的故事。

    前言: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第三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将于6月8日至11日在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沙磁巷举行。今日,为您解读沙坪坝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根雕书法技艺”传承人刘建麟的精彩故事。

    重庆文艺网华龙网6月7日6时05分讯(记者张义)五千年历史长河,孕育了神奇的汉字文化;两千年技艺传承,锤炼出独特的根雕书法。以根为墨、借绫为纸,凭自然之笔、泼白绫之上,既留原始粗犷,也不乏墨香之韵。根雕与书法,看似不搭界的两种艺术形式,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氏根雕书法技艺”唯一传承人刘建麟手中,得到完美融合。

    工匠手法有讲究盘根错节中找寻传统书法韵律

    “柴禾堆里寻杂根,蜿蜒曲折意境深,凹凸交错风骨露,横撇竖捺浑天成。”这是刘建麟为自己的根雕书法技艺创作的一首诗,形象地总结了根雕书法的精髓。

    选材,是制作根雕书法的第一步。这些材料市面上没有售卖,都要靠刘建麟亲自去大山里去寻找。“每个木雕师傅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材料,像我就特别爱‘杜鹃根’。”刘建麟介绍,他的根雕书法用料严格,选用黑塔子、黑木果、崖柏、杜鹃、紫荆等优良灌木根系,而这些灌木小根系通常都生长于悬崖绝壁和土壤瘠薄的山石之中。

    “那些山石瘠薄、地势险要的地方生长的树根尤为好看,它们经过了自然界的洗礼,如盘虬卧龙,形态各异。”刘建麟说,取材要在入冬进行,因为这个时候虫卵已经被大自然灭杀,是寻根的最好时机。

    “根书制作十分复杂,前面讲到的选材只是最基础的一步,之后要经历修剪、拼版、打磨、上油、装裱等数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作品。”刘建麟介绍,与一般书法作品不同,根书的“书写”以“先有根再有字”为原则。他解释,根雕艺术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思是在根雕创作中,利用树根的天然形态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修饰。“别人看来,可能会觉得这些材料只是一堆树枝,但作为手艺人,你就要具有慧眼识珠的能力,要从杂乱无章的树根中去寻找传统书法的构架。”

    刘建麟举例,人人都会写字,但是有的人字写的好看,有的人字写的不好看。“这个就跟书法的基础有关,创作的字要符合传统书法的运笔要求。”因此,手艺人在制作时必须根据树根的走向来修剪字体,留下最该留的,剪掉不要的。刘建麟说,木根盘根错节,浑然天成。当看到一块根,那个字就在心中成型。按照一字一根或一字多根、多字共根的方式,借助于树根的天然形体进行创造性再现书法艺术的魅力。“这个过程最考验技术,一旦下刀就没有回头路。”

    木匠世家走出第一个大学生为根书放弃分配工作

    “我6岁学习书法、8岁开始玩木头,10岁就自己雕琢出小玩意。”1968年出生的刘建麟今年刚好50岁,在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他的工作室中,他向记者回忆起自己从艺的经历。用刘建麟的话说,他们家祖祖辈辈都跟木工密切相关,从1871年算起,140多年间家族出了100多个木匠。

    “我们那个年代,书法、诗词歌赋都是必修课,我很喜欢。家里世代又都是木匠,木工活耳濡目染,我也喜欢。”刘建麟6岁开始学习书法,对古今书法大家的体系均有所了解。加上天资聪明,木工活也开窍,从小就是家人的骄傲。

    上世纪80年代末,刘建麟考上重庆建筑大学(现被合并称为重庆大学),就读建筑装饰与材料专业,成为家中第一个大学生。“家人都很高兴,觉得这么多年了我为家里长脸了,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1993年,刘建麟大学毕业,顺利分配到中建八局。

    但面对这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刘建麟却选择了放弃,开始一门心思钻研自己的根雕书法。“也许当初选择去报到现在会是另外一种生活,但喜欢木头是我的一种情怀,我也没有后悔过。”刘建麟说,小时候玩的玩具和成长的过程一直都和木头打交道,本身有一种情怀。他始终相信:“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凭手艺,也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

    根雕书法考验意志选徒弟有标准

    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根雕书法技艺”唯一传承人,如何传承,是一个问题。

    “一日不练,功退三日。”刘建麟说,看到目前有许多非遗传承人手艺存在流失情况,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非遗不再为生活所需要,非遗的存续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不少传承人因为文化水平、思维视野等方面的局限,难以适应新环境,导致非遗传承后劲不足。刘建麟认为,“非遗要传承下去,必须对传承人进行扶持、保护。”

    “这些年,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和媒体正面宣传情况下,关注和了解非遗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人太少了。”刘建麟介绍,这些年,慕名到他这里拜师学艺的不在少数,其中还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但是这些人大多浅尝辄止,没学多久就放弃了。“根雕书法有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非常考验意志力。对这一行没有崇敬之心的人,学不会。”

    对于选择徒弟的标准,刘建麟说,脑袋灵光并不是排在最前面的,在他看来,选徒弟有两点最重要的标准:一是要对手艺行业有天生的膜拜、发自内心的热爱,二是对物质不那么看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