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巴县有个县官姓耿,廉洁正直,他审理了很多疑难悬案,使很多蒙冤受屈的人得以平反昭雪,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耿巴县。这桩南瓜案虽然是一个小小案件,但他独出心裁的审理方式,在走马及周边地区民间流传甚广。
在走马场的千灯堡,有个叫王二的年轻人,平时不务正业,整天东游西荡,见到年轻漂亮的女人,就嬉皮笑脸,没个正经。他的邻居张大嫂人长得漂亮,丈夫是个瓦匠又常年在外做活路,王二以为有机可乘,就想打张大嫂的主意。但是张大嫂是个正派女人,王二几次行动都没有得逞,还遭到张大嫂的严辞拒绝,使王二很没面子。
这天,张大嫂的母亲生日,丈夫没回来,她只好一个人回娘家去。她把娃儿背在背上,左手提了一只鸡,右手拿了一把伞。王二看见张大嫂是一个人回娘家,就悄咪咪地跟在后面,沿着大路来到村外,张大嫂想解溲,看四下无人,就到路边斜坡下草丛茂密的地方解溲。哪晓得斜坡上面恰好是王二的地,地里种了几窝南瓜,王二认为机会来了,就摘了个南瓜顺着斜坡滚下来。南瓜落在张大嫂的背后,把她吓了一跳,她赶忙就走。这时,王二赶忙从坡上跑下来,拦住张大嫂的去路,说:“张大嫂,你偷了我的南瓜,还想跑?”
张大嫂急忙分辩:“哪个偷了你的南瓜,是它自己从上面掉下来的。你不要诬赖好人!”王二说:“你看好,瓜蒂上还在流油,南瓜又正好在你面前。不是你偷的是哪个偷的?我给你吼出去,你这个偷瓜的名声还躲得脱?”“王二,你这是想干啥子?”王二流里流气地说:“我想干啥子你又不是不晓得?”“你……”“张大嫂,我只要把你偷南瓜的事说出去,你还好意思假装正经吗?算了,这事我们私了,你看如何?”
张大嫂晓得王二打的那个鬼主意,不管他啷个说,她偏偏不吃那一套,就跟他吵了起来。
一会儿,陆陆续续围了一圈人。说来也巧,这天耿巴县访查民情正好从这里经过,他看见围了不少人,听到一男一女两个人吵得很厉害,就喊手下的人过去问。手下的人走拢对吵架的人说:“县大老爷在这里,你们在这里吵啥子?有冤情可以跟县大老爷说。”张大嫂和王二来到耿巴县面前。王二说张大嫂偷了他地里的南瓜,请大老爷处罚。张嫂说那个南瓜是自己落下来的,请大老爷明断。县官仔细地听了两人的陈述,心中已经明白,就说:“我看这样办,你们都是邻居,为一个南瓜的事吵起来,扯恁大个圈子,让大家看了笑话。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既然张大嫂的男人经常在外做活路,屋头没人照应,干脆你把娃儿拜继给王二,你们打个干亲家,你有空的时候就去帮帮她,如何?”
王二一听巴心不得,心想,这样吃锅粑就好到锅边转了。张大嫂呢,心里极不情愿,但县大老爷都恁个说了,她又不敢违抗,只好同意了。耿巴县就喊王二:“既然你们已经是干亲家了。你就帮张大嫂把干儿子背起,把东西提起送亲家母一程。”
王二听了高兴得很,抢着从张大嫂的背上把娃儿接过来背起,一手提鸡,又一手拿着伞,叫起张大嫂要走。耿巴县又把他喊住:“不忙,你把南瓜也带起走。”
王二正处在兴奋当中,来不及想其他,随口就说:“哎呀,县大老爷,我拿了这么多东西,啷个还拿得到南瓜哟……”话音未落,只听耿巴县大喝一声:“王二,你一个男人都拿不完这么多东西,张大嫂她一个女人怎么拿得完?”王二这才回豁过来,晓得上了耿巴县当,忙说:“县大老爷,我……”“我啥子我?你明明起了坏心,诬害良家妇女。来人!把他拿下,给我带回巴县衙门!”王二吓着浑身发抖,晓得这回是栽了。
(讲述人/范明刚 记录整理/钟守维)